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27章)

 桑葚三味 2021-04-21
赶走张九龄后,李林甫开始放开手脚,加快了废除太子的进程。

李林甫示意咸宜公主驸马杨洄在宫中散播流言,渐渐的,关于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联同太子妃哥哥、唐昌公主驸马薛合谋叛乱的流言渐渐在宫中传得纷纷扬扬,最终传到了李隆基耳里。

李隆基大怒,找李林甫、牛仙客说话。李林甫故意皱眉沉思良久,才意味深长道:陛下家事,臣宜置喙,陛下定夺即可言下之意,就是是否废除太子,李隆基一人即可决定,不必听取朝臣的意见,这和张九龄、裴耀卿当年犯颜直谏形成了鲜明对比。

李林甫的态度直接影响了朝中大臣的态度。朝中上下无人不知,李瑛的太子之位已经岌岌可危。

这日,裴耀卿派人请王维到他府上说话。当王维赶到裴耀卿府上时,裴耀卿正站在窗前,久久端详着庭中的一株桂花树。

“裴大人,我来了。”

“摩诘,张大人离开长安时,写《感遇》赠你我。开篇那句'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时常回响耳畔。你知道张大人临走前,和我说了什么么?”

“裴大人,张大人心忧朝廷,心系天下,张大人托付裴大人的,大抵是和苍生社稷有关的事吧?”

“往大了说,是苍生社稷,往小了说,是后宫之争。”说到“后宫之争”四字时,裴耀卿转过身来,看着王维,压低了声音道。

王维心中了然,裴耀卿口中的“后宫之争”,显然就是废除太子一事。如今朝廷上下传得沸沸扬扬的,不正是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驸马薛锈等合谋叛乱的流言么?其实,对于流言因何而起,朝臣们心知肚明,却无人敢当庭为太子等人分辩。因为谁都清楚,李隆基和李林甫都乐于听到这个流言。

“裴大人,张大人曾说,李相把控朝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辅佐皇上废除太子,立寿王李瑁为太子。张大人还说,晋献公、汉武帝、晋惠帝、隋文帝废太子的教训,都是前车之鉴,朝中谏官要千方百计阻止皇上做出此举才好。眼下这样的局面,王维该如何做?还请裴大人明示。”

“张大人目光如炬,料事如神,他早就清楚,李林甫千方百计要他离开长安城的目的,就是扫除废除太子路上的绊脚石。种种迹象表明,是皇上铁定了心要废除太子,李林甫只不过是投其所好、搭桥铺路,为皇上找到了废除太子的理由而已。即使谏官上书弹劾李林甫,说到底,也是于事无补。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就是眼下这样的局面么?”

裴耀卿深深叹了口气,王维心中的无力感也愈发深了一层。是的,裴耀卿分析得对,皇上是下棋之人,臣子们无非都是他的棋子。身为棋子,可以对抗另一颗棋子,却无法抗衡下棋之人,这是棋子的命运,也是棋子的悲哀……

从裴耀卿府上回来后,王维正在书房枯坐,忽然有人求见。王维心中疑惑,这个时候,会有谁登门求见?正疑惑间,来人三步两步来到了堂屋,自报家门道:“王大人好,在下姓苑名咸,在李相府上任书记。今日奉李相之命,请大人到相府一叙。”

王维心中一紧,李林甫让他到府上说话,十之八九和废除太子一事有关。他该怎么做,才能不负张相、不辱使命?一路上,王维陷入了沉思。

李林甫的宅邸位于平康坊东南隅,平康坊靠近皇城,王侯贵族大多聚居于此。王维跟随苑咸走进李府,穿廊过院,穿花拂柳,不知走了多久,才来到一个半月形的拱门前。走进拱门,是一个极其幽静雅致的花园,园中翠竹掩映、流水淙淙,即使是在这阳春四月,也透着一股莫名的寒意。

“大人里面请,李相已等你多时。”苑咸比了一个请的手势,示意王维走进花园深处的一处居室。

王维推门而入,一眼就看到李林甫正端坐居室正中的高榻,忙低头抱拳道:“李相召下官前来,不知有何吩咐?”

