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亳州花戏楼的“三绝”

 仰止无疆 2021-04-22

      花戏楼坐落在安徽省亳州市花戏楼路北首路东,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未到亳州前,我并不知道亳州还有这么个著名的建筑。到了亳州后,当地的友人竭力怂恿我去花戏楼看一看,说旅游界有一个普遍的说法,到亳州不游花戏楼,诚如到巴黎不到凯旋门,到纽约没看自由女神像,等于没领略一个城市的精、神、气。如真是错过了,那实在是一件抱憾的事,恭敬不如从命吧。

花戏楼原是为纪念关羽而建的关帝庙的组成部分歌台,原本就是一座演戏的舞台。亳州素有“中国药材之乡”的美誉,是神医华佗的故乡。明清时山西、陕西的药商在亳州经营药材时,常在此聚集联络,因此花戏楼又称“山陕会馆”,“大关帝庙”。关帝庙主殿建于1656年,戏楼增建于1676年,清乾隆年间又增添了许多彩绘和雕刻,它以精湛的雕刻艺术、绚丽的彩绘而驰名中外。会馆之所以称为花戏楼,是因为院中花戏楼色彩绚丽、美轮美奂,旧时亳州俗语云:“苏州卖得好头油,亳州看得花戏楼。”

花戏楼有名,在于她有“三绝”。花戏楼“三绝”

第一绝即正门前的两根铁旗杆。每根旗杆重12000斤,旗杆高16多米,直插碧空白云。旗杆分5节,每节分铸八卦幡龙等图案,顶端铸丹凤一只,造型生动,像在引颈长鸣,展翅欲飞。杆上悬铁联一副:“铁杆颂德高千尺,金柱铭勋参九宵。”每杆还分别挂有三层方斗悬风铃,共24只,迎风叮咚作响,清脆悦耳,远远可听。旗杆的绝妙之处在于,如此重量的铁家伙是怎样竖起来的?它如何经受了300多年的风吹雨打和地质变化仍巍然屹立,毫不倾斜?导游在我们众说纷纭的推测中给出了正确答案:铁旗杆先在平地上分节铸造,每一节铸有焊接斗,用长木搭成滑行架,将铁旗杆逐节向上组装,然后再在焊接斗内浇上融化的铁汁,冷却后就一节一节的焊接上了。

花戏楼的第二绝在山门。花戏楼山门是一座仿木结构的三层牌坊式建筑,上面镶嵌着闻名天下的立体水磨砖雕,玲珑剔透,琳琅满目。花戏楼的砖雕属晋派微雕艺术,题材丰富,场面宏大,结构严谨,线条圆润。砖雕吸纳了徽派雕刻工艺,在几厘米厚的水磨青砖面上,透雕成各种飞禽走兽、山水人物,场景处理得极富层次,微妙之处都刻得十分清晰,甚至连人物的头发丝都刻得清清楚楚,真实感、立体感、透视感极强,炉火纯青的技艺使人赞不绝口,方寸之地,展现了大千世界。

花戏楼“三绝”

花戏楼的第三绝是她的木雕。花戏楼的木雕分为普通木雕和大木透雕两种。普通木雕是雕刻中的神品。花戏楼的大木透雕共有三国戏文18出,人物数百个,神态各异,呼之欲出,充满了阳刚之美。

花戏楼“三绝”堪称我国古代建筑的珍品,徜徉并细细品味,着实令人啧啧称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