分享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六十五)宦官政治日益成熟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1-04-21


(六十五)宦官政治日益成熟

明太祖朱元璋时代,一直严禁宦官干政,甚至在宫内立了一个铁碑,上书大字:内官不得干预朝政,预者斩!
 
明宣宗朱瞻基死的时候,儿子朱祁镇只有8岁。
在这种背景下,朱祁镇的亲信宦官王振,势力渐渐越来越大,终于凌驾于了所有朝臣之上。毫无疑问,王振是大明帝国第一个权倾朝野的大宦官。
单方面的陈述这一点,似乎可以证明,大明帝国宦官的崛起,就是因为小皇帝年幼昏庸造成的。
 
其实呢,大明帝国的宦官政治崛起,是明成祖、明宣宗用了三十多年时间培养,渐渐开的花、结的果。
 
明成祖时代,宦官已全面介入军事、政治、经济、监察、外交系统,并且干出一系列辉煌的成就。最经典的就是大宦官郑和七下西洋,书写了人类航海历史的全新篇章;大宦官侯显深入青藏高原,让中原王朝对青藏高原的主权,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从这里,我们大约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宦官势力有多大了。
仅仅是在当时,并没有哪个宦官,可以在权力中枢呼风唤雨罢了。
 
明宣宗时代,明宣宗感于宦官集团,已成为大明帝国权力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相关成员的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却实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于是就开办了宦官学堂。
 
虽然说,当时有所作为的宦官,肯定都是积极好学的人,不管通过什么途径,都会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最经典的就是,我们无法想象郑和、侯显那种可以独当一面,建立不世之功的宦官,会是没有文化的人。
但是,明太祖曾有禁令,严禁宦官学习文化知识,所以,宦官的整体文化素质,肯定远远落后于朝臣系统。
在这种背景下,明宣宗就专门开设了宦官学堂。在这种背景下,大约有300个七岁上下小宦官开始进入宦官学堂,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
 
从理论,进入这个学堂的小宦官,前途都能称得上不可限量。因为这个宦官学堂,就相当皇帝亲自创办的黄浦军校。
这些小宦官既然从小就开始系统的学习文化知识,而且从小在宫廷内长大,以后肯会代表小皇帝,进入帝国各个权力系统,全面参与管理。
 
进入这个阶段,大明帝国的宦官系统,已注定可以与朝臣系统分庭抗礼了。
进入了这个阶段,再过上十几年,突然出现王振那种权倾朝野的大宦官,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
 
 
因为朝臣集团的丑化,我们很容易感觉宦官,就是一些邪恶的、心理变态的人。但是基于皇帝的角度,显然不会这样认为。
事实上,让我们处于皇帝的角度,我们也会本能的信任、重用宦官集团。
 
最简单而言,现在帝国无官不贪、无贪不官,你刚刚上位当了皇帝,肯定也会想着,让某个宦官领衔整顿官场。
 因为朝臣系统的官员,肯定都和这种贪污腐败,有着七勾八扣的关系;关键是,朝臣系统的官员,以后还在朝臣系统中混,所以他绝不敢放开手脚去打击贪污腐败的。
而你身边的小宦官呢?一直跟在你身边,他们的履历非常简单,而且和外界也没有过什么太多的交集。在这种背景下,你如果对他们许诺,只要能帮你严厉打击贪污腐败,以后肯定可以飞黄腾达。以空对空的分析,你觉得,他们敢不敢放开手脚打击贪污腐败?应该是敢的!
 
因为这些小宦官,是你的亲信,履历又很简单;关键是,他们现在还没有复杂的社会关系,他们在处理贪污腐败时,就不会轻易陷入各种关系网中。
 更主要的是,他们很清楚的能想到,只要能干出成绩,飞黄腾达那就是必然。在这种背景下,你觉得,他们在打击贪污腐败时,会买谁的面子呢?肯定谁的面子也不买啊。
第一、他们只对你负责,他们拥有超越一切法律程序办案的特权;在这种背景下,除了你的面子,谁的面子,他们肯定也不用给。因为谁不服,他们就可以收拾谁。
在他们面前,不要说什么市厅级的官员了,就是省军级的官员、甚至是宰相级的官员,也绝不敢说一句大话的。因为他们就是你的金牌打手,除了你,只要他们愿意,打谁也是白打!
第二、更主要的是,他们的前途,主要取决于能不能干出成绩,能不能让你满意。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谁的面子也不给,就可以干出成绩,就可以让你满意,你觉得,他们会给谁的面子?肯定谁的面子也不给啊。
 
