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僧刚开始读文献的时候 容易采用最笨的方法——通读全文 But文献不是这样读的 很多研究僧开始读文献时 经常会遇到以下3点问题: 不知道检索的文献值不值得读。 喜欢从头读到尾,但是读完后找不到重点。 文献只会读,不会辩证思考。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文献阅读 美国公立常青藤明尼苏达大学 从事科学研究已有40年的 Peter W. Carr教授 传授了一份【文献阅读指南】 ![]() Peter W. Carr教授获得过的部分荣誉和奖项: ![]() (图片来源:尼苏达大学官网个人主页截图) 快看看下面Peter W. Carr教授传授的方法 能不能治好你一看文献就犯懵的症状 具体步骤如下: 四个关键 1. 判断论文是否值得读 Surveying the Article 论文筛选是很重要的一步。假设筛选前你有15篇论文要读,经过筛选,你就只需精读其中最密切相关的5篇,效率会大大提高。判断方法如下: ![]() 第1步:读标题和关键词 推测这篇论文的大致主题和内容,以此判断自己是否感兴趣或者是否需要,如果答案是“否”,那就舍弃这篇论文。 第2步:读摘要 摘要会说明论文的基本内容、方法特色、主要贡献,是整篇论文内容的浓缩,非常重要。多数论文看摘要,少数论文看全文。 第3步:读结论 跳过前言、实验方法等部分,直接看作者得出的结论,如果结论和你不是很相关,同样地舍弃这篇论文。 总之,在第一阶段,做好随时舍弃一篇论文的准备。 ![]() 筛选过后,就要开始读论文了。 2.读论文中有用的信息 Reading the Article ![]() 第1步:读图表和数据 数据是最不会说谎的,这是论文中最原汁原味的东西。在看实验细节之前,先花点时间看下图表和数据。 第2步:读引言 引言的功能是介绍研究的背景,以及在这个背景下这篇论文想解决的问题和它的重要性。 如果你对研究的课题还不太熟悉,那就先搜集几十篇和自己课题相关的论文,先不读正文的实验部分,只读摘要和引言,快速了解这个领域以前研究的概况。 ![]() 第3步:读结果和讨论 结果和讨论是论文的核心,值得花费大部分时间来阅读。 第4步:读实验部分 这是论文中最晦涩难读的部分,所以要放在最后。当你看完其他内容,认为这篇论文有足够的价值后,再去读这部分。 这部分需要仔细阅读,了解作者究竟做了哪些工作,怎么做的,阅读速度肯定要慢下来,花更多时间。 ![]() 3. 做笔记 Take Notes Carr教授引用了中国的谚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强调在读完论文后还需要认真做笔记。 一份好的笔记,可以帮你把一篇论文的重要内容全部“偷走”。这样下次仅需要看自己的阅读总结即可,不需要再对论文进行重新阅读。 4. 带着批判思维去读 Surveying the Article 本科课本基本都是非常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大家基本都在被动地接收知识,课本即真理,它怎么写,大家就怎么学。 但研究生阶段的论文不同,论文是局部的、割裂的,只专注于领域中的更小领域,必须要靠自己从几十篇论文中筛选和自己密切相关的片段,然后阅读与吸收,自己组织成一个有系统的知识。 因此研究生阶段必须学会「批判的能力」,这种批判并非个人好恶或情绪化的批判,而是真的找得到充分理由去支持的批判。 如【这篇论文的实验方法可靠吗?数据真实吗?分析方法有效吗?逻辑严谨吗?】等等。 每次看完文献尝试在文中找几个问题,可以是这篇文章的不足之处和作者没有考虑到的点,把这些点记录下来,这也是一种获得idea的过程。 诚如施一公院士所说: “科学论文的阅读水平是循序渐进的。 每个人开始都会很吃力, 所以你有这种感觉不要气馁。 坚持很重要,你一定会渐入佳境。” ![]() |
|
来自: Deamingydmqfuh > 《科研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