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鉴赏辞典》第五百六十八首《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韩愈)

 高山仙人掌 2021-04-21

图片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六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中唐·韩愈·七言古诗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拼音版

xiān yún sì juǎn tiān wú hé,qīng fēng chuī kōng yuè shū bō。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shā píng shuǐ xī shēng yǐng jué,yī bēi xiāng zhǔ jūn dāng gē。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jūn gē shēng suān cí qiě kǔ,bù néng tīng zhōng lèi rú yǔ。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dòng tíng lián tiān jiǔ yí gāo,jiāo lóng chū mò xīng wú hào。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shí shēng jiǔ sǐ dào guān suǒ,yōu jū mò mò rú cáng táo。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xià chuáng wèi shé shí wèi yào,hǎi qì shī zhé xūn xīng sāo。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zuó zhě zhōu qián chuí dà gǔ,sì huáng jì shèng dēng kuí gāo。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shè shū yī rì xíng wàn lǐ,zuì cóng dà pì jiē chú sǐ。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qiān zhě zhuī huí liú zhě hái,dí xiá dàng gòu qīng cháo bān。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zhōu jiā shēn míng shǐ jiā yì,kǎn kē zhǐ de yí jīng mán。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pàn sī bēi guān bù kān shuō,wèi miǎn chuí chǔ chén āi jiān。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tóng shí bèi liú duō shàng dào,tiān lù yōu xiǎn nán zhuī pān。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jūn gē qiě xiū tīng wǒ gē,wǒ gē jīn yǔ jūn shū kē。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yī nián míng yuè jīn xiāo duō,rén shēng yóu mìng fēi yóu tā。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yǒu jiǔ bù yǐn nài míng hé。

有酒不饮奈明何。

图片

[作品介绍]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此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用“人生由命”的宿命观慰藉友人,并自我解嘲。开首四句,恰似序文,铺叙环境:清风明月,万籁俱寂;接着写张署所歌内容:叙述谪迁之苦,宦途险恶,令人落泪;最后写“我歌”,却只写月色,人生有命,应借月色开怀痛饮等等,故作旷达。明写张功曹谪迁赦回经历艰难,实则自述同病相怜之困苦。笔调近似散文,语言古朴,直陈其事。诗中写“君歌”“我歌”和衷共诉,尽致淋漓。全诗抑扬开阖,波澜曲折,音节多变,韵脚灵活,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极好地表达了诗人感情的变化。

图片

[注释]

⑴纤云:微云。河:银河。
⑵月舒波:月光四射。
⑶属(zhǔ):劝酒。
⑷洞庭:洞庭湖。九疑: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境。
⑸猩:猩猩。鼯(wú):鼠类的一种。
⑹如藏逃:有如躲藏的逃犯。
⑺药:指蛊毒。南方人喜将多种毒虫放在一起饲养,使之互相吞噬,最后剩下的毒虫叫做蛊,制成药后可杀人。
⑻海气:卑湿的空气。蛰:潜伏。
⑼嗣皇:接着做皇帝的人,指宪忠。登:进用。夔皋:夔和皋陶,传说是舜的两位贤臣。
⑽赦书:皇帝发布的大赦令。
⑾大辟:死刑。除死:免去死刑。
⑿迁者:贬谪的官吏。流者:流放在外的人。
⒀瑕:玉石的杂质。班:臣子上朝时排的行列。
⒁州家:刺史。申名:上报名字。使家:观察使。抑:压制。
⒂坎轲:这里指命运不好。荆蛮:今湖北江陵。
⒃判司:唐时对州郡诸曹参军的总称。
⒄捶楚:棒杖一类的刑具。
⒅上道:上路回京。
⒆天路:指进身于朝廷的道路。幽险:幽昧险碍。
⒇殊科:不一样,不同类。

图片

  [译文] 


薄云四处飘散还不见银河,清风吹开云雾月光放清波。
沙滩里水平波息声影消失,斟杯美酒相劝请你唱支歌。
你的歌声酸楚歌辞也悲苦,没有听完热泪就纷纷下落。
洞庭湖水连天九疑山高峻,湖中的蛟龙出没猩鼯哀号。
九死一生到达这被贬官所,默默地幽居远地好像潜逃。
下床怕蛇咬吃饭又怕毒药,潮气与毒气相杂到处腥臊。
昨日州衙前忽然擂动大鼓,新皇继位要举用夔和皋陶。
大赦文书一日万里传四方,犯有死罪的一概免除死刑。
被贬谪的召回放逐的回朝,革除弊政要剪除朝中奸佞。
刺史提名赦免观察使扣压,命运坎坷只能够迁调荒漠。
判司原本是小官不堪一提,未免跪地挨打有苦向谁说。
一起被贬谪的大都已回京,进身朝廷之路比登天难攀。
你的歌声暂且停止听我唱,我的歌声和你绝不是同科。
一年的明月今夜月色最好,人生由命又何必归怨其他,
有酒不饮怎对得天上明月?

