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前来参观碧屿营妈祖,顺便放飞机航拍一下,可惜天不给力。2016年来过碧屿,其老寨的规模和格局让人赞叹,可惜寨内不少古建筑已改成水泥楼房,这在他处村落不算多见。再来碧屿,老寨内的楼又多了起来,其实也是可以理解啦。 碧屿俗称北屿,隶属广东省普宁市南径镇辖下行政村,位于市区流沙东面14.5公里处。宋元时,此处名桂花篮,有苏、刘、洪、周等姓聚居,后至明初,村因故遭朝廷官兵围剿,散寨之后,他姓外迁,苏氏复返重建家园。苏氏原由福建白石南下入潮创白石村,传数代再迁于此;为不忘故乡白石,取白玉石构成碧字;又因村寨绕小山而建,山即屿,故改名碧屿。村寨偏建于小山北面,又称北屿。每年二月间有妈祖出游全村的民俗,颇为隆重,在活动中配套有英歌,巾帼女英歌班尤为醒目。端午前后,有赛龙舟习俗。村始建于宋而经历元明清的桂花篮古寨,至今仍保存有旧时风貌,当中古寨门、古祠堂、古庙宇零散分布,数量可观。 桂花篮古寨即今碧屿老寨,按堪舆说法,其龙脉源自寨西莲花峰支脉铁山落龙七峰相连东来的狮山,寨北有象山为青龙,寨南有眠牛山为白虎,前朝朱雀是贵屿狮山。寨是一个不规则正方状,正北正南约260米,正西正东约278米,东南与西北对角为330米,东北与西南对角为310米。寨的整体面积约有7万平方米,其内建筑群以寨中围寨的复合式紧密相连沿着一座小山包朝外分布,山包下原建有40公分厚、约4米高并设有对路枪眼的寨墙,整条寨围约1公里长。 据介绍,碧屿老寨设有东西南北四大寨门、两个水门、八个哨台,南门是旧时唯一陆路出入寨内外的通道,其接连古官道。除了南门,余下各门只架柴桥以随时开合。旧时,寨有外四池、内四池,内外池水连环相通,其中内池是做寨内防火之用。 此处沿练江出海为50余公里,旧时海门涨潮,海水沿练江支流倒灌,于此而止且可观,因环水,水涨水退,又仅一陆路出入寨内外,故而这里有浮水莲花地的说法。 苏氏宗祠和乐堂,俗称大宗祖祠、老祠,为碧屿苏氏一世祖念六公、开基祖月波公及下列祖之祠,其坐东朝西偏北,为三间三进式兼抱印拜亭格局,设三山门楼,大门上匾额镌刻苏氏宗祠,回照镌刻眉山旧家。祠内中厅墙壁上,有一方清乾隆丙戌年间(1766)重修祠堂的“光前裕后”碑记,记中开头是:“吾先祖由闽入潮,始篤卜地白石,数传移居碧屿”,是目前所知关于桂花篮苏氏源流最早实物文字记载;该碑记后面内容主要关于祠堂由小至丙戌年前后欲进行扩大重修及完成。 从碧屿老寨的南门往东门,再往北门,往西门,再到南门,环寨之处,依次有南门进龙门、苏氏澹祖祠、跃龙门、北极古庙、忠云协济庙、东昇门、苏氏碧祖祠、天后宫、太白庙、妈祖庙、上帝古庙、守约祖祠绥成堂、北门、苏氏宗祠、诚初祖祠、西门。据介绍,如今的桂花篮古寨内,仍有不少宋元明初时刘氏一族留下来的祖屋,此外,寨内还有许多大型叫不出名字的复合式建筑,比如四天井十五间、九厅六天井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