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幼儿园到小学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木香草堂 2021-04-22
《从幼儿园到小学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赵忠心

    进入小学,由幼儿园的孩子成为一名堂堂正正的小学生,不论对孩子还是对家长来说,都是一件久已向往和期待的事。

 然而,从幼儿园到小学,与普通的提升年级不同,是孩子人生旅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或“飞跃”。要使孩子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不仅在孩子入学之前,需要家长做许多准备工作;入学之后,也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并切实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家长千万不能产生“松口气”的情绪。

     孩子进入小学,是他们这一生中进行系统学习的起始。常言说,万事开头难。当人们已经习惯了的传统的社会生活,被人们不太熟悉的社会生活所取代的时侯,开始阶段,总会感到很不适应。从不适应到适应,总会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或长或短,是很艰难的。对个别人来说,甚至是很痛苦的。成年人尚且如此,对于小孩子来说,适应起来就更有一定是难度。

     小学阶段属于基础教育,是奠基工程。小学学习生活顺利,不仅有利于保证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对以后的学习以至一生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好处。开头好,具有重大意义,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家长们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孩子入学前后的指导和帮助。

现在,家长也重视孩子入学的准备,但有不少的家长很盲目,只是抓紧让孩子多学些知识,多识些字,多学一些算术,不知道还应当做些什么准备。

要对孩子进行指导和帮助,家长首先了解孩子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究竟发生了哪些的变化,指导、帮助的方向才明,才更有针对性,效果才会更好。

 第一,最重要的变化是孩子进入小学后,就开始接受义务教育。

 我国的义务教育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学龄前阶段,幼儿园的学习是有计划的,但是,孩子们不论掌握知识多少,智力发展水平多高,只要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一律能够升班,不会因为知识的掌握和智力发展的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而留级。而小学就是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律规定一定年龄的儿童必须受到的一定程度的教育,有标准,并且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必须掌握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所要求的水平,成绩及格,方能升级;如果不及格,就要补考,补考还不及格就要“蹲班”。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严格多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第二,由于以游戏为主转变为以学习为主。

 学龄前孩子的活动是以游戏为主,在幼儿园学习的时间每天只有1-1。5小时,孩子的学习也是通过游戏进行的。也就是说,学龄前孩子学习掌握知识,都是要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际操作,是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游戏是他们的主要或全部生活内容。而在进入小学以后,孩子们就要以学习为主导活动,每天的学习时间有5-6小时;而且,学习过程逐步由直观行动和具体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所谓抽象思维,就是学会综合分析、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第三,由零散知识的学习变为系统知识的学习。

 零散知识之间一般是缺乏严密的逻辑性的,知识与知识之间没有什么密切的内在的联系,且要求不太严格。而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则是系统的,具有内部联系和逻辑体系。前一部分的知识是学习后一部分知识的基础,是一环紧扣一环的。掌握不好前一部分的知识,是难以学好后一部分知识的。学习这种知识,不仅需要孩子踏踏实实的毫不松懈的学习态度,也需要具有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由学习生活知识变为学习书本知识。

 生活知识一般是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模得着,能够直接感受到的直接经验。学习和掌握这种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而书本知识则是间接经验,其中大部分是抽象的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高度概括,一般是孩子们没有亲身经历和感受过的。学习这种知识,是需要孩子掌握书面语言,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

 第五,学习任务加重,作息制度严格,生活学习集体化。

 在幼儿园,孩子的学习一般没有法定的作业,作息制度相对灵活,生活的集体化程度也不高;而进入小学后,学习上的要求非常严格,学习任务大大加重,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要求和家庭作业,人人都要毫不例外地完成;学校的作息制度,人人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教育工作是面向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有共同的活动内容,有严格的集体活动准则,人人必须切实执行。这对孩子在心理承受能力、自我克制能力、自觉性和主动性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六,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由管理型变为自理型。

 在幼儿园,老师的分工很细,对孩子的管理照顾无微不至。独生子女在家里差不多都是一家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基本上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少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的能力。进入小学以后,要求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要逐步做到自己独自料理。比如,要自己去上学、回家,不要家长接送;第二天上课需要带什么东西,要孩子自己按课表做准备;老师提出什么要求和布置什么作业,要孩子自己记下来;作业,要孩子独立完成,自己检查、核对、修正等等,这些事必须是要由学生自己完成,不能由家长包办代替。

     上述这些重大的变化,孩子们不可能预料到,他们只能深切地感到不大适应。但家长们必须充分了解,给予高度的重视。如果家长对此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仓促“上马”,打“无准备之仗”,手忙脚乱,孩子很可能陷入被动状况。孩子一入学就处在被动状况,一步跟不上,会步步跟不上,造成恶性循环,事情就麻烦了。

