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伉俪生死劫,临刑前妻子回答:我可以替他死,但绝不替他叛党

 青史如烟 2021-04-21

1938年,毛主席在延安接见了一批烈士家属,当他走到一位叫陈昌霖的男人面前之时,旁边的同志向毛主席介绍道:

“这位是烈士陈昌甫的弟弟,当年因为叛徒出卖,他的姐姐和姐夫,一起壮烈牺牲了。他姐夫叫田波扬,您还有印象吗?”

毛主席点了点头,沉声说道:

“我怎么会不记得?他和夏明翰、郭亮一起搞青运嘛!”随后,他紧紧地握住了陈昌霖的手,感慨万分,“最让人难过的是,你姐姐当年牺牲时,还怀有身孕。他们俩为党的事业牺牲的,是好样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田波扬、陈昌甫夫妇

对面的陈昌霖,此时已经泣不成声,当年的那些人、那些事,顿时再次涌上了心头。

恰同学少年

1904年,田波扬出生在湖南浏阳的一个书香门第中。他的父亲田茂昭是个心怀天下的读书人,虽然自己只是个堪堪温饱的秀才,但他却对谭嗣同、焦达峰等为国牺牲的戊戌君子、辛亥烈士等人无比敬仰。

田波扬

在父亲的熏陶教育之下,年幼的田波扬从小就在心中埋下了爱国忧民的种子,这也对他日后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1913年秋,9岁的田波扬离开了父母,来到了邻乡的琼瑞学校读书。

这座琼瑞学校和旧时的私塾不同,它是革命党人专门开办,用来教授新学的新式学校,校内有许多进步的青年活跃其中。而田波扬的老师彭霞仁,就是一位同盟会会员。

作为一名革命先驱,彭霞仁非常注重革命火种的培养,他经常在课堂上向班里的孩子们讲述虎门销烟、金田起义和辛亥革命的故事,而坐在下面的田波扬,则每每听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在彭老师的言传身教之下,年少的田波扬立志长大后要投身革命,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金田起义

与学堂里的激情澎湃不同,当时的湖南浏阳社会风气其实非常混乱。

灰尘漫天的大街上到处都是赌钱打牌、偷鸡摸狗的无业游民,甚至还有很多乡下人也染上了抽鸦片的恶习,一个个面黄肌瘦,整日里无所事事在村子里游荡。

眼看着同乡们都在这种混乱的社会风气中浑浑噩噩,年少的田波扬十分的愤慨,他决定身体力行地劝导人们走出堕落的习惯、积极地去生活和劳动。

潘心源

为此,他约了同窗好友潘心源、彭晓人等人在课余时间一起去街头,义务宣传剪发辫、放天足、远离鸦片和赌博,还编了一首朗朗上口的《戒牌歌》:

不打鼓来不打锣,听我唱个戒牌歌。你说打牌讲社交,我说打牌惹烦恼。张三赢了李四的钱,李四打了张三的腰。赢得如抢不义财,输的要往河里跳……这种风气不扫除,亡家亡国不得了。

到了1916年,因为琼瑞学校停办,田波扬转入了当时位于浏阳北乡的卓然高小读书。

当时的田波扬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这里,他竟会遇到了自己未来一生的伴侣,生死相依的爱人。

青梅竹马到知心爱人

在新学校里,因为思想进步而且学习勤奋,年仅12岁的田波扬,很快就成了在师生当中非常有名的进步学生,这也引起了校内,一名叫陈菊霖的老师注意。

陈菊霖非常欣赏这个聪明机灵又充满干劲的学生,在学业和思想上经常提点田波扬。后来,在陈菊霖的家里,田波扬见到了陈菊霖的亲侄女——陈昌甫。

陈昌甫是一位思想开明的女孩儿,比田波扬小一岁。

两人见面之后便一见如故,此后开始有频繁的书信往来,探讨彼此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新闻时事的见解讨论。

年轻时的青梅竹马,随着时光的推移,最终瓜熟蒂落。

就这样,两个有共同语言的青年人最终走到了一起,并于1921年正式完婚,成为了一对生活上的亲密伴侣和革命上的坚定战友。

手绘的陈昌甫烈士

结婚后,新婚燕尔的夫妻俩并未停下求知的步伐,蜜月期没多久后便双双告别父母,来到了湖南省会长沙求学。

同年夏天,田波扬考入长沙楚怡工业学校,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求学生涯。

在长沙,充满进步思想的田波扬很快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身边聚集了夏明翰、易礼容、郭亮、夏曦等进步青年。他们一起加入了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之中。

