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秀课展评(11):八上5.1《法不可违》(同课异构)

 赣榆摆渡的人 2021-04-21

设计人简介:刘玲,现任连云港市罗阳中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任教师,赣榆区道德与法治学科兼职教研员。是中央电教馆协同提升项目江苏省王常亮名师团队成员,江苏省连云港市(薛家平)乡村培育站首批成员,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学政治(王常亮)名师工作室成员,曾荣获连云港市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是2019年连云港市中考命题组成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    课第一框  法不可违

  

法不可违

  

1课时

主备人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青少年要增强法制

观念和守法意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能力目标:

能根据案例判断违法行为的类别,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

(3)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能分清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相关的法律责任。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三、教学难点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小游戏+视频

二、探究新知

板块一:违法

无小事---

勿以恶小而为之 

板块二:小事

也可能违法 

---防微杜渐

探究与分享

——结束与开始

 1.开场游戏

2.播放视频《校园欺凌》引导学生分析并思考:如果有人让你这么做,你会照着他去做吗?

3.小结并导入

 我来学法

1.结合视频和相关法律条文,谈法律的规范作用

2.回归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我来识法

3.图片展示《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法条教师延伸。

4. 观看图片,引导学生练习生活经验,列举身边的违法行为,并以纸条的形式写下来。

5. 出示三组案例,讨论案例,引导学生分辨三类违法行为。

6. 安排小组互动合作探究。

7.师生小结,展示学习成果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②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我来辨法

1.活动:请拿出纸条,传递给其他组的同学,民事组、行政组、刑事组拿到纸条后筛选属于你们组的违法行为。

2.图片展示:找三组图片共同之处。

3.交换纸条,筛选出纸条上归属自己组的案例,并分享。

4.小组中手里收集到的案例是行政违法和民事违法的同学起立,

5.小结:行政违法行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在公共场所扰乱社会秩序、打乱社会治安、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都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属于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我来用法

1. 警钟长鸣:给三个片段当事人写几点遵纪守法的建议。

师生总结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2. 小组绘制法制手抄报

1. 热身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

小组同学交流

3.班级展示

1. 回顾视频,阅读法条

2.感悟法律的权威性

3.与同学交流分享

4.谈身边违法行为,并在纸条上写下来

5.谈组内讨论案例,分析三种违法行为及一般违法与严重违法行为的区别

6.小组先代表展示

1.阅读教材内容

2.思考并在组内交流,筛选属于自己组的违法行为。

3.归纳并展示

1. 选择观点

2. 小组讨论,写下建议

3.选举小组发言人

4.组内绘制法制手抄报

三、课堂小结

绘制法制手抄报

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