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一个人。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你都会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地爱着这个人。 沛林,就是静婉心里的这个人。 沛林已经离开她八年了。她一度以为自己可以放下了。至少,可以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不再碰触。然后,和信之好好过日子。 但,当那个熟悉的身影在眼前闪过时,她终于明白,她骗得了母亲,骗得了信之,却骗不了自己。 原来,这么多年来,对沛林的爱,从未停止。 78 1945年春天,战争局势越来越明朗,日本鬼子离末日不远了! 静婉一路跋涉,直奔云南昆明。 仲凯热情接待了静婉。根据信之的交代,仲凯陪静婉找到了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记者,得知新闻发生在云南腾冲。那一带被日本鬼子炸毁的公路和桥梁最多。 于是,仲凯找了一个熟悉腾冲路况的小老乡,陪静婉前往腾冲。 到达腾冲后,静婉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寻找。 她带着沛林的照片,到腾冲周边的村庄逐一打听沛林的下落。一路走,一路问。不知问了多少人,都说没有见过。 但静婉从未气馁。 当你深爱一个人时,这个人既是你的软肋,也是你的盔甲。 以为沛林去世的八年里,沛林是静婉的软肋。每每想起,是无尽的思,是揪心的疼。 如今,知道沛林还活着,沛林就成了静婉的盔甲。无论寻找之路多苦多难,静婉都不曾害怕。 冥冥之中,她似乎听到了沛林的呼唤:“静婉,我在这里,等你。” 79 这一天,静婉来到一个半山腰的小村庄。 村子里人烟稀少,村口坐着几位老人,议论着战争的局势。 迎面走来一位大婶,静婉连忙走上前去,拿出沛林的照片,问:“这位大婶,我在找这个人,不知您见过吗?” 大婶拿过照片,看了几眼,说:“哦,这很像四傻啊。他一早就去山上了。喏,就在那个山坡上。” 顺着大婶指引的方向,静婉远远看到了一个背影。 那个背影,那个颀长挺拔的背影,不正是沛林的背影吗? 那一刻,数月来的疲惫和焦虑,瞬间烟消云散。 “沛林,我来了!”静婉向山坡飞奔了过去。 80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离沛林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了。 当沛林真的近在咫尺时,静婉却有了恍如隔世的幻觉。他们之间,仿佛已经过了三生三世。 第一生,是1928年至1930年。 一场偶遇,将一对有情人紧紧牵连在了一起。 从此,爱也好,恨也罢,生离也好,死别也罢,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他们的心里,永远只有彼此,再也容不下第三个人。 那次漫步山林,他背着她,她在他宽阔的背上娇嗔:“我要你背我一辈子。” 他答应她:“好,一辈子。” 几天后,当她看到报纸上那行刺目的“侍妾尹氏”时,她含泪问他:“一辈子是多久?” 他竟无言以对。 爱与恨,从来都是一对双生花,不然哪来的爱恨纠葛,爱恨交织? 她不愿卑躬屈膝地为爱找归宿,她宁愿风餐露宿地为爱寻出口。 于是,她离开了沛林。斩断情丝,远走天涯。 她以为,她和他今生的缘分,尽了。 第二生,是1937年的重逢。只可惜,太匆匆。 她只记得,前一刻,她还被他拥在怀里,在结了冰的江面上缓缓起舞。 朦胧中,她听到他在耳畔说:“静婉,我爱你,一辈子。” 但,当她醒来时,她已被他送离了烽烟四起的承州,他已为国捐躯。 他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是托信之转告的“如果你爱我,就一定要好好活着”。 她明白,她和他只能来生相见了。 第三生,是此刻。 此时此刻,沛林就在眼前。泪眼迷蒙的静婉,在心中呼唤了一遍又一遍:“沛林,我来了。” 三生三世。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