1922年,因为楚怡工业学校功课繁重,需要花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程学习中,革命活动的时间极大的压缩。

到底是选择学业还是选择革命,田波扬第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

我选择革命

按理来说,自己到长沙是为了学习知识和升学深造的,理应心无旁骛地以学业为重。

但是,每当看到街上那些被军阀奴役的老百姓,看到报纸当中被列强肆意凌辱的祖国,看到无数前赴后继的先辈为了祖国的解放而流血牺牲,田波扬心中的使命感便油然而生。

自己堂堂七尺男儿,当看到祖国被凌辱,同胞被欺压,岂能安坐在学堂中无动于衷?倘若大家都只顾埋头读圣贤书,而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那以后偌大的祖国岂不是连一张书桌都容不下?

想到这些之后,田波扬就抑制不住心中的愤慨,恨不得立刻投身革命组织中,和同志们一起打倒那些奴役老百姓的列强和军阀们。

在面对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身为中国人的民族使命感,让田波扬最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投身到革命活动中。

没过多久,下定决心的田波扬便离开楚怡工业学校,考入了革命火种更加旺盛的兑泽中学,继续开展学生革命活动。

在兑泽中学,田波扬仿佛鱼儿入水一样,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同年,受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组织新民学会的影响,田波扬联合了儿时的革命伙伴潘心源,以及其他三十余名同学,共同成立了兑泽中学第一个进步青年学生组织——浏北新民社。

为了扩大革命声音,田波扬还与潘心源主笔创办了《新民》杂志,成为长沙城内数一数二的学生进步杂志。

在《新民》杂志中,田波扬曾发表过这样一首小诗——《我要》:

我要放出更强烈的火光,照破人世间的虚伪和欺诈。我要锻炼成尖锐的刀,刺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这篇犀利的短诗透露出的刚强和坚毅,而正如他在诗中所说的一样,接下来的田波扬,就像一把充满光芒的火把一样,开始以更饱满的热情去投身到革命活动中。

积极投身革命运动

到了1923年,19岁的田波扬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在长沙地区的早期代表成员之一。对于这个充满激情和才干的年轻人,党组织自然也在他的身上寄予了无限厚望。

入党不到一年,年轻的田波扬就受到中共湘区区委的指派,回到家乡湖南浏阳地区去发展党团组织。

回到浏阳之后,田波扬利用兑泽中学学生身份的掩护,成功地开展起多次群众运动,并组织群众成立农会,占领了当地的团防局,真正成立了老百姓当家作主的地方政府,让革命形势在浏阳地区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

然而,就在一切看起来都在朝着好方向不断发展的时候,不久后全国革命形势的变化却打破了田波扬在家乡的这份宁静。

1923年2月1日,在中共早期党组织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成立了京汉铁路总工会。然而,这却遭到了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武力阻挠。面对汹涌的群众运动,吴佩孚联合日本列强势力,在武汉对革命群众展开了大规模屠杀,史称“二七惨案”。

二七惨案

“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义愤填膺,他们纷纷从各自的家乡汇集到省会城市游行示威,反抗北洋军阀对工人群众的压迫,这其中就包括了从湖南浏阳返回长沙的田波扬。

回到长沙后,田波扬立即组建了兑泽中学学生进步会,并被推举进了省学联执行委员会工作,继续在长沙地区开展学生组织运动。

随后,田波扬联合了昔日的好友、进步青年夏明翰和夏曦等人,发动了长沙20多个工人团体、50多所学校的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群众共计6万余人,统一开展游行集会,声讨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累累罪行和压迫统治,在当地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正当田波扬领导的革命运动,轰轰烈烈开展之时,他的女儿降生了,这一丝亲情的羁绊,让田波扬不由心动,但始终难以退却革命的热情。

面对这个可爱的孩子,夫妻两个给小女孩起名为“藕姑”,寓意自己的女儿像莲藕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既能聪慧地拥有七窍玲珑心,又能在面临压迫时坚韧挺拔,显示了这两名革命青年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此时全国的革命形势正风起云涌,田波扬又是湖南地区学联的主要领导人,组织上还有很多革命工作在等着他。

