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74章)

 桑葚三味 2021-04-21
第174章 日本帝师

733年春天,当长安城朱雀大街两边的槐花渐次盛开,长安城处处充溢着槐花的清香时,李隆基带着武惠妃一行,浩浩荡荡地从华清宫返回了大明宫。

和每年春天一样,这个春天似乎并无特别之处。长安人一如既往地喜欢到长安第一郊游圣地曲江池踏春。放眼望去,江边道路上,雕鞍骏马和油壁香车络绎不绝;曲江池畔,更是一派热闹喧哗。山坡上下,或立着古朴雅致的六曲屏风,或围着色彩艳丽的绣锦帷幕,或扎着五颜六色的各种毡帐;更有兴致高涨者,随着节奏欢快的胡旋舞曲,尽情扭动腰肢,端的歌舞升平……

但在大明宫紫宸殿里,李隆基却对着满园春色提不起丝毫兴致。因为,他已答应要为他最宠爱的女子做一件事——废掉太子李瑛,改立李瑁为太子。

但李隆基明白,要废掉太子,绝非易事。即便他是一言九鼎的天子,也不能拿废立太子之事当儿戏。更何况,太子李瑛一向安分守己,轻易挑不出他的错处来。但是,既然已在华清宫的星辰汤里答应了惠妃,便也只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对惠妃三个孩子的早逝,是有深深的自责的。

他比谁都更清楚,这三个孩子的早夭,绝非天意,而是人为。因此,当他和惠妃的第四个孩子李瑁出生后,便吸取教训,赶紧送到大哥宁王府中抚养,这才躲过一劫,平安长大。之后的李琦、咸宜公主、太华公主也都被抱出皇宫抚养,两周岁后再接回宫里。

那么,谁是导致三个孩子早夭的元凶呢?他虽不能肯定具体是谁所为,但定是后宫嫉恨武惠妃专宠之人,被废的王皇后、失宠的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等,都有可能。

但是,无论是谁所为,他都无法原谅自己。如果他能及早发现惠妃身处险境,如果能将惠妃和孩子妥善地保护起来,就可以阻止惨剧的发生,惠妃就不会连续失去三个亲生骨肉了!

人死不能复生,他对惠妃的这份亏欠,注定已经无法偿还!因此,让瑁儿当上太子,也算是弥补惠妃失去三子之痛于万一吧!

这样想着,李隆基便决定着手处理此事。第一步,需要先探探太子身边人的口风。他想到了一个人——太子李瑛的师傅、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

698年,阿倍仲麻吕出生于日本奈良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官拜中务大辅,位至正五位上。阿倍仲麻吕天资聪敏,自幼勤奋好学,尤其酷爱大唐文化,对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威远播的大唐充满了向往之情。

当时的日本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630年,他们不顾海上交通的艰难险阻和巨大牺牲,向大唐派出第一批遣唐使和留学生,来大唐学习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人情等。之后每隔几年,就会派出一个百人以上的遣唐使团,最多时有五百余人。716年,听说日本天皇要派遣以多治比县守为首、由557人组成的第八次遣唐使团,18岁的阿倍仲麻吕赶紧报名,成功入选遣唐留学生。

717年3月,19岁的阿倍仲麻吕随多治比县守大使一行,从难波(今日本大阪)起航,历经半年艰辛,9月底到达他日夜向往的长安。和他一起到达长安的,还有比他年长三岁的遣唐留学生吉备真备。

各国纷纷派遣本国的使者和留学生来长安,学习大唐杰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而大唐也拿出了大国应有的气度和风范,以礼相待各国的使者和留学生。鸿胪寺负责接待、管理各国使者和留学生,留学生学习上课的地方,则统一在国子监。国子监在长安、洛阳均设立校区,分别称为西监、东监。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六学,各学皆设立博士。

阿倍仲麻吕进入国子监太学,学习礼记、周礼、礼仪、诗经、左传等经典。吉备真备则进入国子监四门学,学习天文、历法、音乐、法律、兵法、建筑等知识。

718年10月,日本遣唐使团返回日本,但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都仰慕大唐文化,并未随船返回,而是留在了长安,阿倍仲麻吕还为自己取了一个汉名——晁衡。从国子监毕业后,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都参加了大唐的科举考试。阿倍仲麻吕聪敏勤奋,学识渊博,一举成为当时各国遣唐留学生中唯一考中进士之人,立即引起了李隆基的关注。

