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隋炀帝在哪里?

 karlinms 2021-04-22

上卷 第五十一回 第六节:

【原文】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端木持易见解】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隋炀帝。

隋炀帝在历史上,究竟怎么评价这个人,一直没有定论。有人说他功劳大,有人说他一无是处,有人说他才高八斗,有人说他昏聩无能,有人说他好色,有人说他纯情,有人说他打仗厉害,有人说他屡战屡败.......,总之,隋炀帝杨广,在大众看来,是个迷一样的人物。

那么,对于这样一个人,我们应该怎么看?

我先跟大家说明白一点,之所以历史上对隋炀帝的看法很多,不统一,就是因为,不同的人,站的立场不一样,关注点也不一样,所以才会盲人摸象,形不成统一的认识。明白了这点,就知道过去看隋炀帝,绝大多数都是片面的,静止的,不承认矛盾性的。也就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

如果能够以全面、动态、矛盾的分析法去看隋炀帝,也就是说,采用辩证法来看,也就能把隋炀帝看的更透彻了。

隋炀帝,作为个人,他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才学有思想的人;作为社会人,他是统治阶级的代言人,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执行统治阶级的意志,为统治阶级服务,他是被动的,是服从阶级必然性的,是无所作为的,这里的“无作为”是对劳苦大众而言的,对统治者来说,他是“有作为的”,可惜他的作为并未能够挽救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并未改变统治阶级走向毁灭的必然性,所以,这个“作为”,也就好像无所作为了。

他的成长和发展,直到最后灭亡,来自于他自身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强烈冲突,个性自由和社会性必然的对立。

所以,我们必须要从个性和社会性两面来看,才算全面分析法;看到他的个性对社会性的突破与束缚,即辩证关系,才算矛盾分析法;看到他一生的发展过程,才算过程动态分析法。

隋炀帝登基以前,他的个性是受到束缚的,是服从社会性多一些,按社会客观规律办事多一些,所以取得了不少成绩,个人方面的文学成绩,战功上的灭陈,镇压江南起义军事和安抚,都取得无可置疑的成功;登基以后,他的个性得到了极大的张扬和膨胀,无限的权力加速了他的膨胀,所以,他越来越无视客观规律,越来越做错事,越来越失败。到了他的晚年,他忠于彻底丧失社会权力,社会终究不以他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他代表的阶级越来越难以为继了,他和他的阶级一并没落失败,这就由不得他了。

隋炀帝代表着什么阶级呢?首先是地主阶级,其次是地主阶级中的大地主(士族阶级)阶级,再其次是大地主中的北周集团内的大地主阶级。也即是说,他代表的是极少数最反动的统治集团。这个集团(阶级)不断受到地主阶级内部除原北周大地主以外的其他各国(虽然形式上灭亡,但实权还在)大地主,庶族地主阶级(即中小地主阶级)以及外部农民阶级的反抗。到了隋文帝晚年,以及隋炀帝执政以后,他们父子在这个极少数的最反动的统治集团内部,为了争夺更大的势力,也开始了清洗和灭绝运动。导致统治核心的内部矛盾大爆发,也开始了分化瓦解。终于,他们再也无力弥合矛盾,刚刚统一起来的隋朝,就这样不得不再次瓦解了。

历史的规律就是这样,极少数的最反动的统治阶级,他们总是要最终失败的。他们越反动,他们的失败就越快。隋炀帝的失败,就是这个规律的必然性的体现罢了。

隋炀帝为什么要修运河?一是为了军事镇压殖民地(南方的陈国,北方的北齐);二是为了南方物质原材料方便运送到被边的政治军事中心;三是为了镇压全国的农民运动。核心一句话,主要是为了阶级斗争和阶级压迫。

隋炀帝为什么要三次远征高句丽?因为内部矛盾无法彻底消化,他就需要转移矛盾,将阶级矛盾淡化,将民族矛盾上升,发动对外战争,既转移了国内矛盾,又消灭了国内反对者的有生力量。意图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就像蒋介石趋势各地军阀围剿红军一样,借红军消灭军阀,巩固自己的地位。可惜,军阀也不是吃素的,干脆放任农民革命,使自己的部队以留守镇压为名,不用开赴前线。总之,隋炀帝发动对外战争,是为北周集团大地主服务的,是意图消灭地方军阀,巩固自己权力的企图。

隋炀帝为什么要国家仓储,而不拿来救济灾民?因为国家仓储不能动,是为了逼迫农民找地方的军阀要粮食。同时,用这些粮食可以调动地方的农民服从国家的调度,脱离地方军阀,为北周代表的国家服务。所以,这也是由他们的阶级性质决定的。

最后大家可以发现,历史上这些迷雾,在阶级分析的面前,都是清清楚楚的,没有任何可以隐藏的秘密。

隋炀帝修大运河,发动对外战争,敛财收粮而不救灾等等这些看似荒唐的行为,恰恰一点也不荒唐,而是他完全执行着以北周大地主阶级为核心形成的利益集团的政策。这个政策的核心就是打击削弱其他各国大地主的军政经济实权,兼并圈划中小地主的土地,无视农民的死亡威胁和苦苦挣扎。直到最后,他们那个核心的小圈子内部,也开始撕咬分裂斗争起来。

结果,隋炀帝的敌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他也就只能随着他所代表的极少数超级地主一起,被大家给彻底抛弃了。

隋炀帝个人,在历史的进程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写几首诗,做几幅画,找几个女人,生几个孩子,杀几个人或者救几个人,好像都不是啥事儿。如果他代表的阶级还在,他的结局,总不至于被骂的这么惨。可惜,他站错了队,他代表的阶级,再也不可能死灰复燃了。历史不给他重新选择的机会,他的出身,好像也由不得他选择。这真是出身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不过却也是人民的喜剧。他作为一个小丑,终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泥沙掩盖了他的丑恶嘴脸,如果他有幸,能够化作水草,喂食人民的鱼虾,然后带给人们一点欢乐,这大约才算得上把欠人民的债给还了一些吧!

希望以后的人们都有得选择,在有得选择的时候别放弃选择权,站在代表未来的阶级一边,总不至于遗臭万年,被骂的万劫不复,你们说是不是呢?

重要参考文献:

1. 《仓储对隋朝国祚之影响》,张俊飞,江苏教育学院历史系;

2. 《试论隋代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杨蒲林;

3. 《试论隋代社会阶级矛盾的积蓄与激化》,李季平,齐鲁学刊*1988*6期;

4. 《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历史原因》,黄元甫,广西;

5. 试论隋与高句丽战争》,苗威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

6. 《隋朝的门阀士族统治与社会阶级矛盾——论隋亡“起自高祖,成于炀帝”》,晏金铭;

7. 《唐太宗处理阶级关系的思想》,牛致功,史学月刊一九八一年第六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