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韦坚、皇甫惟明离开长安,李亨以为这场风波就这样结束了,然而,并不。 韦坚有两个弟弟,一个是将作少匠韦兰,一个是兵部员外郎韦芝,他们替哥哥韦坚不平,不仅上疏鸣冤叫屈,还拉太子李亨出面作证。韦兰、韦芝如此不识趣的举动,激怒了原本不想事态扩大的李隆基。李隆基一怒之下,把韦坚从缙云太守再贬为江夏别驾,把韦兰、韦芝贬往岭南,并授意李林甫扩大事态。 这正是李林甫求之不得的。他早就想要除掉左相兼兵部尚书李适之,正好借此机会做做文章。他先是以李适之和韦坚交好为由,罢李适之为太子少保,再以李适之与韦坚结党营私为由,将李适之贬为宜春太守。 紧接着,李林甫对韦坚一案大加株连,韦坚女婿卢幼临、裴宽、李齐物等纷纷贬官,就连韦坚外甥、薛王李业之子李琄也被贬夷陵别驾。最后,除了韦坚妻子姜氏是李林甫的表妹,得以放还本宗后,其余都流放岭南。 李林甫还派人去韦坚曾经任职的地方寻访过失,地方上为了迎合李林甫,不惜刑讯逼供,伪造证据给韦坚搜罗罪名,被逼死者越来越多。 面对李林甫如此气势汹汹,李亨又惊又惧,为了逃脱自己与韦坚兄弟之间的干系,只好上书李隆基,以“情义不睦”为由,请求和太子妃韦氏和离,李隆基同意李亨和韦氏断绝关系。已为李亨生育二男二女的韦妃,不得不含泪削发为尼。 就在李林甫借韦坚之案大肆牵连、太子噤若寒蝉之际,又一起大案迎面而来。 这个大案和李亨身边的杜良娣有关。杜良娣父亲是赞善大夫杜有邻,正五品上的东宫属臣。杜有邻还有一个女婿,名叫柳勣,是正八品下的左骁卫兵曹。 柳勣生性疏狂,不拘小节,喜欢交友,和淄川太守裴敦复、北海太守李邕、著作郎王曾都是好朋友。 杜有邻看不惯女婿的轻狂,翁婿之间积怨颇深。746年十一月,柳勣诬告岳父杜有邻“妄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 这个罪名太大了,涉及皇上和太子,李林甫立即派京兆府吉温会同御史台审理,很快就调查清楚,这只是一出诬告。 但李林甫当然不会放过如此天赐良机,他要利用这个诬告案把太子李亨牵扯进来,从而彻底拉下马。 于是,在李林甫的授意下,吉温教唆柳勣联合王曾、李邕作证,说杜有邻和太子李亨阴谋结党,御史中丞王鉷和杨国忠也参与了本案的审讯,都把矛头指向李亨,大有废太子李亨于朝夕之势。 不止于此。李林甫一边处理杜有邻案,一边派人去流放地处死皇甫惟明和韦坚父子及其诸弟。朝野上下,血流成河。 李亨自知危在旦夕,为求自保,他只好故伎重演,向父皇上书,请求将杜良娣贬为庶人,从而摆脱和杜有邻的翁婿关系。 李隆基对李亨的表现表示满意,遂下诏“杜有邻、柳勣念以微亲,特宽殊死,决一顿,贬岭南新兴尉”。很显然,李隆基只是想敲打太子,并不想废掉太子。 李林甫的计划再次落空,却也拿李隆基没有办法。最后,杜有邻、柳勣均在重杖之下丧命,积尸大理寺,家小流徙远方。 短短一年时间,李亨遭遇了两场大案,两次婚变,精神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在李隆基的安排下,李亨续娶了张良娣。张良娣的祖母窦氏,是李隆基生母的妹妹。因此,张良娣还是李亨的表妹。 李亨并未因为娶了张良娣而放松。他知道,李林甫不会善罢甘休,他能做的,除了谨慎,还是谨慎。(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