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43章)

 桑葚三味 2021-04-21
143  知音何在

阳春三月,当长安大慈恩寺的牡丹花渐次开放时,一年一度的春闱便也来临了。大龄考生孟浩然,踌躇满志地走入考场。

这年春闱的应制诗,诗题是《长安早春》。孟浩然最擅长写景,看到这个题目,最是得心应手,提笔就洋洋洒洒写了下去。

《长安早春》
关戍惟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青山树,冰开黑水滨。
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何当遂荣擢,归及柳条新。

搁笔交卷,孟浩然胜券在握,认为这次必定榜上有名了。好不容易盼到了放榜之日,孟浩然兴冲冲去看榜单,从头看到尾,从尾看到头,哪有他孟浩然的名字?

满腔热血顿时化成一片悲哀,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沉,一颗心更是像跌落悬崖般,没有了依托。

孟浩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闲云客栈的,只知道自己一回到屋子,就仰头倒在了床上,感觉天地之间一片空茫。

“砰,砰,砰。”门外响起几声清脆的叩门声,“孟兄,在吗?是我。”王维那熟悉的声音在门外响起。他知道孟浩然此次榜上无名,知道他心里一定不好受,便急急赶来看他。

听到王维的声音,孟浩然顿时心头一热,鼻子发酸,赶紧清了清嗓子,应声道:“门没锁,你进来吧。”

看到孟浩然无精打采地躺在床上出神,王维知道此时说什么都很苍白,便什么都没说,只在孟浩然床边坐了下来。

“孔夫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已四十出头,却还在科举门外徘徊。摩诘,我是不是很没用?”

王维拍了拍孟浩然的手,安慰他道:“不,孟兄,英雄不问出路,科举只是其一,并非唯一,你千万不要妄自菲薄。”停顿片刻,王维提议道,“孟兄,张少监向来很是赏识你,你不妨请张少监帮你引荐引荐?”

听到这个提议,孟浩然原本空茫的眼神,忽然有了一丝亮光。他直起身子,问王维道:“摩诘,你是说,如果张少监愿意引荐,我还是有可能入仕的?”

“嗯,张少监求贤若渴,任人唯贤不唯亲。以兄之才华,到集贤院谋个职务,不是不可能。”王维坦诚相告。

“好,我这便写首自荐诗,烦你帮我带给张少监可好?”

“好。”

孟浩然快步走到书案边,思忖片刻,便笔走龙蛇道:

八月湖水平,含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看孟浩然一气呵成,王维点头叫好道:“好一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顿时跃然纸上、尽收眼底。孟兄,你的这首自荐诗,注定会成为一首山水佳作。”

“摩诘,洞庭虽好,到底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但愿张少监能读懂我的心事,给我一个入仕的机会。”

“孟兄,我倒觉得,你当面送呈张少监,更能表明你的诚意。明日我在集贤院当值,你带上此诗,我陪你面见张少监。”

“好,多谢摩诘处处替我筹划,明日我一定赴约。”

次日中午时分,孟浩然如约来到集贤院,王维陪他去找张九龄。张九龄已经知道孟浩然落榜一事,见他主动前来,便招呼他们落座。

孟浩然赶紧拿出昨天写好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恭恭敬敬地送到张九龄手上。张九龄一气读完,颔首微笑道:“几日不见,你的山水诗写得愈发好了。”

三人正闲聊间,忽然下人来报:“张少监,圣人驾到,请速速接驾。”

唐玄宗突然来访,张九龄和王维都心头一惊,孟浩然更是紧张得非同小可。王维急中生智,让孟浩然暂且躲到屏风后面,他和张九龄出去接驾。

说话间,唐玄宗已经大踏步走了进来,张九龄和王维连忙跪地迎驾。唐玄宗有意无意看了一眼王维,想起那个让妹妹心心念念放不下的人正是眼前这个九品校书郎时,心里不由一阵好笑,随即看着张九龄道:“张爱卿免礼平身。”

张九龄引唐玄宗落座,唐玄宗随意大量了在场诸人,说:“听说张相身体欠佳,在家休养有些时日了。集贤院上下事务,都由张爱卿打理。朕闲来无事,便来看看,你们不必拘礼。

“多谢圣上信任,九龄定当一心一意、鞠躬尽瘁,不负圣上所托。”

“如此朕就放心了。”唐玄宗低头用茶,一眼看见旁边的案几上有三盏冒着热气的茶,眉头微蹙道,“莫非还有人在此?”

