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展晋级笔记二:学书法四大困惑

 旷世缘q33hh84b 2021-04-21

   当今天书坛,国展热,培训热,学习者热衷大腕大咖有之,人云亦云有之,鱼目混珠,杂乱万象,让书友困惑有四:

       一是路径不对,努力白费。好多徘徊在国展圈外的书友一直有个困惑。这么多年,学了那么多,交了不少学费,我怎么还做不到呢?报了那么多的班,东学西学,产生幻觉。这就是学习路径不对,没找到自己书法的母体,写出的作品老让评委猜,几秒钟就成炮灰。

图片

    第二是标准不高,心法粗糙。古人说,'取法乎上'。好比设立好自己的人生目标,走好自己的路,遇到人生的分岔路口,就不会有选择困难症。因为很多人就是因为是选择的困难造成的。其实是标准不高,你选择就受限,只有你学的深,学得透才是高标准,很多书友小字投不上,写大字,大字不上就模仿获奖者书风,一直没准心,心猿意马,没找准一个方向,没深挖字帖,吃透书理。就像李小龙说的,我不怕你有1万种腿法,就怕你一种腿法踢1万遍。有本事你的作品一直打磨,投到入展为止,要有铁的决心。

        第三,投入度不够,感叹命运。入展率低是有运气的问题,但三五年不入要好好反醒,问问我们有没有增加自己的投入度,举一反三。写字投入度是不是以数量来炫耀,但一天八小时总要保证,否则不叫专业,专业职选手一天八小时的浸入式学习,才叫投入。当然最后还是要建立在量甚而上的质取胜的。另外要多感官的参与学习,有的学员只读帖,展览现场的真迹不去观摩,就少了一次感观学习。让自己的眼睛耳朵嘴巴还有心都参与渗透学习中,发现学习内在的规律,对所临的帖进行延伸,内化为自己东西,才让作品给评委耳目一新。

      第四笔法不对,武功白废。笔法历来神秘。笔触纸,稍逊即过,追述分析,挂一漏万。从古至今神秘兮兮。常见人拿筷子喻用,信奉拿筷子论者,用笔无不“自然”,结果往往把该知道的蒙蔽含糊了,自己不知所以然了。当今书坛高手会用笔法不少,让他讲个一二三就少了,据邱振中教授讲国内懂笔法者不出二千人。所以你不入展,就问问自己笔法对不对,用笔至少包含三大内容:笔理、笔法、笔意。培训班里技巧五花百门,不一而足。什么绞笔、顺笔、切笔、摆笔、衄笔、翻笔、抢笔、蹲笔、掠笔、趯笔、驻笔、顿笔、提笔、按笔、逆笔、转笔、折笔、衅扭、中锋、侧锋,等等,名目繁杂,更何况每写一笔,都存在多种写法。但很多人找不到发力点,用什么方式发力,最后什么锋都使不上,线条不挺又不干净,比赛第一轮可以用章法过关,第二轮就考验你的笔法了,如何找发力点,如何发力,到时底是摆动,平动还是绞笔环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