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线上是展览扩张的一柄利器丨AMNUA在线放送

 南美小白 2021-04-22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微信公众平台“AMNUA视野”在重新开馆前的时间里,精心准备了一系列专栏。展示我馆学术团队近期的研究与思考、学界与思想界的理论探讨、艺术行业与文化工业的最新动态、视觉作品展示与艺术家访谈等。我们将给美术馆的新老朋友们打造一系列精彩的“在线课堂”与“在线工作坊”,继续发挥一个当代艺术机构知识生产与公共教育的社会职能。


线上是展览扩张的一柄利器
王麟


2005年,加拿大青年凯尔·麦克唐纳利用互联网,用一枚特大号红色曲别针开始与人进行物物交换,在近一年的不断奔波交换后,他的曲别针变成了一套双层公寓。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成真的事件,在当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我不会生拉硬拽的把它指认成艺术作品,但不可否认这是互联网生态下成就的一个创意行为的经典案例。
 

2010年,“科技+艺术”的风徐徐吹来。在政府项目补贴政策下,360全景展览和3D虚拟展览所宣称打造的“永不落幕的展览”曾经红火一时;陆陆续续好多美术馆的前台导览电脑或者官方网站上都会有一个数字展厅。风吹过后,现在回头再看,这样的线上展览唯一仅存的一点价值可能就是存档了。


2014年,在没有资金没有场地却又想做点事情的情况下,我曾在微信上发起过“接下来是艺术家的创作时间”艺术项目。这个项目最开始的想法意在讨论策展在非白盒子空间的可能性,以及非物化的艺术创作如何展示。时间取代空间作为每位艺术家创作展示之间的切分,每个艺术家在一天的时间里进行创作并通过微信和网络进行传播。“点赞即是观看,喜欢请转发”是我对此项目所定义的观看及传播方式。微信的出现是促成此项目很重要的契机和平台,它实现了非物化艺术创作的快速传播。
 

2020年,由于疫情的原因,线上展览又开始多了起来。从我能力所及看到的数量有限的线上展览进行分析,由内容和实施方法的角度来讲,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第一种是未能实施的实体展览的线上版,迫于无奈把作品图片及相关文字进行编辑推送;第二种是类媒体编辑策划型,可看做是传统媒体中的专题策划,把某一类型的艺术家作品资料整理形成一个“专题”;第三种是广告推送,它本质就是用于宣传的艺术家个人画册或者博览会图册、拍卖图录的电子版。


从策展人的视角出发,策划一个展览当然要考虑它的展示空间(美术馆/替代空间/网络)属性,它的传播方式和媒介。同一展览在不同的展示方式中势必会有所损耗,所以不能惯性的用线下实体展览的传统思维模式和操作方式照搬做线上展览。线上展览首先基于我们对网络媒介运行和传播机制的认知。线上展览强调既要有话题性,同时又必须是快速的、视觉的、策略的。我所欣赏的一类“线上展览”是基于各类屏幕创作的数字作品,例如自带技术支持所实现的“文化馆”项目、“屏幕间”小程序以及作为网络生态的艺术反馈的“手机玩我”公众号。另外一种可行的方式即类似我在本文开头所举的例子,策展的理念本身就涵盖网络媒介的特性。策展工作不再是一次性的结果,而是将持续不断的在线上完成。由策展人和艺术家共同完成对某一话题的建构,不再刻意的去区分线上/线下,把线上部分作为展览扩张的一柄利器。重要的还是展览本身思考的问题和所呈现的内容,媒介即信息。
 

线上的展览做到严肃思考的同时能够轻松随意的呈现,遵照低碳环保的原则,尽量野性和荒诞,那就太美妙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