“难道没有吩咐,就不能召你前来了么?”李林甫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空气中顿时有些凝重,忽然,李林甫哈的一声笑了出来,“王御史不必着急,坐下说话。”

王维依言谢座,心里却一直绷着一根弦,不知李林甫下一刻会冒出什么话。

“王御史,听我堂兄说,你的水墨山水画倒是越发好了。如此看来,让你当监察御史,倒是屈才了。”李林甫继续漫不经心地说着,嘴角掠过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笑意。

“李相说笑了。下官不才,承蒙朝廷不弃,委以监察御史一职,已是感念在心。下官时有如履薄冰之感,唯恐有负朝廷,有负圣恩。”王维并未抬头,只是抱了抱拳,貌似谦恭地回应了李林甫。

李林甫见他态度不卑不亢、说话滴水不漏,不由嘿嘿笑了两声,转了话题道:“老夫今日召你前来,是想让你替老夫宅邸东南角的嘉猷观题画,不知王御史肯否赏脸?”

王维顿时明白,原来,李林甫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想借题画来试探他对李林甫的态度。如果他不愿为李林甫题画,则说明他是张九龄的人,不愿追随李林甫,那么,李林甫还会容忍他继续留在朝廷么?

有那么一瞬间,王维想到了一走了之。既然身处朝廷也无能为力,不能说想说的话,不能做想做的事,还不如一走了之!但是,下一个瞬间,他又想到了张九龄的谆谆教诲——朝中多一个好人,就可以少一个坏人。他若一走了之,岂不是辜负了张相的嘱托?

似乎只是在一息间,王维经历了内心的拷问后,坦然抬头,向李林甫拱手道:“承蒙李相抬爱,下官愿意一试。”

李林甫似乎有些意外,随即干笑了两声,拍了拍王维肩膀道:“王御史果然是个爽快人,那就有劳王御史了。如若明日有空,便可来嘉猷观题画。”

王维答应了下来,李林甫又不痛不痒地问了几句画派上的事。见李林甫似乎面露倦色,王维起身告辞,李林甫让苑咸相送。

送走王维后,李林甫若有所思地问苑咸道:“这个王维,你看他如何?”

“李大人,实不相瞒,小的久闻王御史大名,听说他精通音律,擅长书画,于诗歌上也多有佳句,在长安诗坛享誉盛名。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

苑咸虽然年纪轻轻,却已进士登第,擅长诗歌,能书梵字,兼通梵音,被李林甫看中后,留在了身边。李林甫的重要政令文稿,皆由苑咸执笔。因此,除特殊机密大事外,李林甫和他无话不谈。

见苑咸对王维一片仰慕之情,李林甫不以为然地打断了他,冷笑了一声道:“王维的确是一个才子,十多年前就名满京城。不过,他跟错了人,站错了队,和岐王李范交往过密、私交甚厚,因而一直不受皇上待见。这些年,他和张九龄、裴耀卿走得很近。听说张九龄离开长安前,他还参加过张九龄召集的宴会,写了《暮春太师丞相诸公于韦氏逍遥谷宴集序》,显然是不识时务。不过,今日老夫让他来题画,他倒答应得爽快,莫非他已明白张九龄大势已去?还是另有他因?你倒是分解分解。”

“李大人,小的虽然年轻不懂事,却觉得王御史言谈举止,不像骑墙之人。要不他明日来题画时,小的当他下手,趁机再看上一看,大人意下如何?”

“嗯,不过,王维的才气确实不容小觑,要不然,我堂兄也不会视他为忘年交了。你也喜好诗文,倒是可以向他讨教讨教。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只要他愿意听老夫差遣,老夫可以既往不咎。”(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