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86章)

 桑葚三味 2021-04-21
王维在侍御史一职上盘桓了两年,虽然王维本人不在意,但朝中却有人议论说,王维这个侍御史当得够窝囊,和朝堂外的立仗马又有何异?而且还不识时务,为南禅宗慧能禅师写碑铭,这不是自绝于北禅宗么?要知道,当时长安、洛阳的上层社会可都是北禅宗的天下!

当玉真公主辗转听到这些议论时,有种莫名的心疼。她是理解王维的,在李林甫的高压统治下,任谁当侍御史,都只能当立仗马。换言之,如果不甘心当立仗马,那么不仅在朝中无立足之地,甚至还有性命之忧!

至于为南禅宗始祖写碑铭,她不仅理解王维,且深深佩服!佩服他能放下南、北禅宗之间的成见,佩服他能对南、北禅宗教义融会贯通,佩服他能写出如此明心见性、直达佛理的妙文,这样的境界和造诣,世间能有几人?!

虽然王维本人并不在意旁人如何说他,但她却不允许旁人如此看他。而让朝中上下闭嘴的最好办法,就是让王维在三年一次的官员考核时循例提升一级!

因此,已经多年不关心政事的她,再次向皇兄推荐了王维。她只有简简单单一句话:王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请朝廷莫委屈了他。

746年,45岁的王维离开御史台,到尚书省的库部任职。

和御史台不同,尚书省于大唐的权力中心。这一年,是天宝五年,是李隆基册封杨玉环为贵妃的第二个年头,李隆基正尽情享受杨玉环带给他的欢娱,朝政之事越来越倚重李林甫。

李林甫对太子李亨的敌意,不仅没有随着贺知章744年春天的离开而减弱,反而愈演愈烈。即便李亨极其小心谨慎,李林甫依然铁了心要除之而后快!王维虽然无心关注政治斗争,也感受到了李林甫和太子之间的暗流汹涌和剑拔弩张。更可怕的是,随着事态发展,越来越多文臣武将卷入了这场不分青红皂白的斗争!

对李亨来说,746年是他人生多事之秋的开始,从这一年开始,接二连三的灭顶之灾劈头盖脸向他砸了过来,而这背后的主使,无一例外都是李林甫。

说灾难之前,要先说说李亨的大舅子韦坚。

韦坚的岳父名叫姜皎,是李林甫的舅舅,也就是说,韦坚是李林甫的表妹夫,原本关系不错。韦坚的姐妹都很出挑,其中,姐姐嫁给薛王李业(李亨的叔叔、李隆基的弟弟),妹妹嫁给太子李亨(姐妹所嫁之人是两代人)。

742年,韦坚担任陕郡太守、水陆转运使时,开凿广运潭,便利物资运输,利国利民,得到李隆基嘉奖,授予银青光禄大夫、左散骑常侍

744年,韦坚兼任御史中丞,和左相兼兵部尚书李适之过从甚密,大有入朝为相之势,从而引起了李林甫的嫉恨和反感。

于是,李林甫就对韦坚明升暗降,将他从正四品下的御史中丞提拔为正三品的刑部尚书,不再担任诸使职韦坚失去实权后,对李林甫心生意,却也敢怒不敢言

746年正月,太子李亨做忠王时的属官后来担任陇右节度使兼河西节度使的皇甫惟明,因为打败吐蕃有功,特地来长安向皇上进献战利品。正得盛宠之际,皇甫惟明就向李隆基称赞韦坚有才李林甫专权,并提出罢斥李林甫的意见。

李林甫在皇上身边安排了线人,马上知道皇甫惟明的密奏顿时怒不可遏,派御史中丞杨慎矜(隋炀帝玄孙)务必皇甫惟明的把柄。

746年元宵节,李亨携太子妃韦氏逛街赏灯,在路上偶遇大舅子韦坚,闲话了几句家常。分手后,韦坚前往崇仁坊景龙私会皇甫惟明。韦坚是太子妃兄,皇甫惟明是边镇节帅,两人夜间相约,私相往来,立即被杨慎矜报告给李林甫,李林甫次日就上奏皇上,韦坚身为外戚,却与边将狎昵,企图结党谋立太子。

李林甫的上书触碰到了李隆基敏感的神经,他当然不愿意看到朝臣和边将勾结逼宫或者另立中央的事情发生,立即下诏命李林甫审讯

李林甫得旨不仅让韦坚、皇甫惟明下狱指使手下罗织罪状,想把太子李亨也牵扯进来。不过,李隆基虽然怀疑韦坚与皇甫惟明有构谋之心,却不想轻易涉及太子,交代李林甫处理此案只限于惩治韦坚、皇甫惟明的个人过失。

最后,皇甫惟明的兵权移交给朔方、河东两道节度使王忠嗣。王忠嗣与李亨从小一起长大,感情甚笃,朝廷上人人皆知太子总算有惊无险。

然而,李林甫并没有就此收手,还有更大的麻烦等着李亨……(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