图片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州)人。因其常据郡望自称昌黎韩愈,故后世称之为“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
贞元八年(792)进士及第,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疏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四年(819)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在文学上主张文以载道,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并称“韩孟”。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韩昌黎集》、《昌黎先生集》。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
赏析


这篇七古,唐永贞元年(805年)中秋写于郴州,题中的张功曹,即张署。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与张署皆任监察御史,曾因天旱向唐德宗进言,极论宫市之弊,韩被贬为阳山(广东阳山)县令,张被贬为临武(湖南临武)县令。贞元廿一年(805年)正月,顺宗即位,二月甲子大赦。八月宪宗又即位,又大赦天下。两次大赦由于有人从中作梗,他们均未能调回京都,只改官江陵。知道改官的消息后,韩愈便借中秋月圆之夜,写下这首诗,并赠给遭遇相同的张署。

文学赏析

这首诗以近散文化的笔法,古朴的语言,直陈其事,主客互相吟诵诗句,一唱一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衷情互诉,洒脱疏放,别具一格。
诗里写了张署的“君歌”和作者的“我歌”。题为“赠张功曹”,却没有以“我歌”作为描写的重点,而是反客为主,把“君歌”作为主要内容,借张署之口,浇诗人胸中之块垒。
诗的前四句描写八月十五日夜主客对饮的环境,如文的小序:碧空无云,清风明月,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境界中,两个遭遇相同的朋友不禁举杯痛饮,慷慨悲歌。韩愈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在三十二岁的时候,曾表示过“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他不仅有忧时报国之心,而且有改革政治的才干。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天旱民饥,当时任监察御史的韩愈和张署,直言劝谏唐德宗减免关中徭赋,触怒权贵,两人同时被贬往南方,韩愈任阳山(今属广东)令,张署任临武(今属湖南)令。直至唐宪宗大赦天下时,他们仍不能回到中央任职。韩愈改官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法曹参军,张署改官江陵府功曹参军。得到改官的消息,韩愈心情很复杂,于是借中秋之夜,对饮赋诗抒怀,并赠给同病相怜的张署。
诗的开头在描写月夜环境之后,用“一杯相属君当歌”一转,引出了张署的悲歌,是全诗的主要部分。诗人先写自己对张署“歌”的感受:说它声音酸楚,言辞悲苦,因而“不能听终泪如雨”,和盘托出二人心境相同,感动极深。
张署的歌,首先叙述了被贬南迁时经受的苦难,山高水阔,路途漫长,蛟龙出没,野兽悲号,地域荒僻,风波险恶。好不容易“十生九死到官所”,而到达贬所更是“幽居默默如藏逃”。接着又写南方偏远之地多毒蛇,“下床”都可畏,出门行走就更不敢了;且有一种蛊药之毒,随时可以制人死命,饮食要非常小心,还有那湿蛰腥臊的“海气”,也令人受不了。这一大段对自然环境的夸张描写,也是诗人当时政治境遇的真实写照。
上面对贬谪生活的描述,情调是感伤而低沉的,下面一转,而以欢欣鼓舞的激情,歌颂大赦令的颁行,文势波澜起伏。唐宪宗即位,大赦天下。诗中写那宣布赦书时的隆隆鼓声,那传送赦书时日行万里的情景,场面的热烈。节奏的欢快,都体现出诗人心情的欢愉。特别是大赦令宣布:“罪从大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这当然使韩、张二人感到回京有望。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写到这里,诗情又一转折,尽管大赦令写得明明白白,但由于“使家”的阻挠,他们仍然不能回朝廷任职。“坎轲只得移荆蛮”,“只得”二字,把那种既心有不满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地是“荆蛮”之地,职又是“判司”一类的小官,卑小到要常受长官“捶楚”的地步。面对这种境况,他们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天路幽险”,政治形势还是相当险恶的。
以上诗人通过张署之歌,倾吐了自己的坎坷不平,心中的郁职,写得形象具体,笔墨酣畅。诗人既已借别人的酒杯浇了自己的块垒,不用再浪费笔墨直接出面抒发自己的感慨了,所以用“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一接一转,写出了自己的议论。仅写了三句:一是写此夜月色最好,照应题目的“八月十五”;二是写命运在天;三是写面对如此良夜应当开怀痛饮。表面看来这三句诗很平淡,实际上却是诗中最着力最精彩之笔。韩愈从切身遭遇中,深深感到宦海浮沉,祸福无常,自己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生由命非由他”,寄寓深沉的感慨,表面上归之于命,实际有许多难言的苦衷。八月十五的夜晚,明月如镜,悬在碧空蓝天,不开怀痛饮,就是辜负这美好的月色。再说,借酒浇愁,还可以暂时忘却心头的烦恼。于是情绪由悲伤转向旷达。然而这不过是故作旷达而已。寥寥数语,似淡实浓,言近旨远,在欲说还休的背后,别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深意。从感情上说,由贬谪的悲伤到大赦的喜悦,又由喜悦坠入迁移“荆蛮”的怨愤,最后在无可奈何中故做旷达。抑扬开阖,转折变化,章法波澜曲折,有一唱三叹之妙。全诗换韵很多,韵脚灵活,音节起伏变化,很好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使诗歌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从结构上说,首与尾用洒和明月先后照应,轻灵简炼,使结构完整,也加深了意境的苍凉。

