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宁南径圩|又一座民国洋楼消失了

 岭东忘时堂 2021-04-21

    昨日黄昏正要搞个采访时候,普青摄的老湖兄临了发来一张照片,并附一句:以前我们去南径圩的地方,差不多要消失了。一看,原来是南径圩内的一座民国洋楼建筑被拆成后的现场。对于诸如此类的情况,不是第一次见到,也不是第二第三,是见太多了,毛神马感觉了。老湖兄说,当地人是巴不得赶紧把这些老房子都拆掉,改成新街道。我是表示理解的,毕竟原本这么好的地段,原本曾经繁花似锦之处,若换个样子能够重新来过,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吧。

    毕竟,实际生活所需高于一切。

    我唯一感叹的是,真快。

    2014年由老湖兄向导,去走了南径镇几个村,圩脚这里印象最是深刻,尤其圩内圩外这些市场圩埠建筑,最有意思的当属民德中学旧址,以及这会拆掉的洋楼一条街。

    关于民德中学旧址,原本2014年后是想找个时间重新去拍一下,到里头去记录一下,可真没闲暇去,所以能有去过一次就算是不错的了。

    今年头,2018年的1月份,终于重新来过,但中学旧址貌似拆掉很久了。我是差点以为走错了路,幸好那棵木棉树和那棵松树还在。


(本图片由老湖兄提供)

    关于圩内被拆掉的这座洋楼,也不清楚究竟原来是做什么用的,里头看起来在当时挺高大上;另周边现还存有几座骑楼,还在使用中。说起南径圩,尽管最繁华地段已经退出时代舞台,不过外围还是本地最热闹的地方。

    2014年写的村落资料:

    圩脚村,隶属广东省普宁市南径镇辖下行政村,距离市区流沙东北13.2公里。是南径镇驻地。现在全村人口约8000,村民部分出外经商务工,部分留守以农为业,或从事小生意、建筑、运输、服装加工、饮食服务等。

    明代,此处已有多姓聚居,至明末清初,又有福建省诏安罗氏移民至此。因与南径圩相连,故名。村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传统贝灰三合土结构潮式民居,部分为混凝土结构楼房。有耕地815亩,主产蔬菜。

    光绪三十四年(1908)法籍樊懋超神父在辖区内南径圩建有小教堂,清至民国时,南径圩已为周边最主要的集市。

    有小学一所,普宁第十一中民德中学位于村东。有戏院一座,现已废。是普宁蔬菜生产基地,出产多种优质品种远销国内外市场。辖区内南径蔬菜专业市场为全普宁及周边县市最主要的蔬菜集散地。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村民有集中祭拜大仕老爷的传统民俗,俗称拜大老爷,颇具规模。是组成南径乡的四个行政村之一,南径理事会位村南狮山山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