   因此,针对上述变化,家长要采取具体措施,帮助孩子尽快地适应学校的生活,走上小学学习生活的轨道。

《怎样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赵忠心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归结起来,至少面临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环境变了,二是任务变了,三是活动方式变了。这对孩子来说,可是个不小的变化。

刚刚六岁的孩子,实践锻炼的机会少,自我调节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都比较差,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个由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有的很快就适应了,有的可能很长时间也难以适应。久久不能适应,就会延误学习过程,要总是“跟不上趟”,恐怕就会成为落后生。这是家长很担心的事。

为了缩短这个适应过程,尽快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家长必须在孩子入学之前,就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必要的教育和训练,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第一,  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上学的愿望。

有统计显示:最难教的学生是那些没有学习兴趣和愿望的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要调动孩子内在积极性的,只有使孩子向往上小学并且产生“我想学”的心理状态时,孩子才能主动地学习,才能学得好。因此,要让孩子了解小学上课、作业、考试等情况,帮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进而产生上小学的愿望。

第二,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还比较宽松,到小学阶段可就严格多了。在孩子入学之前,家长要针对小学生活的需要,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训练,比如,饮食起居要定时,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吃饱吃好,克服吃零食的不良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做事要严肃、认真、紧张,不拖拖拉拉、马马虎虎;做事要有计划,有条不紊,不仅要讲数量,更要讲究质量、讲究效率。

    第三,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入学以后对小学生独立生活能力的要求要比幼儿园要求高多了,许多事情都要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家长教他们学习生活自理,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要尽量要自己做,不会的事情要学着做,能不让家长帮助的就不要去帮助。要有意识地给孩子灌输“学习是自己的事,必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告诫他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学好功课,独立完成作业,不能指望家长帮助或代劳。

    第四,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注意的品质。

     小孩子的注意力不太稳定、集中,很容易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学龄前儿童注意力稳定、集中的时间也就只有一二十分钟,到小学,每堂课是四十分钟,这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是个“飞跃”,要求大大提高。家长要提前培养、训练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品质包括集中、专心、稳定、持久;听人说话,要眼睛看着讲话的人,不能东张西望,不能心不在焉。这对刚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然而,上课听讲是孩子学好功课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进入知识殿堂的大门。许多经验证明,孩子的功课好不好,往往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会不会听讲,有直接关系。在入学前,家长要在这个环节上多下功夫进行训练。

    第五,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孩子逐步树立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而学习的思想。孩子进入小学,就开始了接受义务教育的过程。要告诉孩子,小学生也是公民,也要和成年人一样承担社会义务,学好功课就是小公民的社会义务。功课学得好不好,这不单单是孩子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家庭的私事,关系到是不是尽到了自己应该对社会、对国家所要尽的义务。家长要及早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以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豪感。教育要孩子认真、按时、独立、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不能“打折扣”,不能“偷工减料”。

    第六,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的精神。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二代”,家里没有兄弟姐妹,身份、地位特殊,在家里享有特殊化的待遇,往往形成特殊化的思想和行为习惯。进入小学以后,严格的集体生活对这些独生子女是一个新的考验。孩子们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高高在上;但在集体生活中,都要无一例外的成为“平民”,都要遵守集体纪律,服从集体利益,维护集体的荣誉,任何人都不能成为“特等公民”。要教育孩子团结友爱,互相谦让、帮助,不要欺负弱小,不能称王称霸,要学会和性格各异的同学友好相处。

    孩子们在集体当中生活,免不了要发生一些矛盾或冲突,孩子们能自己解决的,要他们自己解决;解决不了,还有老师。家长最好不要直接插手,不要“越俎代庖”。家长一插手,往往就会把简单是问题给复杂化了。其实,孩子们还是很宽容大度的,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或冲突,一般不会记仇,一会儿就和好如初。不论你的孩子受了多大的委屈,也要通过老师解决,不要直接找家长“算帐”,更不要直接找学生出气。

    第七,关于孩子上学的物质准备。

     大多数学习用品可以在入学时按老师要求准备,有的用品学校要统一购置。家长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给孩子购置书包、铅笔盒等物品时,不要追求什么“名牌”、“高档”,不要互相攀比,要以美观、实用、耐用为标准,不要买那些华而不实的用品。要知道,家长的攀比思想会影响孩子,使孩子滋长虚荣心。华而不实的学习用品,在学习中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孩子进入小学,学校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文化学习要全面负责,但也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帮助。家长们应准备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学校的工作,与老师共同努力把孩子培养好。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