名家点评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昌黎集》中,酬赠张十一功曹署诗颇多,而署诗绝不见,惟《韩子年谱》载其一篇,云:“九疑峰畔二江前,恋阙思乡日抵年。简趋朝曾并命,苍梧左宦亦联翩。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涣汗几时流率土,扁舟西下共归田。”署与退之同为御史,又同迁滴,故诗中皆言之。退之答署诗云:“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初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又有祭署文云:“我落阳山,君飘临武。君止于县,我又南逾。”临武属郴州,在阳山之北。二诗皆此时作也。
《韩文考异》:言张之歌同酸苦,而己直归之于命,盖反《骚》之意,而其词气抑扬顿挫,正一篇转换用力处也(“我歌今与”句下)。
《黄氏日钞》:《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感慨多兴。
竹庄诗话》:《集注》云:公与张曙以贞元二十一年二月赦自南方,俱徙掾江陵。至是俟命于郴,而作是诗,怨而不乱,有《小雅》之风。
《唐诗镜》:每读昌黎七言古诗,觉有飞舞翔翥之势。
《批韩诗》:朱彝尊曰:写景语净(“沙平水息”句下)。借张作宾主,又借歌分悲乐,总是抑人扬己(“我歌今与”句下)。汪琬曰: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得反客为主之法。观起结自知。
《初白庵诗评》:用意在起结,中间不过述迁滴最移之苦耳。
《韩柳诗选》:起结清旷超脱,是太白风度,然亦从楚《骚》变来。
《声调谱拾遗》:纯用古调,无一联是律者,转韵亦极变化。
《古诗选批》:韩诗七古之最有停蓄顿折者。
昭昧詹言》:一篇古文章法。前叙,中间以正意苦语重语作宾,避实法也。一线言中秋,中间以实为虚,亦一法也。收应起,笔力转换。
《求阙斋读书录》:自“洞庭连天”至“难追攀”句,皆张署之歌词。末五句,韩公之歌词。
《十八家诗钞》:顾侠君曰:起即嵇叔夜“微风清扇,云气四除,皎皎亮月,丽于高隅”意,而兴象尤清旷。
《增评韩苏诗钞》:三溪曰:声清句稳,无一点尘滓气,可谓不食人间烟火矣。
《评注韩昌黎诗集》:用韵殊变化,首尾极轻清之致,是以圆巧胜皆,集中亦不多见。
《韩诗臆说》:此诗料峭悲凉,源出楚《骚》。入后换调,正所谓一唱三叹有遗音者矣。
唐宋诗举要》:吴北江曰:写哀之词,纳入客语,运实于虚(“海气湿蛰”句下)。一句中顿挫(“州家申名”句下)。此转尤胜(“天路幽险”句下)。高步瀛曰:以上代张署歌辞。贬谪之苦,判司之移,皆于张歌同出之,所谓避实法也(“天路幽险”句下)。以上韩公歌辞。高朗雄秀,情韵兼美(末句下)。
佚名图片
赏析


