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爸,别说了,我跳江还不行吗?”女儿父亲先后跳江,真相曝光,评论区留下10000句脏话

 lcyteacher 2021-04-21



清欢:父母要好好说话。
图片

近日,热搜上的一条新闻。

看得清欢揪心不已。

4月4日,江西九江一位22岁的女孩,在和哥哥以及父亲三人开车搭乘渡船回乡的途中,与父亲发生激烈争执。

以下视频来源于
浔阳晚报

愤怒中,父亲冲女孩吼道。

“你爱去哪儿去哪儿!”

父亲的一句气话,一下子点燃了女孩的情绪,

她愤然打开车门,翻过护栏,没有丝毫犹豫地跳进滚滚的江水之中。

图片

四月的水,冰冷刺骨。
 
女孩纵身一跃,似乎没有任何留恋。

但此时,更令人震撼的一幕出现了:

就在女儿跳江的那一刻,父亲毫无犹豫地一头扎进水里,奋力营救女儿。

生怕晚一秒,就酿成一生的遗憾。

所幸,在周围人的帮助下,父女二人均被救上岸,转危为安。

图片
 
这件事引起了网上的激烈讨论。
 
有人说女孩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只不过被说了一句重话,就要轻生。
 
图片

也有人说这个父亲明明是爱女儿的:

你看,爸爸虽然和你吵架,关键时刻还是会不顾一切救你。

他可以为了女儿放弃一切,甚至包括生命,只是不懂得如何与女儿好好相处,好好说话。

图片

在清欢看来,少女选择跳江是有冲动的成分存在。

但是,一个孩子对于死亡的决绝,并不是因为简单的话,而是情绪累积的结果,父亲的那句气话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图片

就像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有朝一日会以更丑陋的方式爆发出来。”

多少父母把最深沉的爱,藏在了疾言厉色之下,以不恰当的表达方式,变成了伤害。又有多少孩子受够了父母的刀子嘴,日复一日压抑的情绪,是埋在孩子心底的不定时炸弹。

孩子在苦苦支撑,父母却在添柴加火。

图片

最深的爱,往往藏着最锋利的刀


常听道一句话:“中国父母永远在等孩子的一句谢谢,孩子永远在等父母的一句对不起。”

有太多的父母,他们明明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明明可以为了孩子放弃生命,但他们从不会表达爱,甚至觉得讽刺、挖苦、训斥才能磨炼孩子的意志。

沟通的错位,让本来就别扭的亲子关系雪上加霜。

有人可能会说,这只是个例。

其实不然。

近几年,因为家长和孩子的情绪失控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事件层出不穷。

图片

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一名17岁的高二男孩从桥上跳了下来。从跑下车到跳下桥,不过5秒钟。

然后,一条17岁的生命,没了。

男孩跳桥的原因很简单: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母亲严厉批评后情绪失控跳桥。

图片

在江苏扬州,也曾发生一起11岁少女坠楼事件。

事件的起因,是因为假期作业问题和母亲发生争执。

女孩作业还未完成,家长便催促其写作业,母亲激动之下,说了狠话。

少女心里瞬间崩溃,觉得母亲不要自己了,自己是个累赘,于是做出了傻事。

图片

2020年,武汉一14岁少年因为在教室里与同学玩扑克牌,被老师请了家长。

少年的母亲怒气冲冲冲到儿子面前,不顾走廊上有同学和老师,直接扇了儿子两个耳光,又用手掐住儿子脖子,还用指头直戳他的脑门。

图片

母亲离开后, 男孩在原地沉默地站了两分钟。

选择了用最激烈的方式“报复”了自己的母亲,从5楼纵身一跃,跳了下去。

等所有人反应过来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图片

有人管这叫做 “打击式教育”,打着爱的名义的目的来激励孩子可以做得更好。

但其实哪有什么 “打击式教育”,打击就是打击,披上教育的外套,不过是为了给自己不当的行为找一个借口而已。

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

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诚然,每个父母都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的期许,但当父母低估自己的话语对孩子的“杀伤力”,带给孩子的只有无穷的失望,甚至是毁灭。

图片
对不起,我永远都变不成
你眼中最好的孩子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话题:

“父母说过最让你心灰意冷的一句话”。

很多人的回答,在打击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耳中,都无比熟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他们习惯性地打击否定子女,说出的话甚至充满了讽刺和质疑:

我怎么会生出你呢?
你是傻子吗?
你心里没点数吗?
你怎么不去死呢?
……

而时常在家庭中遭受语言打击的孩子,也明显比别人更加自卑和敏感,甚至是自我否定。

只要一根导火线,他们就容易走上偏激和极端。

图片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常春藤的女博士因为母亲的一句话跳楼自杀了。

这位女博士的母亲是一名艺术家,事业有成,在美国看望自己女儿的时候,两人不知为何争吵起来,母亲的言语中满是指责。

女儿问她:“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法让你满意?”

