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表明,当人上了年纪后,合群和不合群,人在寿命上的差别很大

 舒山有鹿 2021-04-22

01

每个人这一生都会为了这样一件事而纠结,那就是合群好,还是不合群好呢?

在一些没有踏足过社会的年轻人看来,肯定是合群最好的,不然自己没有朋友,生活岂不是过得枯燥乏味?

这样的思想,在年轻人的群体中,那是很常见的。因为他们还没有见识过何为人心,何为真正的世道。

可是,当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其实人之想法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

尤其是人被人算计过,谋害过之后,那么这个人的思想觉悟就会更为深刻。另外,他们的想法就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有句话说得很好,毒打过了,你才知道现实。

表层的社会物语会告诉你,还是合群最好,不然你只能是成为孤家寡人,被身边的大多人排挤针对。

而深层次的社会物语,那是没有人会告诉你的。因为这一切都需要人去感悟,去体会,去经历。

其实,合群和不合群,这不仅关乎人之孤寡与否,而且还关乎人之生活和未来。更重要的是,它还关乎人之寿命。

当人上了年纪之后,原来合群和不合群,这人寿命的差别是巨大的。

cb01f12b343a47bca6366c276b5d2127.jpeg

02

说到合不合群对于人之寿命的影响,其实我们应该从中国古代的智慧说起。

中国人最为崇尚的学说,其实就是儒道释三家的思想。

儒家告诉世人,人要懂得行中庸之道,不要过分去走极端,而是要凭着自己的志向和心意去做事儿。

道家告诉世人,人不管什么时候,都得顺道而行,遵循自然的规则,不要被世间的欲望和贪念蒙蔽了双眼。

佛家告诉世人,人要想有福气,要想修道成佛,就得平心静气,保持善念,从念头和内心修起,从而让自己达到更为高深的境界。

这所谓的中庸,顺道,修心,都是如今我们修身养性,涵养福气的不二法门。

就连《黄帝内经》也有言:“持满御神,因时之序,导引行气,安心定气。”

你要想保持精气的充足和饱满,那你就得做到顺着时间,顺着自然,顺着天地的规律去疏导内心的气息,如此你才能够让心安定下来。

而要想顺道,要想安心静气,要想思想达到这种境界,那人最需要做的,就并非是闹闹哄哄,人云亦云,而是置身事外,做到静而守之

静,便是人不合群的开始,也是人修身养性的基本。

以独立之心,做合群之事

03

这世间的许多人,他们总是喜欢为了某些不必要的情况而合群,进而让自己成为圈子里面的不幸者,成为别人手中的木偶。

试想,你总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连些许思考的时间都没有,那么你的静气从何而来,你人生的境界又怎么能够提高呢?

年轻人不安静,那还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他们有青春的朝气,本来就是躁动难耐的。

而到了一定年纪的人要是不安静,丝毫没有静气,那么他们就只能是内心过分急躁,性子过分冲动,头脑满是愁思。

在这个时候,如果这个人外界的圈子还逼迫他一下,那相信这个人就离崩溃不远了。而内心崩溃的人,又何谈能够长寿呢?

修心,这是做人的根本。

现在的很多人都弄错了方向,认为合群才是根本,认为随波逐流才是根本,认为大起大落才是人生。其实,这都是他们错误的想法。

你过分合群,没有顺着自己的内心去活着,那么你的内心就会不安,你的思绪就会混乱,而且你还会被他人所拿捏,所束缚,那你还能安乐常在吗?不见得。

其实,不合群才是人生的常态。因为人之命运,就是以不合群来贯穿的。

阅读,书,喜欢读书的人,奠定了回来,打破

04

曾有心理学家说过,要想保持平衡的内心,不妨好好跟自己对话;要想让心态良好,不妨接纳真实的自己。

我们人就是不愿意接纳真实的自己,总喜欢看着别人去做事儿,从而让自己活成木偶的模样。

你认为木偶的人生真的幸福吗?木偶的人生真的长寿吗?

我们要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木偶,哪管它平时表现得再好,它的人生都掌控在别人的手上,它根本连吭声的机会都没有。

如此,我们就要明白,摆脱合群的人生,摆脱被迫的合群,从而做回自己,这才是长寿之道。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老子有句话说得很好,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当人上了年纪后,就得让内心和行为回到最为原始的状态,别思虑太多,别让欲望太强烈,而是清净守心,为了修养自己的品德而活着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四个字,返璞归真

人孤单地来到这世上,终究还是要孤单地回去的。所以说,人到晚年,还是要做个自由潇洒的人,别去委屈自己而过分合群,这才是长寿的道理。

否则,人不是今天为了圈子而烦恼,就是明天为了群体而痛苦,这不是自己找苦自己受吗?值得我们好好地思考一番。

文/舒山有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