公元805年正月,顺宗即位,二月大赦天下,死罪改为流放,流放以下递减一等。在这之前,韩愈、张署同被贬谪到南方,此时遇赦,韩愈迁调为江陵府法曹参军,张署迁调为江陵府功曹参军。这一年的中秋夜,二人尚未到职,待命于柳州。饮酒之时,张署向韩愈诉苦,历叙他从被贬到赦回,其间所受的困苦艰难;现在虽然遇赦,但不过做一个小小的功曹,仍然难免要受责罚。韩愈与他同病相怜,篇末虽然故作旷达,向张劝慰开导,但字里行间,却掩饰不住他俩的满腹牢愁。

此诗可分为三大段。第一段(开头——“泪如雨”), 写中秋之夜张署向诗人诉苦,诗人与他同病相怜,不禁泪如雨下。诗一开头, 即景生情,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作了浓重的气氛渲染:中秋之夜,皓月当空,纤云四卷,银河消失,沙平水息,万籁无声。此时此际, 二人借酒浇愁, 可是, “举酒浇愁愁更愁”。张署向韩愈倾诉着被贬谪南方的困苦和满腔的激情,声酸辞苦。韩愈听着听着,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不禁悲从中来, 泪如雨下。这一段画面鲜明,感染真挚, 一下子就打入读者心中, 感染力极强。

第二段(“洞庭”——“难追攀”),记述张署的诉苦之辞(叙贬所之苦,叙得赦的原因,叙功曹小官的无聊,层次井然)。这一段是诗的主干部分。“洞庭连天九嶷高”,既明确交代了被贬的地点,又暗示着贬所的荒辟与艰苦。接着写途中蛟龙出没,猩鼯啼号,他经过九死一生,好不容易到达贬所,象逃罪避祸的囚犯一样默默不敢作声。南方蛇与毒虫极多,行动与饮食都须十分小心;再加上腥臊遍地,湿气熏蒸,极易得病,真是罪上加罪。“昨者州前捶大鼓”以下六句,忽然笔势一转,叙顺宗即位,大赦天下,字里行间,流露出十分喜悦和期待的心情,盼望有朝一日能调回京城,受到重用,“涤瑕荡垢清朝班”。可是,结果却大失所望,柳州长官虽然将他们的名字申报上去,而湖南观察使却压住不报,仍然被派在南方的地方上做一个小小的功曹,这样的小官弄得不好还会遭受上司的笞杖之刑。同辈的人大多数升迁了,想想自己的命运,慨叹通天的道路(比喻通向皇帝的道路)是多么幽辟艰险难以追攀啊!这里用的是张署的口气,实际上也是韩愈在自叙。同病相怜,意气相投,怎么能不分外激动呢?正因如此,这一段写得情真意切,声酸辞苦,凄恻婉转,无比动人。真是:“此中真歌哭,情文两具备。”(陈毅《湖海诗社开征引》)

第三段(“君歌”——篇末),作者故作旷达之语来劝解张署,希望他认清自己的命运,对着中秋明月,开怀痛饮吧!实际上,这不过是含着眼泪的苦笑,掩饰着痛苦的旷达罢了。

这首诗以宾主二人问答的形式,叙写了张署、韩愈遭受贬谪以后的痛苦生活和悲惨情怀。从内容来看,不过在发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受压抑的牢骚不平,篇末还在有意无意地宣扬儒家的“天命论”,比起杜甫、白居易的那些揭露封建社会矛盾的名篇来,它的社会意义是不太大的。但是,它写得形象鲜明,自然真挚,抑扬顿挫,情韵兼美,而又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在艺术上有很多可取之处,在韩愈诗中确是不可多得的。

佚名图片
赏析


这首诗作于永贞元年(805)八月。张功曹即张署,是韩愈任监察御史时的同僚好友。贞元十九年(803),京师大旱,韩愈与张署上书请求宽缓赋税,触怒权贵,被贬南方:韩愈贬阳山令(今属广东),张署贬临武令。永贞元年(805)八月,宪宗即位,韩、张获赦量移江陵府掾,两人赴江陵途中于郴州(今属湖南)相会,互诉心曲。

