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维传(第80章)

 桑葚三味 2021-04-21

第80章 

不知为何,当听到李龟年说出“王维”二字时,唐玄宗心里,倒是“咯噔”了一下。这个才气过人的人,偏偏傲气也太过了些。

王维的才气,特别是王维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即使在他这位自认精通音律的帝王看来,也是心生佩服的。

他对王维的印象,始于721年春天。那天,吏部选试结束不久,原本在骊山别馆清修的玉真公主,忽然回到长安,忙忙地来找他。

他和她开玩笑道:“持盈,无事不登三宝殿。想让三哥替你做什么,你开口便是。”

她浅笑盈盈道:“无事就不能登三宝殿了么?我此番前来,是向三哥推荐一个妥当人。”

然后,她就把王维其人其事删繁就简说了一遍。

是的,他想起来了,王维是当年礼部试的状元,在吏部选试中又是“身、言、书、判”俱佳,在一群士子中脱颖而出、一骑绝尘。礼部和吏部一致向他推荐过王维,认为他是太平盛世中的栋梁之才。如今,就连玉真公主也不辞辛苦地赶来宫里当面推荐……

他虽未见过王维,却也不禁对王维有了几分好奇。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值得一向有些骄傲的玉真公主,愿意亲自来走这一趟?

如果说,他一开始对王维是有些好奇,那么,当他听到玉真公主说出那句“王维出生音乐世家,祖父王胄是前朝协律郎,三哥可否让他到太乐署历练历练”时,他的好奇就转化成了惊讶。

一个被礼部和吏部一致看好的人才,自然应当去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朝廷重要岗位历练,妹妹怎会推荐他去负责宫廷音乐的太乐署呢?

这是王维的意思?还是玉真公主的意思?

他不禁多看了妹妹几眼,只见她的眼角眉梢洋溢着一种陌生的情愫。这么多年来,他还是第一次发现,妹妹脸上也有这样一种小女子特有的欢喜和愉悦。

那个瞬间,他读懂了她的心思。原来,出家十年的妹妹,竟然已堕入红尘了。

于是,他点头笑道:“持盈,如果有一天,你愿意回到宫里,三哥自然会为你做主。”

玉真公主自然也听懂了皇兄的话,脸上不禁浮起一阵红晕,低声笑道:“多谢三哥厚爱。”

虽然他不能确定这是否是王维想要的安排,但他可以确定的是,王维十分胜任太乐丞这一头衔。

因为,王维上任没多久,就出色地完成了他交代的重任——打磨《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是他根据梦中记忆创作的大曲,虽然整体大气磅礴、浑然天成,但许多乐章的起承转合处,略显粗糙生硬,他一直有些遗憾。为了试试王维的才气,他让太常卿崔日知交代他完善《霓裳羽衣曲》。

他以为王维会耽搁很久,不料,十多天后,王维就将完善后的《霓裳羽衣曲》送呈御前。

当他听了被王维完善的《霓裳羽衣曲》后,表面上虽然不说什么,但心里却也不得不承认,王维确实是音乐天才。

经过王维改编后的《霓裳羽衣曲》,将曲、歌、舞完美融合在一起,通过刚柔、强弱、急缓、动静的变化,传递出大唐文化无远弗届的强大融合能力。

他是内行人,他自然看懂了王维对《霓裳羽衣曲》作的三方面打磨。一是在结构上,将原来的30段改为36段,其中,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曲破十二段,每一部分的起承转合,更显从容不迫、大气磅礴;二是在风格上,在婉转清丽的中原清商乐基础上,吸收借鉴河西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天竺佛曲《婆罗门曲》以及其他外来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既保持大唐舞蹈神韵,又融化外来风情,既不同于健舞、又有别于软舞的特殊风格;三是在乐器伴奏上,在原来的筚篥、磬(铜钵)、筝、笛、箜篌基础上,增加了笙和箫,将深沉浑厚、清丽优雅、俏丽明朗等不同乐器的特点巧妙地融为一体