725年,李隆基任命阿倍仲麻吕担任洛阳左春坊司经局校书,正九品下,职掌校理刊正经史子集四库图书,并辅佐太子研习学问。请一个日本留学生担任太子的老师,足见李隆基对阿倍仲麻吕才学和人品的赏识。

阿倍仲麻吕比太子李瑛年长八岁,和李瑛亦师亦友,很受李瑛敬重。因经常出入宫中,阿倍仲麻吕有很多机会接触李隆基,和李隆基谈论他对大唐文化的学习和看法。李隆基甚为满意,不断对其升官晋爵。731年,擢任他为门下省左补阙(从七品上),除了继续担任太子老师外,还职掌供俸、讽谏、扈从、乘舆等事。

这日,李隆基着人请阿倍仲麻吕到大明宫紫宸殿,照例问了他一些有关太子学问方面的近况,忽然话锋一转,问道:“晁爱卿,朕听说你们日本天皇血统纯正,号称万世一系,果真如此么?”

“启禀陛下,确实如此。日本崇拜太阳神,天皇是太阳神的后裔,从第一代神武天皇开始,血缘世系稳定,一脉相承,从没有被更换过。”

“哦,如此说来,能和你们天皇联姻的,只能是贵族了?”

“是的,天皇家族非常讲究血统,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天皇家族实行内部通婚制度。比如,571年,第30代天皇——敏达天皇就娶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额田部为妃。五年后,广姬皇后去世,额田部还被册立为皇后。天皇和皇后是同父异母的兄妹,这在大唐是要被千夫所指的吧?”

李隆基凝神细听,点了点头,若有所思道:“朕近来时常寻思,太子李瑛的生母赵丽妃是歌舞伎出身,若用你们天皇的眼光去看,太子的出生是否不够高贵?”

李隆基话音刚落,阿倍仲麻吕顿时心中一惊。俗话说,听话听音,看人看心,皇上说太子出生不够高贵,言下之意是要废掉太子吗?

这一惊非同小可,阿倍仲麻吕心思转了几转后,连忙定了定神,向李隆基抱拳道:“启禀陛下,虽说天皇家族重视血统,但也不是没有例外。天皇除了皇后以外,还允许拥有妃子二人、夫人三人、嫔四人。其中,皇后和妃子由皇族出,夫人、嫔由臣庶的女儿出。远的不说,就说当今的日本光明皇后,就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臣庶出身的皇后。光明皇后所生的女儿阿倍内亲王,已被立为皇太女。由此可见,天皇家族也不是唯血统论。至于太子李瑛,这些年来,微臣和太子朝夕相处,深感太子为人忠厚,敏而好学,是不可多得的贤良太子。”

阿倍仲麻吕娓娓道来,语气柔和,但说到太子李瑛时,却故意放慢了语速,话里话外自有一种笃定的力量。李隆基微微向后靠了靠,不以为然地看着阿倍仲麻吕,良久后才“哈”的一声笑了出来,拍了拍阿倍仲麻吕的肩,漫不经心道:“晁爱卿,太子有师傅如你,也是他的造化,还请晁爱卿多多费心了。”

李隆基脸上的不以为然,明白如阿倍仲麻吕,怎能看不出来?但他不能为了投皇上所好而说违心的话,因为太子确实贤良忠厚,因此,即便要得罪皇上,也只能在所不惜了。听李隆基说“多多费心”,阿倍仲麻吕忙肃然行了一礼:“陛下折煞微臣也。此乃微臣职责所在,担不起'费心’二字。太子勤勉好学,时有进益,微臣甚是欣慰。”

听了阿倍仲麻吕这番挑不出一丝错处的话,李隆基不由几分怅然、几分欢喜。怅然的是,阿倍仲麻吕显然很维护太子,不愿顺着他的话往下说;欢喜的是,他果然没有看错人,他来到长安十六年,不仅汉学功底已和唐人一般无二甚至还有过之,而且为人耿直、处事公允,担得起门下省左补阙这份职务。这样想着,便摇头笑了笑,挥了挥袖袍道:“说了这半日话,朕也有些乏了,晁爱卿请回罢。”

“陛下保重龙体,微臣这便告退。”阿倍仲麻吕躬身行了一礼,在心里轻轻舒了口气,转身向殿外稳步走去。(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