诗的开头极简练地写八月十五夜劝酒赏月的情景。此时细碎的晴云从四方收卷,清风吹拂,月光流照如波,使天上的银河显不出光辉。江上沙平水静,四围声沉影寂。在这样的夜景之下,劝酒之余,更请好友歌吟一曲。谁知歌酸辞苦,还未听完就已泪如雨下。

接着,诗以较大篇幅叙述友人悲歌的内容。先写被贬南行的经历和贬所的情况。从京师出发,长途跋涉,渡过了波浪翻天的洞庭湖,翻越了高耸入云的九嶷山,避过了水上出没的蛟龙,躲过了山中号叫的猩猩鼯鼠与其他野兽。来到了贬所,幽居默默,有如逃犯。起居饮食条件极其恶劣,下床怕蛇咬,吃饭又怕误食有毒之物。海边的湿气和腥臊气味也令人难以忍受。再写遇赦量移江陵府掾的经过与感受。接到量移府掾的消息,他们都深感委屈而不满。因为同辈之流都已洗涤了污垢,回朝任职,而他俩却因湖南观察使的压制不得回朝仅量移为府中的卑官。按唐代官场的心理习惯,认为贬离朝廷和京都都是一种耻辱。又当时法律规定:地方判司之类的小官有过错须受笞杖之刑。“昨者州前搥大鼓”等十二句便是写了上述情况。其中“昨者”两句,写的是宪宗即位后郴州衙署之前擂鼓聚集官吏、百姓宣布大赦令的情况。“赦书”四句是写顺宗和宪宗两朝大赦的措施。“州家”两句写自己首次遇赦,待命于郴州之后受到压制及再次遇赦之后只能做江宁府掾的委屈。正因有此曲折经历,所以张署发出了“天路幽险难追攀”的感叹!

诗的结尾又以极简练的笔触表达自己对友人的理解,并含蓄地抒发了深沉的感慨。“一年明月今宵多”,既照应题目,并呼应了诗的第二句“月舒波”,又表示对与友人相聚的庆幸与珍惜。“人生由命非由他(tuó)”,表示置身于宦海之中,祸福浮沉身不由己。说命运在天,正包含着难言的苦衷。“有酒不饮奈明何”,表面说的是不开怀痛饮辜负了这中秋之夜的月色,而内心深处却是苦闷之极,正想借酒浇愁。

从上面的剖析可以看到,韩愈与张署两人有过几乎相似的经历与感受。此诗在抒写这种经历与感受方面颇尽曲折之能事。仅就诗中张署的“悲歌”来看,就有由贬谪南行之悲到遇赦待命之喜,到量移荆蛮之怨,跌荡起伏,煞是“酸”、“苦”,催人泪下,不忍卒听。而末尾的“我歌”,故作旷达,实则是以乐写悲,将悲苦的情绪推向了高潮,真是抑扬顿挫,一唱三叹。

诗人虽说“君歌且休听我歌”,其实“君歌”非但未“休”,反而通过一“殊”字把它更推进了一层。由此可见诗人用笔之奇谲,这功力全由“休”、“殊”两字显出。同时,也得力于有“君歌”、“我歌”的交替。如无这一交替,“休”、“殊”两字也就难于用上,即使用上,决没有现在那么自然贴切,鲜明有力,因而运用对歌的表现手法在这里也起了作用。

诗题虽属“赠”诗,却以被赠者的大段歌吟引入诗中,这里反客为主又借友人之歌抒发自己块垒。这又是一“奇”,奇在一反常法而独辟蹊径。这是作者巧妙地利用了主客双方经历与感受几乎相同这一客观条件,表现了作者驾驭题材的娴熟技能。

这首诗频频换韵,是对齐、梁以来七古诗用韵形式的继承,但又绝无律联,全诗句数是奇数,这又是对齐、梁七古诗句式的突破。唯其如此,诗作于奇险奔放之中还显示出自由潇洒的风度。高步瀛评曰:“高朗雄秀,情韵兼美。”(《唐宋诗举要》卷二)极为中肯。