难怪几十年后,另一位旷世才子白居易会这样赞叹《霓裳羽衣曲》——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王维的音乐天赋还不止于此。有人曾告诉他,太乐丞王维不是人,而是神。在岐王府举行的宴会上,一群人拿出一幅《奏乐图》,不知画中所画何事。王维接过画卷,只看了一眼,就颔首微笑道:“图中所画人物,当是在演奏《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在座诸人无不拍手称奇,从此成为街头巷尾的又一美谈。

然而,妹妹口口声声说的“妥当人”,纵然才气过人,却并不“妥当”。因为,他有傲气,且不止一点点。

一是王维和岐王李范过从太密。他听说王维尚未入朝为官时,就常在岐王府里走动,视岐王为伯乐。这倒也罢了,可是,入朝为官后呢?“学成文武艺,或与帝王家”的道理,想来每一个士子都应该明白。圣上才是文武百官的伯乐。文武百官心里,只能有圣上一人。否则,就是大不敬。

更重要的是,李唐皇室的即位风波,自大唐开国以来,就从来没有消停过。曾祖父唐太宗李世民夺了哥哥李建成的帝位,祖父唐高宗李治是“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伯父唐中宗、父亲唐睿宗也都不是嫡长子出身,其中的即位风波,一言难尽。他自己呢?不也是从大哥手中“抢”来的么?虽然眼下和大哥以及几个弟弟手足情深,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尤其要防他们的子侄辈。

他715年册立皇太子时,没有立刘华妃生的长子李琮,也没有立王皇后领养的杨妃所生的三子李亨,而是立了当时最为得宠的歌姬出生的赵丽妃生的次子李瑛。李瑛名不正言不顺,太子之位并非牢不可破,将来万一其他诸王……

因此,他对几个兄弟特别是四弟岐王,还是心存戒备的。岐王好学爱才,雅善音律,且有文韬武略。即便他再韬光养晦,身上也自有一种光芒……王维和岐王过从甚密,这意味着什么?

二是王维拒绝了玉真公主。从玉真公主向他开口推荐王维任太乐丞起,他就明白,妹妹已经对王维动了心,希望王维能成为他的近臣,让他多多提携眷顾。玉真是他一母所生的同胞妹妹,他和玉真的兄妹感情,自然比其他兄弟又近了一层。她有了意中人,愿意重回红尘,他自然是替她高兴的。

不料,一个多月后,妹妹竟不辞而别,离开长安的玉真观,不远万里去了蜀中的青城山。玉真离开不久,王维便向太常卿告假,说是重阳节要回老家迎娶民女崔氏为妻。这其中的原委,不就显而易见了么?

他真是替妹妹不值。小小王维,为了区区民女,竟然敢拂了公主的意!皇家脸面还要不要?王维心里眼里还有他这位大唐天子么?

因此,纵然王维再有才气,因为他这份傲气和狂妄,便绝不再是一个“妥当人”!

似乎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中秋节前,竟鬼使神差地发生了“黄狮子舞事件”。那么,就顺水推舟吧。不是他不爱才,而是王维太自以为是了些!这样的人,须得先挫挫他的傲气……

见唐玄宗迟迟没有作声,李龟年心知定是说了不该说的话,心里一阵惶恐,只好低头不语。

唐玄宗神游了半日,忽然发现李龟年还一直躬身立在眼前,便怔了一下,轻轻叹了口气,懒懒地道:“龟年,今日你也乏了,朕也不多留你了,改日再宣你入宫罢。”

“龟年恭祝皇帝陛下、皇后殿下、惠妃娘娘圣安。”听到圣上发话,李龟年如释重负,轻轻吐了口气,跪安后悄然退下。他心里也是一阵懊恼,看来,“黄狮子舞事件”在圣上心里留下的阴影,还远远没有过去。

当李龟年希望昔日好友能早日重返长安时,王维心里却惦记着另一件事——他和璎珞在一起快一周年了。

当济州城内的街坊边丹桂飘香时,璎珞的害喜终于结束了。王维心头的担忧,也随之一扫而光。剑眉朗目间,又恢复了昔日的舒展清朗。(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