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各地联考作文题中,宏大主题居多,比如三牛精神、抗美援朝、两个一百年、扶贫攻坚、全民抗疫、感动中国、小康生活……而学生也学会了背政论,背时评,做模板,玩套路,充斥大话空话套话的文章也就更多了。 关注“大我”当然有必要,但不该遗落了“小我”。让作文题更有语文味,更有文学范,更有温度,更观照内心,也有必要。比如2019年高考各省市作文题,整体是宏大主题,但也有全国卷Ⅲ的“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就充满温情与暖意。 湖北省七市州三月大联考刚刚结束,其作文题就回归个人生活,侧重情感体验,让那些考前储备的假大空的套路失去了用武之地,而让内心柔软、情感细腻、文笔优美,同时具有一定思辨能力的学生,凸显出写作优势。 作文原题 审题指导 此题引导学生回归自我,写出心中所想,题目有较强的抒情色彩,也有一定的哲理和思辨,鼓励学生有批判意识,发表独立见解。 从审题来看,看似简单,不过给妈妈回封信,但认真审读材料,其实也有门道。 首先,我们可以找到材料的几个关键句: ①你可以说“不”,你有这个权力。 ②我们有时候不该说“不”,说“行”反而更可贵。我多么希望你对那些建议、期待、友谊、责任、因难说“行”啊。 对妈妈的建议,允许有多重认识。 妈妈所说的“放纵”“倨傲”“无情”“退缩”,更多是作为长辈与至亲,基于“我”所作所为的客观评价与判断,她期待“我”能“倾听、实践、承受”,并能正确面对“建议、期待、友谊、责任、困难”。因而,“我”在回信时,可以自省、反思、悔过,认同“说'行’比说'不’更可贵”的观点。 但是,在价值多元和个性彰显的今天,妈妈所说也可能是源于母子之间沟通不畅、缺乏理解的误解与错怪,不排除有亲子关系的误区,这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并不鲜见。所以针对妈妈的建议,也可以做一些解释、分辩、澄清,可以坚持“说'不’是我的权利”。 而到具体处境(实际情况)上来,又可以分为多种情况。 当我们面对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时,面对师长的谆谆教导和他人的善意提醒时,我们又理应说“行”,既懂得认同别人,也促成更好的自己。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假恶丑、不合理的现象时,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当所作所为有悖初心时,应该大胆说“不”,这不是放纵、倨傲、无情和退缩,不是叛逆、逃避与任性,而是对世俗、偏见、不公的回击与挑战。 其他立意,持之有据亦可。 注意理性冷静,观点不宜偏颇,注意交流语气的分寸感。 注意书信的正确格式,比如称谓语、落款、时间,以及祝福语的格式。 好题示例 教师下水 语文教师 徐建华 |
|
来自: 阅读美丽星空 > 《模拟题 解题 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