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是一棵抗晒的菜吗?

 桑葚三味 2021-04-21

这封信摘自2017年1月出版的《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孩子——写给女儿们的50封信》,写于2016年8月25日。

文中的“欢乐”,是我两个女儿名字的缩写。大女儿乐乐,今年12岁。小女儿欢欢,今年9岁。

1

亲爱的欢乐:

夏天,骄阳似火,似乎要把人间所有的水分蒸发殆尽。

你们外公的菜地上,冬瓜、茄子、番茄、蒲瓜、南瓜、丝瓜……长势喜人。

外婆来绍兴看我们时,拎了满满一大袋蔬菜。

我说:“这么热的天,是不是要经常给蔬菜浇水,蔬菜才长得这么好?”

你们外婆说:“一听你这话,就知道你不懂种菜。种在地里的蔬菜,夏天是不用浇水的。

我不解,问为什么。

外婆说,道理很简单,如果不浇水,蔬菜的根会努力往地底下生长,拼命吸收土地深处的水分。于是,根系越来越发达,抗晒能力越来越强。

如果浇水,根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懒得往地底下生长。时间长了,根就浮在地表上。太阳一暴晒,很枯萎了。

2

很多时候,深刻的道理,往往蕴含在朴素的事实中。

蔬菜抗晒与否,取决于它是否在地底下深深扎根,而不是是否浇水。

浇水,很像是一种宠溺。这种宠溺,不是爱它,而是害它。

孩子,我欣赏将根深深扎在泥土里,经得起烈日暴晒的菜,因为它们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

我希望,你们也能成为一棵抗晒的菜。

什么是生存能力?

在艰苦条件下依然能好好生活的能力,是生存能力;

在陌生环境里能迅速熟悉环境的能力,是生存能力;

在并不顺利的环境里能适应环境的能力,是生存能力。

3

我希望,你们从小就开始锻炼这种能力。因此,每次带你们出门,都是一次“练兵”。

在商场、飞机场、高铁站等公共场合,我会有意识地教你们认识各种标识。

在商场里,你们要上卫生间时,我会告诉你们,如何根据指示牌找到卫生间。

坐地铁时,我会告诉你们,如何买票,如何安检,如何辨别方向、分清站名,如何下站,如何走出地铁站。

有一次,我故意走在后面,让你们当大人照顾我。看着姐姐熟练地买票、判断方向、提醒我下站、走出地铁站,我觉得,我可以放心了。

还有一次,地铁很拥挤,我们三个人差点无法同时挤上车厢。车开动后,我问你们:“刚才,如果你们挤上了,我没挤上,你们会怎么办?”

姐姐想了想,说:“那我们就在刚才买票时说的地点下车,在那等你。”

我说:“是的,要沉着镇定,不要慌张。如果等不到妈妈,可以找穿着制服的警察叔叔,借他们的手机打电话给我。”

4

跑过许多城市后,我越来越觉得,如果我们会看地图,会坐地铁,就不会在一个城市迷路。我想和你们分享一下我去北京的经历。

第一次去北京,是2001年,大二结束那年暑假。

我和大学同学秋季开学后都将去东北师范大学交流学习。于是,我们相约8月底在北京见面,住在前门大栅栏的四合院里。

某天,我们去丰台区的北京世界公园玩。那时的北京,还没有地铁通到那一带。我们舍不得打出租车,就只好坐公交车前往。印象中,足足坐了两个多小时,且一路颠簸。

那时的北京,在我眼里,很陌生,很无助,很不方便。我那时的生存能力,显然很弱。

第二次去北京,是2008年国庆节,和家人一起跟着旅游团,爬了长城八达岭,游了故宫天安门,看了鸟巢水立方。

因为成天坐旅游大巴车,在北京玩了5天后,依然对北京没有方向感。

于是,很小心谨慎地跟着团队走,不敢单独行动,有种“出门步步难”的感觉。我那时的生存能力,依然很弱。

5

真正开始认识北京,是2011年以后。因为种种原因,每年都要跑四、五次北京,我决心好好认识北京。

于是,我买了地图,搞清楚了北京的东西南北。为了方便坐地铁,就特地住在地铁站附近的酒店。

在一次次东奔西跑中,我搞明白了北京地铁1号线至15号线,搞明白了哪些线路可以去昌平、丰台、密云等郊区。

当我渐渐熟悉了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心中有了这座城市的方向感后,这个城市,就渐渐有了温度和味道。

6

在地理空间上,北京依然很大,但在我心里,似乎没那么大了。

我不再担心会在北京迷路。地图和地铁,让我在北京的生存能力渐渐提高了。

孩子,如果你们拥有了一定的生存能力,那么,无论将来你们去哪里,无论你们有无同伴,无论前路有多少不确定性,你们都会充满信心,且一路无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