因此藕姑出生后,初为人父的田波扬顾不得陪伴自己的女儿,就又投入到了紧张的革命活动中。同时,刚刚生完孩子的陈昌甫也考入了长沙崇实女校,并在田波扬介绍下加入了中共社会主义青年团,拖着虚弱的身体开始在长沙城内开展妇女工作。

在随后的激情岁月当中,这对党员夫妻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争取全国解放的革命洪流中,成为了生活上的亲密伴侣、工作上的革命同志和斗争中的真挚战友。

风云突变

1926年,田波扬因为经济条件不支从大学辍学。辍学后,田波扬面临着两条路可以选择:

第一条路是留在北京,寻找机会继续读书;

第二条是回到家乡长沙,继续在长沙开展革命工作。如果留在北京的话,固然可以为以后个人的升迁争取到更多的好机会,但是田波扬的心中却不这么想。岳麓山下,橘子洲头,长沙城内还在受压迫的老百姓无时无刻让他心生挂念,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家乡去继续闹革命。

于是,田波扬婉拒了组织上让他继续留在北京的好意,并于1926年3月底回到了长沙兑泽中学执教,以一个中学教员的身份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从此,长沙城内的大街小巷,都开始留下他拼搏和战斗的足迹。

就在田波扬和陈昌甫夫妇在长沙城内专心从事革命组织建设的时候,全国的革命形势却在发生风起云涌的变化。

1927年4月,为了防止共产党人号召更多的工人农民群众起来闹革命,国民党右派代表蒋介石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与武汉的反动政府同流合污,在全国范围内打击搜捕共产党人。一时间,整个中华大地之上人心惶惶。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在这个革命形势万分危急的紧要关头,决定了党的历史命运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共五大”召开了,田波扬作为湖南省代表出席了会议。

在会上,他带领其他省的代表一起,拥护了毛泽东的武装斗争思想,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投降主义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顺利确保了党的正确组织领导能力。在此之后,学生运动出身的田波扬坚定的走上了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身体力行地践行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斗争思想。

回到长沙后不久,田波扬就遇到了著名的长沙“马日事变”,驻守在长沙的国民党右派许克祥部突然撕破了之前的国共合作同盟,开始以优势兵力大肆包围和屠杀各共产党员。

一夜间,长沙城内不断有党员和进步人士被残害,剩下的人被迫拿起枪来开始武装还击,整个长沙城中火光参天,到处都是激烈的战斗。

可是,在这次反革命武装的突然袭击面前,受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很深的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主要负责人却在敌人的武力袭击前慌了手脚,完全不顾组织完整性,一味的选择个人逃跑,致使各地的党员组织受到了反动派的极大摧残,整个长沙牺牲的党员干部累计达到了一万多人。

这个惨重的数字让还在坚持武装斗争的田波扬和陈昌甫夫妻俩痛心疾首。这时的他一方面在积极地收拢剩下的党员同志,保留得来不易的革命火种;

一方面联合夏明翰、郭亮等进步同志,坚持毛泽东的武装斗争正确路线,和一味右倾的省委主要负责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愈加紧张的恐怖局势下尽力将湖南省委的主要革命力量保存了下来。

可以说,对于中共湖南省委在困难年代的延续和发展,田波扬和陈昌甫夫妻两个具有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然而,此时湖南的革命组织已经被敌人摧残得七零八落,以许克祥为首的反动派在大肆追杀中共湖南省委的领导同志,仍然活跃在一线的田波扬很快就被他们给盯上了。

在敌人的到处搜捕中,田波扬几次在学生和工人群众的掩护下脱险了。身边的同志们多次劝他暂时转移到其他地区,但田波扬心系湖南省委和长沙革命组织的生死存亡,坚持决定留下来,为湖南地区保留革命火种。

就这样,在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到处充满了流血和牺牲的最危险时刻,田波扬和陈昌甫夫妇两个坚持留在了长沙城这个风暴中心中。

不久由于叛徒告密,田波扬和陈昌甫夫妻所在的湖南省委机关受到了敌人的突袭,他们和其他四名省委机关同志一起不幸被捕。

牢狱

在反动派的监狱中,由于田、陈夫妇二人掌握着党组织的大量机密,因此许克祥部反动军警对两位英雄软硬兼施,妄图在威逼利诱下获得党在湖南地区的组织名单。

首先,敌人将田波扬陈昌甫两位烈士分别关押起来,然后来到了田波扬烈士所在的监狱进行审讯。

在整整三天三夜的酷刑之后,田波扬同志忍着剧痛,几乎咬碎了钢牙,但却始终没有向敌人屈服。眼见强硬手段不成,敌人又开始用高官厚禄诱惑田波扬。当时的湖南反动军警头目许克祥亲自将田波扬“请”到了自己的府邸,然后在田波扬面前亲笔写下承诺书:

