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维传(第27章)

 桑葚三味 2021-04-21

第27章 前尘往事

这一晚,辗转难眠的,不只是王维。

夜已三更,月凉如水,骊山已是死一样的寂静。冰冷的月光照在床头,玉真公主的思绪,飘出很远,很远……

她想起了10年前出家的那一天。

那一天,她放弃公主之尊,自愿出家为女道士。但,这并非她看破红尘,而是有太多不足为外人道的无奈。

她出生于公元692年,是唐睿宗李旦的第9个女儿,赐名昌隆公主。不过,那一年,已经不是李唐王朝,而是她祖母武则天开创的武周王朝。

自公元683年祖父唐高宗去世到公元690年祖母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唐为周, 7年之间,武则天两度废除太子李显、李旦,李唐王室人人自危,却又无可奈何,最终眼睁睁看着大唐改为大周。

693年,祖母武则天执政后的第四年,指使婢女团儿诬陷太子李旦最心爱的德妃,说她三更半夜在屋里做咒蛊,诅咒武则天。

武则天以此为名,派人将德妃赐死在后宫,然后抛尸荒野。这位德妃,就是昌隆公主和李隆基的亲生母亲。那一年,昌隆公主出生才一年多,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

705年,武则天去世,太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唐中宗遗传了父亲唐高宗的软弱性格,任凭韦皇后和安乐公主飞扬跋扈、卖官鬻爵、大肆干政,一时之间,李唐统治乌烟瘴气。

生于帝王家,是幸?抑或不幸?至少对昌隆公主而言,答案是后者。

她10多岁的人生经历里,充满了太多的血腥斗争。小小年纪的她,过早目睹了权力这把双刃剑发出的凛凛寒光。寒光背后,是一个个执政者的翻云覆雨、冷酷无情……从小失去亲情的她,在后宫的生存处境,无异于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临深渊。

710年,韦后和安乐公主下药毒死唐中宗,试图步武则天之后尘,李唐政权再度岌岌可危。紧急关头,李隆基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制止了一场政变。之后,李隆基和昌隆公主的父亲、太平公主的哥哥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

原以为,亲生父亲当了皇帝,宫廷斗争终于可以结束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太平公主自恃功高,野心勃勃,处心积虑,与太子李隆基明争暗斗,试图问鼎最高权力。唐睿宗本就无心恋战,年纪大了,越发感到高处不胜寒……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跌宕起伏,昌隆公主终于看透了世间种种。

人生不过百年,最为难能可贵的,其实只是平平安安过一生。权力也好,亲情也罢,巅峰也好,谷底也罢,这一切的一切,和人生百年相比,又有什么要紧呢?

于是,710年,19岁的她,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向父亲请求出家为女道士,并将她的出家地选择在距离长安千山万水的四川青城山。

和她一起请求出家的,还有她的姐姐西城公主。

对于两个女儿突如其来的请求,唐睿宗似乎并不感到惊讶。他不仅没有过多挽留,还亲自为她们写了一个圣旨,其中写道:“元元皇帝,朕之始祖,无为所庇,不亦远乎。第八女西城公主,第九女昌隆公主,性安虚白,神融皎昧,并令入道,奉为天皇天后。宜于京城右造观,仍以来年正月令二公主入道。”

在唐睿宗看来,李唐王室本就奉老子为始祖元元皇帝,道教是李唐王室的国教,因此,从理论和世系上来说,入道都如同归宗。两位公主虽则“出家”,实则和“在家”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他希望两个女儿入道后,可以远离宫廷争斗,潜心向道,为祖父唐高宗、祖母武则天祈冥福、尽孝心。

于是,711年,她和姐姐一起入道。入道后,姐姐赐名金仙公主,她赐名玉真公主。从此,世间少了一个昌隆公主,道家多了一个玉真公主。

712年,她出家后的第二年,力不从心、筋疲力尽的唐睿宗禅位给生机勃发、奋发有为的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

713年,唐玄宗得知太平公主意欲谋反,就先下手为强,发兵擒获太平公主,并将她赐死家中。这一年,唐玄宗改年号为“开元”,是为开元元年。

从此,一个注定会彪炳史册、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拉开了序幕。

经过一番励精图治,唐玄宗巩固了统治,就来四川青城山看望她。因为她是他唯一一个同父同母的妹妹。

唐玄宗告诉她,如今宫中已经太平,如果她想回宫,宫里随时欢迎她。

那时,她已出家三年。如果说当初出家时还有些许无奈,但经过三年的清修,她似乎已经喜欢上了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

她站在青城山头,迎着清冽的山风,淡淡地说:“皇兄,持盈已对红尘了无牵挂,就让我继续留在这里,为我们早逝的母亲祈福吧。”

和她潜心向道一样,唐玄宗也是虔诚的道教徒。他自执政以来,大力推行崇道政策,并多次直言:“自以老子其祖也。”他不仅册封老子及其父母,还多次下令天下诸州县修建供奉老子的玄元皇帝庙。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邕评价唐玄宗是“陛下尊崇圣祖,肃恭道教”。

因此,当唐玄宗明白了妹妹这份潜心向道的决心后,不禁深深感动了。回到长安后,他立即下旨为她在长安辅兴坊建造规模壮大的玉真观,将她接回长安清修,方便就近照顾她。

玉真观是当时长安城最宏伟的道观,唐代诗人李群玉曾写过一首《玉真观》,诗中可见一斑。

高情帝女慕乘鸾,绀发初簪玉叶冠。

秋月无云生碧落,素蕖含露出清涧。

层城烟雾将归远,浮世尘埃久住难。

一自箫声飞去后,洞宫深掩碧瑶坛。

回到玉真观后,唐玄宗待她自然比其他兄弟姐妹更为厚密,兄妹感情甚笃。她也没有辜负皇兄的这份厚爱,对皇兄始终忠心耿耿,一直替皇兄推荐宗教界、文化界的各类才俊,为皇兄分忧解难。

对于她推荐的人才,唐玄宗总是高看一眼,委以重任。在唐玄宗的励精图治、举贤任能下,开元盛世一步步展开。

她原以为这辈子会一直这样平静地生活了,直到720年春天,她29岁生日那天,遇见了那个20岁的翩翩君子——王维。

“丰姿都美、妙年洁白”的王维,就像一颗耀眼的明星,直击她的心灵,扰乱了她平静了29年的心。

当王维如痴如醉、如泣如诉地为她弹奏琵琶曲《郁轮袍》时,在她听来,王维拨动的,岂止是琵琶?根本就是她的心弦!

那一瞬间,她忽然觉得,她过去的29年人生,是有遗憾的。

和红尘中所有女子一样,她也需要有人爱她、疼她、知她、懂她。但这29年来,似乎没有人能真正走入她的内心。

她以为自己早已心如止水,波澜不惊。但这个比她小9岁的王维,却让她芳心萌动,第一次有了韶华已逝、美人迟暮的遗憾。

但她并未表露什么。一年来,她将这份好感默默放在心里,她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那就是王维蟾宫折桂、金榜题名之时。

因为,她明白,对天下读书人来说,“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是他们多年寒窗苦读的终极目标。特别是对有鸿鹄之志的王维来说,金榜题名,是当今圣上对他的肯定,他需要这份肯定。

如今,是721年春天,她30岁了。她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王维已大魁天下、功成名就。

她觉得是时候结束十年道观生涯了。她想回到红尘中,和王维携手共度余生。但她忘了最重要的一点,王维愿意吗?

她以为,王维会和天下世人一样。在巨大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面前,谁不会动心?谁又会拒绝?

但命运却给她开了一个玩笑,王维偏偏和世人不一样。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