佚名图片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诗,却没有以“我歌”为主,而是反客为主,把“君歌”作为主要 内容,即借张署之口,抒发自己胸中的块垒,可谓淋漓尽致。贞元十九年(803),韩愈与 张署因触怒唐德宗遭贬南方。永贞元年(805)正月,顺宗即位,大赦天下,因湖南观察使杨凭阻扰,韩、张二人滞留郴州未能回京。这年八月宪宗即位,又颁布大赦令,二人 仍未能回京,韩愈和张署分别调任江陵府法曹参军、功曹参军,此诗乃诗人逗留郴州赴任前于中秋之夜所作。前四句言,纤云漫卷,不见天河;清风明月,流泻光波;沙平水静, 无声无影。对此佳节月夜美景,能不举杯殷勤劝酒请君高歌?这里描写月夜清静之景, 旨在引出张署的悲歌。

 接二句诗人对张署的“歌”进行评论,言其歌声酸楚,辞悲苦,尚未听完,令人泪下如雨。可见二人,心境相同,极为深沉悲痛。下面自然引出张署悲歌内容,共十八句。前六句叙述遭贬南迁时经受的苦难:经洞庭,见蛟龙出没;过九嶷,闻猩鼯悲号。可见地域的荒凉,山水的险恶。九死一生,方达贬所;幽居默默,如囚徒东藏西逃。可见旅途的艰难,幽居的凄凉。下床畏毒蛇,饮食惧中蛊;还有潮湿“海气”的侵袭,散发着腥臊。真是处处有威胁,时时有危险。这自然环境的恶劣,岂不是诗人政 境遇的写照? 紧接十二句写大赦及大赦后的命运。

  “昨者”一转,言大赦之喜。“捶 大鼓”,可见新皇继位之喜庆;“登夔皋”,可见进用贤臣之多;“行万里”,可见大赦诏令 传达之快。“皆除死”,“流者还”,这使韩、张二人感到回京有望。然而,事出意外,接下 诗情又一转,言量移荆蛮之怨。刺史要申报,观察使要打压,二人只落得被调往荆蛮。接着言官小位卑,常遭“捶楚”,并发出“天路幽险难追攀”的感叹。此言仕途险恶,乃悲 怨而无可奈何之语也。张署之歌,倾吐无碍,酣畅淋漓,亦不平之鸣也! 最后五句主发 议论。“君歌且休”二句,言我的歌与张君之歌不同调。此承上启下,一转一接,末三句 写作者之歌。此三句言命不由己,感慨甚深,借酒浇愁,故作旷达之语。此诗由贬谪之 悲而到大赦之喜,而到量移之怨,而到无奈的旷达。其诗意的抑扬开阖,情感的波澜起 伏,音韵的转折变化,有一唱三叹之妙。此诗一唱一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诉不平, 纵横恣肆,宛转流畅,意境悲凉,乃别具一格之诗也。

佚名图片
赏析


愈和张署在担任朝廷监察御史时,于贞元十九年 (803) 目睹天旱人饥,进谏唐德宗减免关中徭税,触怒权贵,两人同时被贬,韩愈任阳山(今广东境内) 令,张署任临武 (今湖南境内) 令。贞元二十一年 (805) 正月,顺宗及位,大赦天下。韩愈和张署同时获赦,但仍不能官复原职,被就近安置,在郴州待命。两人同度中秋之夜,共忆往事,触发了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而作此诗。诗歌通过叙写张署被贬到获赦,期间所受的困苦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对仕途坎坷的悲苦心情。

首四句诗主要写中秋夜饮的环境。天高云淡,明月当空,凉风习习,万籁俱静,诗人和张署把酒望明月,低头便忆往事。特殊遭遇中度中秋,没了雅兴赏月,应该可以理解。

从“君歌声酸辞且苦”至“天路幽险难追攀”: 借张署“声酸” “辞苦” 的“歌”,主要述说被贬期间生活的凄苦和转移的曲折,表达了对无辜被贬和仕途坎坷的不满。南迁途中艰难险阻,山高水阔,千里迢迢,地僻人荒,蛟龙出没,野兽当道,犹九死一生,历尽万苦千辛,才到达作官的地方。而“幽居默默”像躲藏的逃犯,行畏毒蛇,食怕中毒,空气中弥漫着腥臊臭气,环境实在恶劣。接着交代得赦的原因,最后叙写唐代地方行政机构“司”中小官的无聊。

从“君歌且休听我歌” 至“有酒不饮奈明何”: 既用“明月” 和 “酒” 照应诗的开头,又别出新意地自劝自解,命运在天,面对“一年明月今宵多”,理当举杯邀明月,开怀痛饮。“人生由命非由他”,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宦海浮沉、自己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深切感慨。