只要田波扬先生交出中共湖南省委的名单,就给你们高官厚禄,让你和爱人陈女士带着孩子一起去国外安享富贵。

让许克祥想不到的是,面对如此诱人的条件,田波扬却坚定的拒绝了。他的理想是解救被奴役的劳苦大众,又岂会被个人的荣华富贵所引诱?眼见软硬手段都不奏效,无奈的敌人只能悻悻而归。

眼见一计不成,敌人又开始设法从陈昌甫烈士这里打开缺口。

在他们眼中,陈昌甫烈士虽然是共产党,但毕竟只是个二十二岁的年轻姑娘,应该还是能连哄带骗地吓唬住的。于是,他们将陈昌甫烈士从监狱里“请”到了自己装修豪华的府邸中。

一进门,面对镇定自若的陈昌甫,许克祥故意意味深长地说:

“陈女士,我深知你和田先生是一对恩爱夫妻,是金玉良缘,我许某总想祝福你们能够美满幸福,白头到老。可惜呀,就算我请了好几位知名人士苦口相劝,然而田先生却总是执迷不悟,我们也不得不将他处决了。”

许克祥故意将最后的“处决”两个字说得特别重,然后一直在注意着陈昌甫的表情。

这两个字,其实是被捕时陈昌甫同志就已经做好心理准备的。但是现在亲耳听到从敌人口中说出时,她还是感到了像针扎般的心痛,整个人大脑一片空白,几乎晕了过去。

手绘田、陈烈士

可是,陈昌甫虽然年轻,但毕竟是一位身经百战的革命战士,她努力让自己镇定了下来,咬着牙问许克祥:“你到底想怎么样!”话音刚落,许克祥以为自己奸计得逞,迫不及待地说:“其实挽救他也很简单,只要你代替他……”说到这里,他又故意停顿了一下,噙了一口茶。

陈昌甫这时终于看穿了许克祥的心思,坚定地说“我可以代替他牺牲,如果能用我的生命换波杨的生命,你就尽管拿去好了。但是,如果你们想让我们说出党组织名单,出卖自己的同志,那你是休想!”

听到最后,许克祥感觉自己的“诚意”受到了陈昌甫的侮辱,终于忍不住歇斯底里地吼着手下:“处决处决,把他们俩全部处决!”

永生

1927年6月,虽然已经是初夏时分,但未亮的天光中仍然透露着丝丝的寒意。

在长沙郊外的树林中,天气阴沉得厉害,一队反动军警正押着几名年轻人朝不远处的刑场走去,其中一对相互搀扶的年轻夫妻在其中显得格外醒目。他们两个虽然遍体鳞伤,但彼此的目光中却充满了坚定和无畏,与身旁神情麻木的反动军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刑场很快就到了,为了防止其他同志的营救,反动军警们赶紧手忙脚乱地将几名被捕同志押到了行刑地,其中就包括这对年轻的夫妇。

临刑前,不死心的敌人又问其中的丈夫田波扬,想用生死的压力来迫使他改变想法,写出湖南省委的组织名单。

结果,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田波扬面不改色,他靠在年轻的妻子身边,在最后的生命中,带领其他被捕的同志们坚定的喊着“打倒国民党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

年轻的田波扬和陈昌甫烈士牺牲在了国民党的枪口下,英雄的血洒落在长沙郊外的山岗上。两人牺牲时,一个时年23岁,一个只有22岁,都是最激情最有活力的年华,却最终为了党的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田波扬夫妇之墓

田陈两位烈士虽然倒在了当年细雨连绵的长沙城外,但他们的丰功伟绩却永远被我们所铭记。岳麓山下,橘子洲头,曾响起过两位烈士的热切呼唤,那声音至今依稀回荡在我们的耳畔之际……

谨以此文献给一心向党,曾奋斗在岳麓山下、橘子洲头的田波扬、陈昌甫两位烈士夫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祖国的荣光,离不开当年为国牺牲的英雄先辈们。

致敬先烈,砥砺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