以空对空的分析起来,这几乎是必然的。
事实上,许多人在分析起反腐时,通常都是这样思考的。
但实际上呢,一旦陷入这种博弈之中,那是非常复杂了。
 
对此,我后面会详细分析。这里就不多说了。在这里,我们只要知道,皇帝为什么会倾向于信任、重用宦官就可以了。事实上,谁处于皇帝的位置上,只要简单化的思考问题,都很容易想到,让宦官组成一个打虎队。
这样一折腾,结果自然是打得大小老虎哭天抢地。然后呢?因为话语权控制在大小老虎手中,所以,就会给人一种感觉,世上最没有天理的事,就是皇帝竟然敢成立打虎队;因为打虎队一出场,打的全是清官好官!
当然了,我无意说这种打虎队是正义的化身。
第一、这种打虎队是为皇权服务的。
第二、没有监督的权力,它必然导致腐败;如果打虎队的权力可以凌驾一切法律之上,还没有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监督,它必然会引发一系列可怕问题。
 
是不说得有点远了。
我们还是从明宣宗死后说起。
明宣宗死的时候,他的儿子朱祁镇只有8岁。
 
8岁的朱祁镇上位后,自然无法自己行使皇权。
当时的皇权,由三大股力量相互制约着运行。
 
第一股力量;是太皇太后。
第二股力量:是司礼监王振。
第三股力量:是三个内阁大学士。
 
这三股力量,哪个排在前面呢?
这个很难说。
 
因为大明帝国的体制,就没有给太皇太后、太后专权的空间。所以,太皇太后只能作为皇帝第一监护人存在,它并不会过多干预朝政。从这层意义上,太皇太后并不会排在最前面。但是说,司礼监王振也好、内阁大学士三杨也好,肯定都不敢说自己能居于太皇太后前面啊。
 
司礼监王振是宦官,他更不敢说自己排在第一位。
问题是,王振就是排在第一位的!
王振处于权力中枢最重要的位置上,而且处事机敏达练,帝国工作就是围绕着他转的啊。
 
从理论上,内阁大学士三杨是元老重臣,而且能力非凡,更主要的是,帝国政府的日常工作,就是由他们负责的。
但是,他们与司礼监相比,毕竟距权力中枢还是稍远一点点。
 
在最初,这三个系统的地位,以很微妙的形式存在着。
换而言之,很难说谁的权力更大;因为大家都是高手,所以并没有太多磕磕碰碰。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太皇太后死了,三杨或死,或退。而小皇帝年龄日渐长大,王振作为他的机要秘书,权力自然是越来越大。
到此为止,王振就终于权倾朝野了。因为到了此时,就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能与王振相提并论了。
 
从某种意义上,宦官势力的崛起,是一步步被打破的。
朱元璋说,宦官不得干政。但是,明成祖时代,宦官已全面介入帝国的管理层。
朱元璋说,宦官不得读书认字。但是,明宣宗时代,竟然开设了宦官学堂,宦官从小就开始接受全面系统的教育了。
但是,大明帝国的宫门外,始终立着一个大铁碑,上面写着一行大字,宦官不得干预朝政,预者杀无赦!
王振权倾朝野后,难免感觉太祖皇帝的这种祖训已过时了,因为什么叫宦官不得干政?现在的大明帝国,能离开宦官干政吗?于是,就把这个铁碑扳倒扔了。
到此为止,大明帝国的宦官政治,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已成为大明帝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面对宦官势力的崛起,大明帝国军政长官,那都是不敢言而敢怒。因为这叫什么事呢?
在这种背景下,大明帝国遂酝酿着一场随时可能爆发的危机,一切就看有没有合适的时机了。而这个时机很快就来了。
 
话说,朱祁镇23岁那一年,蒙古人大举进犯。
应该如何应对呢?
 
基于大明皇帝历来的传统,自然是御驾亲征啊。
遥想当年,太祖武皇帝朱元璋百战得天下;太宗文皇帝朱棣率军亲征大漠;宣宗朱瞻基率军亲讨叛逆;英宗朱祁镇自然不会落后的。
御驾亲征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是,谁来充当皇帝的主要助手呢?英宗朱祁镇的态度很简单,自然是王振啊!
 
什么,皇帝御驾亲征,主要助手是王振?
遥想当年,太宗皇帝朱棣让郑和七下西洋,于是人类历史上,就有了一个封神的死太监!
现在,英宗皇帝朱祁镇让王振策划亲征蒙古大军,会不会又弄出一个封神的死太监?
 
这个可以有吗?
当然不可以有了。如果这个也有了,后世的历史阴谋家、历史发明家,再为宦官集团翻案时,更有的说了。
所以,这个绝对不能有!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土木堡之变 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小皇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