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6章)

 桑葚三味 2021-04-21

洛阳的沦陷,封常清的全军覆没,让高仙芝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他明白,他手中招募的这5万军队,和封常清招募的6万军队一样,都是临时拼凑而成。如果说叛军像杀红了眼的狼群,他的5万士兵就像一群毫无招架能力的羊,顷刻间就被狼群消灭殆尽,尸骨无存。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高仙芝该如何应对,才能守住陕郡?他久久望着洛阳方向,一颗心紧紧揪了起来。这些年来,他率领军队南征北战,纵横沙场,无论是747年远征小勃律,还是751年远征大食(今阿拉伯),都没有像这一刻这般迷茫过……

这时,死里逃生的封常清向高仙芝提了一个破天荒的建议——回潼关。

为何要回潼关?因为,潼关是守住八百里秦川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坚固的防线!

众所周知,黄河从北方汹涌而下,知道遇到秦岭折而向东。黄河与秦岭相撞的地方,出现了一个豁口就是潼关。潼关夹在峻岭与大河之间,险厄峻极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之说和四川的剑门关一样,潼关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面对封常清的提议,高仙芝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对于军人来说,坚守是天职,撤退是耻辱,他宁可战死,也不能撤退!

但这一次,封常清没有听高仙芝命令,他向高仙芝据理力争道:“请相信常青所言,这五万大军在此决战只有死路一条如果撤回潼关,凭借天险,可以把叛军拒之关外。既然洛阳已经失守,陕郡已经不值得保卫。眼下最重要的就是保卫长安,而潼关就是保卫长安的关键所在!潼关是决定大唐命运的枢纽所在

听完封常清这番苦口婆心、义正言辞的分析,原本断然拒绝的高仙芝开始犹豫了。

他认识封常清这么多年,知道他绝非贪生怕死之辈,如今力劝他撤兵,不是因为怕死,而是因为有更重要的地方需要他们去保卫!如果他们战死陕郡,丢失潼关,对大唐王朝来说,无疑将是灭顶之灾,如果他们赶紧撤回潼关,守住潼关,就有把握保卫长安!

此时此刻,叛军正向陕郡飞驰而来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大唐的生死存亡就在高仙芝的一念之间。孰轻孰重?何去何从?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终于有了答案——全军火速撤往潼关!

高仙芝马上命人打开仓库,把钱帛分给大家带不走的都以火焚之陕郡上空顿时升起滚滚浓烟。熊熊烈焰中,五万大军迅速潼关进发当地百姓也纷纷逃亡……

大军尚未全部撤离叛军的前锋就呼啸而至,殿后的唐军遭到突袭,人马践踏,伤亡惨重。如果高仙芝再晚走一步,五万大军很可能全军覆没后果不堪设想。

唐军终于跌跌撞撞摆脱追击一鼓作气赶到潼关,将潼关大门重重关上时,高仙芝和封常清才松了口气,狼群终于被关在了门外高仙芝和封常清没敢浪费时间,马上组织防御。果然,叛军很快攻到潼关城下不过,这一次,横扫中原所向披靡叛军终于在潼关面前败下阵来。这是安禄山自范阳起兵以来第一次遭遇失败。

如果说叛军像是一条汹涌铁流那么,黄河秦岭之间的这座雄关,成功截断了铁之洪流。

潼关是长安的盾牌,是上天赐给关中的卫士当得起“天下第一关”的盛誉!

在经历了一连串的惨败和沦陷后,大唐帝国终于挺了过来长安终于安全了!更重要的是,潼关为大唐赢得了最宝贵的东西——时间。(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