母亲只有冷冷地一句:“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

女儿听到这样的话,转身跳下了阳台。

图片

其实这位母亲在别人面前对女儿总是满满的称赞,可是回到家面对孩子,却只有经年累月的打击和严厉的批评。

哲学家詹姆斯说过: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所以可想而知,当他们那么努力换来的依然是否定答案的时候,该有多么的无助与绝望。

图片

“刀子嘴豆腐心”的父母在生活中实在是太多了。

就像宋丹丹对待她的儿子巴图。

当别人忙着享受归隐生活时,宋丹丹一直在做一件事:怼儿子。

图片

看到别人的孩子为大家做早餐时,

宋丹丹会说:“我生了一个废物,啥都不会干,你看看人家。”

图片

当巴图为她手忙脚乱生火煮鸡蛋时,她一边数落儿子笨手笨脚,一边埋怨儿子烟灰弄脏了自己的脸。

“我(要)换儿子。”
 
节目中巴图迫于颜面,只得急忙躲到鸡窝去“避难”。

图片

字字句句,均在诛心。

宋丹丹不爱儿子吗?恰恰相反。

巴图成绩不好,她就陪孩子去英国读书,一陪就是5年;

巴图毕业后,为了巴图进入演艺圈,她带巴图客串角色,一起上综艺;

担心巴图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她经常去给演员们送小礼物。

但她意识不到,所有这些,都抵不过“刀子嘴豆腐心”带给孩子的心理阴影。

“打击式教育”,本质就是否定。

孩子能感受到的只有打击,没有教育。

控制好情绪,和孩子好好说话,才是表达爱最正确的方式。

图片
学会正面表达,
才是给孩子最大的爱

清欢看到一个话题#鼓励式教育有多重要#。

杨迪在《青春环游记》中与父母之间的谈话引起了大家的感慨。

在对父母说的话中,杨迪透露出了自己从小就没有被父母否定,爸爸妈妈没有阻碍过他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从妈妈那里得到的都是“你很棒、你很好”这样的话语。

“无论我在学习还是生活中,父母给予我的除了爱,就是鼓励。也正是这份爱与鼓励的坚守,造就了我现在乐观的心态和面对生活积极的态度。”

图片

杨迪父母的'鼓励式教育',让他打从心底里认为自己足够优秀,往自己想要方向和道路前进,他说他现在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不禁让我想起包文婧,她就是这样一个“鼓励式教育”的妈妈。

饺子学钢琴的时候总是觉得太苦太累,时常跟妈妈抱怨:“弹钢琴一坐就是一整天,太无聊了。”

包文婧没有指责孩子,反倒是很温柔地告诉她:

“很辛苦,那说明你真的很有耐心,有毅力。我说你很难得,肯定别的小朋友都做不到。”

图片

结果,饺子就真的愿意继续乖乖学钢琴,还和妈妈说“我还是能坐得住的”。
 
听完包文婧的夸夸教育后,何猷君忍不住夸赞这技巧好聪明,奚梦瑶感叹道“原来孩子是靠唬的”。
 
包文婧连连摆手,并不是这样的。
 
其实,是包文婧站在饺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饺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觉得自己能坚持下去。

包文婧用亲身事实证明:正确的引导比一万句教导都有用。

这样的鼓励式教育值得每个父母学习。

图片

龙应台说过:“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

在孩子最无助的时候,父母要做的从来不是踩他一脚,而是帮助他,接纳他,陪他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犹记《请回答1988》里德善爸爸和德善的那一段对话:

图片

父母是第一次当父母,孩子又何尝不是第一次当孩子?

一个常年受到打击的孩子,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再也无法有强大的修复力了。他没有办法再去感受最强大的爱,再去创造最美好的情感。

唯有在适当的时候,正确地表达爱,才能冰雪消融,不留遗憾。

为人父母虽然不需要考试,但需要学习。

在这一生,我们都要去好好学习如何去当好一名家长。我们成为了别人的父母,就意味着要去学习更多,承担更多,付出更多。

清欢愿每个父母都能学会和孩子好好说话,做他们路上最坚定的支持者,与他们携手闯出精彩的人生!


作者:清欢主创团。本文首发于教娃有方旗下公众号爸妈悦读大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