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24章)

 桑葚三味 2021-04-21
对李林甫来说,再没有比周子谅上书指责牛仙客一事的发展,更让他称心如意的了。

先说周子谅他被四十大板打得血肉模糊,当晚就发起高烧,却被迫次日就启程前往瀼州。路车马颠簸,可怜他高烧不退,昏不醒。行蓝田县境时,他终于坚持不住,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可叹朝廷少了一位敢于直言的谏官,可叹天下少了一位忠心耿耿的义士!

再说张九龄那天退朝后,李林甫并未回到中书省,而是直接去找皇上,劝皇上不要气坏了身子。

听了李林甫一番宽慰的话,李隆基的怒气顿时消了大半。自从李林甫当中书令以来,每逢奏对,都甚合他的心意。很多时候,他心里想什么,无需动口,李林甫就能为他处理周全,不像张九龄那样时常和他对着干。他常向武惠妃感慨,有了李林甫,他心情舒畅多了!

李林甫安抚好李隆基后,并未离开,而是欲言又止道:“陛下,张九龄对周子谅有提拔之恩,周子谅今日如此胆大妄为,恐怕是受张九龄指使。微臣以为,他表面上是针对牛仙客,其实是冲着微臣而来。因为微臣夺了他的相位,他心里不舒坦吧?微臣愿意将相位还他,以免陛下为难……”

不待李林甫说完,李隆基就拍案而起道:“岂有此理!难道相位只能由他坐么?难道朕让谁入相,还要看他脸色么?荒唐!荒唐!朕本来还念在他年事已高,想让他在朝廷安享晚年。如今看来,既然他如此容不得人,朕也只能容不下他了!爱卿,你这便回去让中书舍人拟诏,传朕旨意,将张九龄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三日之内,离开京城。”

李林甫心头大喜,皇天不负有心人,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终于成功将张九龄驱逐出朝廷了!从此,长安城上上下,都是他李林甫的天下了。

当张九龄收到朝廷的一纸贬书时,似乎并不意外。或许,当李林甫在朝堂上说出臣以为,周子谅定是受人指使,仗着有人撑腰,才敢口出妄言时,他就明白,李林甫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上在说牛仙客,其实句句针对他。当牛仙客不承认自己有罪、皇上让人再杖责周子谅四十时,他知道,如果他为周子谅求情,一定会正中李林甫下怀,但若不为周子谅求情,他实在于心不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既然李林甫铁定了心要针对他,即使他这次不为周子谅求情,李林甫也总有办法给他安上罪名。但是,既然他和周子谅都是清白的,即使皇上一时被人蒙蔽了双眼,但时间可以证明一切。自古以来,都是邪不压正,正定胜邪!

于是,他不再思前想后,在朝堂上笃定地说出了“万万不可”四字。即使被扣上“周子谅幕后指使”的罪名,也在所不惜!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这纸贬书会来得这么快。送贬书的内侍离开后,他平静地摊开贬书,默默念了下去:“监察御史周子谅乱用谶语,口出妄言,污蔑大臣,冒犯皇上,已责令流放瀼州永不入朝。周子谅系张九龄举荐张九龄举荐不称职,责令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三日内离京赴任……”

“呵呵,好一个荆州长史。”张九龄怔怔地僵坐在书案前,让他寒心的,不是他从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中书令跌落为籍籍无名的荆州长史,而是原本明辨是非、从善如流的皇上,不知何时已听不进一句谏言,或者说不想听任何谏言了!

民能载舟,亦能覆舟,当天子听不进臣子的谏言时,让大唐子民津津乐道的开元盛世还能继续吗?能吗?能吗?

想到这里,张九龄只觉得一颗心似乎直往下坠,堵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他起身走到窗边,伸手用力一推,将窗户的下面半扇推开了两尺多宽,顿时有一阵风灌了进来。虽然已是四月的春风,但此刻吹在身上,却有一种刺心的寒意……

不知在窗前站了多久,当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家人来唤他用膳时,他看着庭中的兰花和桂花,心中一个激灵,走到书案边,拿起毛笔,在益州麻纸上肆意写了下去: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是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无论是上对朝廷,还是下对百姓,老夫都俯仰天地,问心无愧。”张九龄望着窗外,深深地叹了口气。他要吐出心中所有郁结,心底无私、光明坦荡地启程。(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