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事儿丨姜仲华:济南知府和齐河县令的奇幻传说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1-04-21

明清时期,齐河隶属于济南。明末,济南府知府和齐河县令,为了一块镇纸,发生了一段故事,载于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颇有奇幻色彩。

当时的齐河县令焦任明,有一方白玉镇纸,质地纯净,莹白透亮,几丝红色的波纹错落其中,如同盛开的红梅,焦县令倍加珍爱。

有一年的深秋,济南府知府王立明到齐河县视察秋收情况,来到焦县令的书房,立时就被桌上的镇纸吸引,爱不释手,大加夸赞,不时露出自己想带走之意。

但这镇纸是焦县令心中所爱,无论王知府如何明里暗里地表白,焦县令总是装傻充愣,硬是没有放手。

王知府一走,看出眉目的师爷赶紧劝说焦县令,王知府可是顶头上司,得罪不起。焦县令心中忧愤,他又如何不知呢?

很快,济南府来文,说今年齐河县秋粮丰收,秋粮征收数目是往年的一倍有余,还说齐河县内水利设施齐备完好,冬季修缮费用分文不给,这可是睁着眼说瞎话,因为齐河当年夏天暴雨不断,冲垮良田与沟渠无数,秋收之粮也比往年少了一倍有余。

明摆着的事,焦县令与师爷怎能不知。

为自己的前途,焦县令可以不给王知府那镇纸,但为了一县百姓的生活,焦县令再无拒绝的能力了,若按此数缴纳秋粮,全县百姓一冬一春都要忍饥挨饿,被冲垮的水利设施如果得不到及时修缮,来年必有灾害。

焦县令只得带着自己心爱的镇纸,到了济南府见到了王知府,陪着笑脸献上镇纸,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此后,焦县令没了自己的最爱,终日苦闷不已。

再说王知府,得到了镇纸后,置于案上,也是百般喜爱,爱不释手,视为珍宝。

一日夜深,寒风瑟瑟。王知府正在书房把玩镇纸,突然听得窗棂之上有异样的声响,抬头一看,竟有一只手撕破了窗户纸,正在慢慢地伸进来。

王知府不寒而栗,抽出墙上的宝剑,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前,举剑就砍,不料窗前那只手突然变成一面青面罗刹的鬼脸,正对着王知府的脸,近在眼前。

王知府吓得扔下宝剑,昏了过去。等王知府醒来,发现书案上的镇纸竟然不翼而飞。

王知府思前想后,断定是那恶鬼前来相害,只是见到了那镇纸宝玉,也是喜欢,就取走了,于是他也就不再追查,更何况这镇纸是夺人所爱,无法跟外人说起,他还暗自庆幸,是那镇纸救了自己一命。

世事无常,几年以后,王知府因治理济南府不利,又误判了一件大案,被朝廷降职成了齐河县令,而齐河县令因为治理齐河有功,竟然升为了济南府知府,两个人换了位置——命运就是如此无常。

降为齐河县令的王立明,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见升为济南知府的焦任明,极为尴尬。

焦知府马上问王县令:“那方镇纸可曾用得方便?若不方便,可拿来我再给你讲一下它的优缺点以及使用方法。”这可让王县令头都抬不起来,解释还没法解释,还不能说是那晚镇纸被恶鬼盗走了,那可真是鬼才信呢。

焦知府倒也没难为王县令,但每次相见,总是提起那方宝玉,弄得王县令左右都不是。后来,王县令心中忧烦,夜不能寐,不到两年,只得弃官而去,狼狈地回到了老家,再不出仕了。

这个故事虽奇幻诡异,不过里面的道理却值得深思。夺人之爱,有伤天理,肯定不会有好结果。

(已载4月22日《德州晚报》)

■作者:姜仲华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