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王主席,已经有好多年了,但真正走进王主席的精神世界,是因为《越是我故乡》。最近一个多月,我的床头一直放着王主席的《越是我故乡》。每晚睡前,无论多迟,我都会靠在床头,静静地阅读书中的每一篇文章。从《仰慕范蠡》到《被膜拜了两千年的青春》,从《择一地终老,遇一人白首》到《惊艳千年的若耶溪》,从《绍兴的气质很南宋》到《一根狂野生长的青藤》,从《张岱在夜航船上》到《斯时斯人斯宅》……某晚,当我读到《惊艳千年的若耶溪》结尾那段话时,情不自禁读了起来。“世上很多事就是这样,走着走着,发现原来有这么美的地方在那里等你。意外的惊艳,在千年之前,于若耶溪边。”那一刻,浮现在我眼前的,是唐代诗人王维在若耶溪边提笔写《鸟鸣涧》的情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那一刻,我觉得,我读懂了王主席在文中寄予的拳拳真情……绍兴,是一座神奇的城市。我们的脚下,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年轻时读武侠小说,一写到英雄和大侠,总会说一句“英雄不问出处”。我想,英雄可以不问“出处”,但英雄本人却一定知道自己的“出处”。这个“出处”,狭义地说,是武林门派的传承,广义地说,则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对于生活在绍兴这样一座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的人来说,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出处”。也就是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虽然之前也读过一些写绍兴历史文化的散文,但不知为何,似乎有一种疏离和隔膜,无法让我真正融入绍兴的历史和文化,直至遇见王主席的《越是我故乡》,跟随她的方式走入绍兴。王主席在本书后记中这样写道:“曾经的越国,版图很大,会稽和越州也曾领先于江南,到后来成为绍兴,人们最终接受了一个南宋皇帝留下的地名。虽然我们历经了花开花落的朝代次第更替,越人依然是我们心中最自豪的称谓。我在越地生活了五十年,我以我的方式为你打开绍兴,愿我的解读可以为你唤醒她的记忆、她的呼吸、她的如花笑靥……”其实,早在《越是我故乡》结集出版前,我就是王主席的忠实读者。王主席在她公众号推送的每一篇历史文化散文,我都曾认真阅读、细细品味。王主席创作绍兴历史文化散文,始于2016年初,我提笔写长篇历史爱情小说《此物最相思——王维别传》,始于2017年10月。可以说,在写《此物最相思——王维别传》的过程中,王主席的历史文化散文,给了我很多灵感和启发。于我而言,王主席亦师亦友。比如,王维曾于开元年间(公元713年至741年)来过绍兴,并在友人皇甫岳位于绍兴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畔的云溪别墅创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鸟鸣涧》《莲花坞》《鸬鹚堰》《上平田》《萍池》等,描绘了唐代繁盛时期越州乡野山间、田间地头的美好景象。虽然知道王维来过绍兴,但确切时间却无从考证。我写《此物最相思——王维别传》时,想象王维曾于722年春夏之交,带着新婚妻子崔璎珞、妻弟崔兴宗、友人綦毋潜来越州游玩。但具体的游玩线路,一时却无从下笔。说来也巧,当我正冥思苦想时,刚好读到了王主席的《惊艳千年的若耶溪》。通过王主席对若耶溪细腻详细的解读,我对若耶溪有了全新的了解。刹那间,茅塞顿开,王维和璎珞的蜜月之旅,就从若耶溪开始吧!于是,在《此物最相思——王维别传》中,我用10个章节写了王维和璎珞、兴宗、綦毋潜泛舟若耶、兰亭怀古、追思书圣、登临天姥等情节,这其中,离不开《越是我故乡》带给我的启发和思考。《越是我故乡》中的55篇文章,囊括了绍兴从大禹治水到今天的四千多年历史,是我见过的讲述绍兴历史文化最全面、最细腻、最优美的一本著作。王主席为何能写出这样一本好书?我觉得,这首先是因为她对绍兴这座城市有一种深埋心底、发自肺腑的爱。正如她在本书后记中说的那样,“一直生活在绍兴,曾经想过离开,但最终没有。在我知天命的时候,我发现,我是爱绍兴的,爱她的春夏秋冬,爱她的生生不息,爱她的含蕴内敛,最爱她历经世事沧桑而容颜不老的淡定和素雅。绍兴,恰如一名温婉的江南女子,在众多现代城市中散发着并不耀眼的光芒,但是只要你来过,就一定不会忘记。”因为有了这份深入骨髓、融入血液的爱,2015年底,王主席决定走一遍绍兴的山山水水和名人故里,用她的脚步去丈量绍兴的广度,用她的情愫去探究绍兴的宽度,用她的解析去挖掘她的深度。于是,从2016年至2018年,王主席在公众号里写下了一篇又一篇有关绍兴历史文化的精美散文。同样身为历史文化爱好者,我能深刻体会王主席写历史文化散文的不易。每一篇历史文化散文背后,都倾注了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我们看到的,是她呈现给我们的文字;我们看不到的,是她在文字背后的实地寻访、查阅古籍、考据比对、精益求精……我曾听王主席讲述过《越是我故乡》的出版经过。她说,浙江文艺出版社的编辑要求很严,整本书校对编辑了将近一年,来回修改了四五次,才最终定稿。这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向读者呈现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精彩、更加耐人寻味的绍兴!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纸质书的撰写、出版,实非易事。只有写过书、出过书的人,才知道其中的甘苦。我和王主席常互相勉励,身为历史文化爱好者,我们的使命是用心感悟历史,用情体味文化,对文字负责,对时间负责,对读者负责。行文至此,我忽然想到了300多年前的曹雪芹。他在《红楼梦》开篇中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或许,古往今来的所有写作者,都有这样一股“痴气”吧?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股“痴气”,我们才会在写作这条路上执迷不悟地走下去,不悲不喜,不离不弃,且无怨无悔。 王征宇,浙江绍兴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绍兴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曾出版文学专著《印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