张九龄不敢隐瞒,忙据实禀奏道:“臣不敢欺君,确有一人在此。不过他身无功名,只是一介白衣,不能面见圣上,故臣让他回避了。”

“无妨,让他出来吧。”唐玄宗挥了挥手,不以为然道。

“多谢圣上恩准,臣这就去领他出来。”张九龄小心翼翼道。

王维心中一阵惊喜,如果孟浩然能在圣上面前好好表现,这倒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不多时,张九龄就引着孟浩然从屏风后转了出来。孟浩然双膝跪地,战战兢兢地俯伏在唐玄宗面前说:“山人襄阳孟浩然叩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九龄趁机向唐玄宗介绍道:“孟浩然虽无功名,但很会写诗,尤其是山水诗,在襄阳一带小有名气。”

唐玄宗打量了孟浩然几眼,笑道:“既然张爱卿夸你会写诗,你就吟一首诗给朕听听吧。

猝不及防见到圣上,孟浩然已经够紧张了,如今听到圣上让自己当场写诗,更是吓出一身冷汗,脑袋里更是一片空白。来不及细想,只好硬着头皮吟道:“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唐玄宗刚听到这一句,就眉头一皱,心中不悦:“张少监夸此人会写诗,没想到此人竟是一派胡言,说什么不要在朝廷当官上奏章了,还是回南方老家隐居田园吧。”

孟浩然并未察觉圣上的不满,继续顾自吟了下去:“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唐玄宗听罢,脸色完全阴沉了下来,尤其是听了“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句,更是分外刺心,看着孟浩然冷笑道:“你既然不想当官,那还请别人引荐你作甚?你不才也就罢了,还说什么明主弃?真是荒谬之至!”

“山人孟浩然没见过世面,情急之下,口不择言,还请圣上息怒。”一旁的张九龄见事情弄巧成拙,心里很是着急,忙替孟浩然打圆场。

“张爱卿不必说了。集贤院要集天下贤士而用之,而不是那些不知轻重的书蠹。张爱卿好自为之。”说完,唐玄宗阴沉着脸,拂袖而去。

恭送圣上走远后,张九龄看着孟浩然,深深地叹了口气:“你刚才吟的诗,成何体统?唉。”

“张少监,我,我……”孟浩然又怕又悔,一时说不出话来。

“张少监,我理解孟兄的心情,猝不及防之下,确实容易乱了方寸。”王维端给张九龄一盏热茶,请张九龄缓一缓心情,再转头看向孟浩然道,“孟兄,方才你若能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吟给圣上听,想来结果就会两样了。”

“是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是何等恢弘壮阔、气魄高远的诗,这才是盛唐诗人应有的气象。圣上听了这样的好诗,就不会是这样的局面了。”张九龄一边摇头,一边感慨不已。

被张九龄和王维如此一说,孟浩然愈发懊悔不已,立在原地,潸然泪下。他知道,一切都已覆水难收,这辈子,他将永远与仕途无缘。

孟浩然心灰意冷地离开了集贤院,本想等好友李白来长安一聚,但经过这件事后,无颜留在长安,决定先回襄阳老家。王维劝他不必灰心,从长计议,以后再寻出路。几天后,孟浩然启程返乡,王维送他到灞桥。

临别之际,王维安慰孟浩然道:“十多前,好友綦毋潜落第,我也是在这里送他还乡,当时他也心情低落。四年前,綦毋潜再次赴京考试,终于进士及第,如今已官授宜寿县尉。所以,孟兄不必妄自菲薄,将来必定厚积薄发。”

“摩诘,谢谢你一直鼓励我。老天已经给了我机会,是我自己没把握好,怨不得别人。”通过几日的反思,孟浩然的心情已经平复了许多。

“孟兄,天无绝人之路,我写了一首诗,送你留个纪念吧。”王维向孟浩然抱了抱拳,徐徐吟来,“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摩诘,愿有朝一日,你能来襄阳看我,咱们一起'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孟浩然朗声笑道,“愚兄我身无长物,也只能作诗相酬、略表心意了。

说着,孟浩然看着灞桥的大好春色,开口吟道:“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说完,向王维抱了抱拳,便跃然上马,扬鞭而去。

望着孟浩然渐行渐远的背影,王维细细品味着“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不由陷入了沉思。孟兄慨叹自己无人援引,只好甘守寂寞,回乡隐居。和孟兄相比,他是多么幸运!一路走来,他得到过岐王、裴耀卿、房琯、张九龄等许许多多贵人的提携和帮助,如果没有他们,他今日可能也和孟兄一样,只能在老家“笑读古人书”了。

当然,还有一个贵人,比他们对他的帮助还更多,只是他不愿面对、不愿承认罢了。想到这里,他不由拨转马头,向东都洛阳方向看去。已经几个月过去了,不知她姊姊身体是否好转?不知她何时回到长安?如果莲儿能让她开心,待她回到长安后,他愿意让莲儿多去陪陪她。(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