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很多时候,找不到一句得体的话

 走读生日记 2021-04-21

标题是心里话。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感触,然后勉为其难的安个标题在这些散乱的文字前边。结果不是文不对题,而是题不对文。驴唇不对马嘴也就在所难免。

下午某个时刻,突然有如下感触,就随手记了下来:

读来一个故事,很感动,却再也不会迫不及待的分享出去。多年过去,早已知道人情冷暖人心叵测,感动我的不一定会感动你,感动你的也未必会感动我。
 
不是每一个故事都适合所有人,就像无论如何努力,自己也活不成一个让所有人满意的人。
 
明白这一点,竟然用了这么多年。

继续把阅读《李白的选择》一些随手记发布在这里,如果这也算分享的话,总会好于分享一个让自己感动的故事吧。

不是李白一时感慨,而是他说了实话,由此可知李白不仅是个有洞见的人,更是个有心胸的人。

当然,崔颢这首诗也足以配得上李白的评价。

李白与崔颢的相遇,是大海与星辰的相遇,大海的波澜壮阔与星辰的浩瀚璀璨相得益彰。

就像当年贺知章初见李白,惊叹李白为谪仙人一样,因为贺知章惊叹的是李白。

反观现实,那些在权势名利面前摇尾乞怜阿谀奉承的作家、诗人们,哪里还有人的模样!

这样的东西又怎么可能写出好作品!

,翊,如图注音,是个象形字,意思是一只鸟的双翅羽毛都立了起来,所以本意就是“鸟要飞的样子”。

每个人都渴望展翅高飞一飞冲天,韩翊也不例外。

而后一页两处错为,这个诩字,也可以直接从字形看字意——说的话羽毛一般轻浮——自然就是夸夸其谈吹牛逼的意思了。常见词自诩。

用这样的一个字给孩子命名是小概率事件,不论爹妈有无文化。

这样的错,是作者书写或者打字错误的可能性不大,大概率上是编辑和校对粗心大意。

在我这个文字控看来,这是不该犯的错。一本书中这样的错误可算硬伤。

这种硬伤容易给作者和出版社带来不良印象,反倒容易忽略一本书责任编辑水平的高低。

2021年4月21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