这首诗精心选用 “对歌” 的形式来结构,虽为赠诗,却以 “君歌” 为主,借张署之口抒写自己的内心。情感波澜曲折,从被贬的悲到获赦的喜,马上又跌入转移“荆蛮”的不平,最后在无奈中自解。

佚名

图片

赏析


从诗题来看,此诗为韩愈题赠好友张署的一首赠诗。其时诗人与张署谪居异乡,时逢八月中秋,两人举杯对饮,诗人联想到彼此遇赦 回归受阻的政治困境与人生理想的缥缈无根,不禁感慨良多,夜不能寐, 遂成此篇。宋人黄震《黄氏日钞》评此诗“感慨多兴”,此诗之“兴”,正在于 抒发一种世事无常与天涯飘零的苦闷情绪。

 开篇即以大气磅礴之笔,着意渲染作者所处洞庭湖之优美情境。在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远处的薄云四处飘散,不见银河;夜色如水,清风拂 来,湖面上荡漾出片片清波。如此良辰美景,自然不乏赏景饮酒之人。随 着夜深人静,岸边沙滩上的水面逐渐平静下来,曾经的喧嚣也逐渐杳无声 息,在这样的环境里,诗人与好友在此殷勤酌杯,互诉衷肠,酒酣之际,诗 人情不自禁地邀请张署高歌一曲,以明心志。张署的歌声是如此之酸楚, 以致诗人不忍听完,泪如雨下。此六句,既写景,又叙事,交代诗作的缘由 与经过,为其后感情的喷薄欲出,积蓄了充足的势能。

 从“洞庭连天九疑高”至“天路幽险难追攀”共计十八句,皆为张署之歌辞,从辞意之“停蓄顿折”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洞庭连天九疑 高”至“海气湿蛰熏腥臊”为第一部分,铺陈出张署贬谪之地的险峻恶劣。作者分别选取洞庭水之波澜、九疑山之高峻、蛟龙之出没、猩鼯之哀号等 意象,营造出一幅偏远高峻、鬼哭狼嚎的人间恶境。此处之渲染,既是对诗人谪居环境之恶劣的实写,同时也是对诗人险象环生的政治环境的虚写。“昨者州前捶大鼓”至“涤瑕荡垢清朝班”为第二部分,以畅快之笔铺 叙诗人遇赦北归的激动兴奋心情。“捶大鼓”暗示着朝廷大赦,“登夔皋” 则意指朝廷能够任用贤能。值此大赦之际,诗人不仅感觉人生命运发生巨变,同时也对朝廷革除弊政,铲除奸佞满怀期待。“州家申名使家抑”至 “天路幽险难追攀”为第三部分,遇赦的喜悦并没有维持太久,由于奸佞的阻挠,诗人并没有如期回到京师,只得就地安置。此时,诗人的心情一下 子跌落到谷底,恨不得跪地捶打却有苦难说,眼看着同贬之人一个个回到京城,而自己却进京无门,天路难攀,这种喜极而悲的心情该如何平服啊! 此三部分,写张署之情绪由悲而喜,由喜及悲的波澜变幻,正可谓“一唱三 叹有遗音者矣”(《韩诗臆说》)。

 末五句则是韩愈对好友的劝慰与述志。你歌声中所蕴含的悲苦我已经非常明了,但我还是想劝慰你:人生无常,没有必要跟命运去斤斤计较。面对着一年中最好的夜色与月色,我们何妨对酒当歌,畅饮一番?否则就 太对不起这天上皎洁的明月与绚烂的夜色了。

 从全诗来看,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皆张署之歌辞,为何却成为韩愈七言古诗中的名篇?其一在于此诗之古文笔法,新奇崛起,句法高古,“前 叙,中间以正意苦语重语作宾,避实法也。收应起,笔力转换”(方东树《昭 昧詹言》卷十二)。此种表现手法,有“倚天拔地之意”,在唐诗中颇为鲜见。其二在于以他人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作者借张署之歌辞,表达自身之牢骚满腹与穷愁苦闷,代表着唐代贬谪诗人的普遍心境。不过,与张署的牢骚苦闷不同,此诗在郁闷绝望之外,依稀可见一丝亮色存在。那亮 色,代表着人生的希望与期待,孕育着命运流转的喜怒哀乐,其清旷超脱, 实乃有太白风度。

佚名
图片
图片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