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狗的哪个部位最脆弱,遇到恶犬扑来,该打它哪里?

 网际飞音 2021-04-22

我曾经在农村徒手打死过一条大疯狗,而我却毫发无损,很多人会纳闷:我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我是一个非常爱狗的人,事后也非常自责,由于当时的情况非常特殊:本能求生欲望太强烈,也没顾得上害怕,没想到一条硕大的狗竟然被我赤手空拳打死在地。

可能很多人不相信,其实对于懂狗的人来说,打死一条大狗也不足为奇,如果生活中我们遇到恶犬袭击,如何正确防卫?打狗该打哪里?可能99%的人都不知道。

现在我将给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实践经验,希望大家以后能用的上。

首先要懂得狗的本性

众所周知,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虽然狗比较忠诚,可爱,但是它也有发脾气咬人的时候,非常的凶猛,因此很多人既喜欢狗也会怕狗。

一般情况下,狗是不会乱咬人的,除非你触犯了它的底线:比如侵占了它的地盘、抢夺了它的食物,或者故意招惹它,而导致它不得不发脾气攻击你。在没有狗主人保护的前提下,狗一旦发起脾气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更可怕的是,如果遇到那种没有栓绳子的大狗,那你就可得小心了,尤其是在农村或者工地大院里面,到处是危机四伏,因为这种看家护院的大狗是非常凶猛的。

当你突然踏入到它的地盘,还没等你反应过来,就会被它突然袭击,冷冷的扑过来咬你一口下去,估计没被咬死也会被吓个半死

虽然人类在远古时期,曾经驯化了它,但是狗的天性还是非常野性的狗和人的性格一样,也有不同性格和脾气,对于不熟悉的狗,我们平时不要随意乱招惹它,一定要适当的与它保持点距离为好。

如何正确防卫狗的袭击

01、狗的天性是狩猎的,遇疯狗袭击千万别跑,跑了会激发它狩猎的野性

遇到狗袭击,百分之百的人都会因为害怕而逃跑,其实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甚至会害了自己,那我们如何正确做?

首先,我们的第一反应千万别害怕,因为狗也是非常聪明的,它有时候能看懂人的内心,往往你越害怕,它就越凶,所以我们要学会假装不害怕,让它看不出破绽。

其次,当你不害怕时候,就别瞎跑。依照狗的天性来分析,你一旦跑了,它肯定会追你,你跑的越快,它追的越凶。当它追到你,扑过来咬住你时,狗牙往往是无情的。况且正常人一般是跑不过一条狗的,所以跑还是趁早放弃吧。

在这里我们要和狗玩点心理战,我们要给狗传达一些心理条件反射,让它知道我不害怕:尽管它不停的对着你嘶吼着,但是你不动的同时,它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它也害怕人,毕竟人在这个世界上占着主导权。

所以面对狗的袭击时,你一定要胆大起来,千万不要撒腿就跑,跑了你就输了。

02、和狗对峙中,咱们千万不要与它有正面冲突,要学会斗智斗勇。

我们在和狗交锋时,千万不要身子正面对着它,一定要侧身对着狗:这样主要是为了防止它袭击你时,你能迅速躲闪,别看这小小的动作,可能在千钧一发之际起到扭转乾坤的局面。

狗虽然凶猛,但是它的眼睛却是它的软肋侧身防备狗的攻击时,眼神一定要死死的盯着狗的眼睛,有可能让你占据上风。

狗是最怕人盯着它的眼睛,如果你长时间死死盯着它的眼睛,一方面会让它感觉不适,另一方面会让你眼神更具有杀伤力,你要不停的的观察狗的眼神变化。我曾经见过狗惊恐的眼神,真的和人的眼神一样,从那时候我才知道狗害怕时也会从眼神中表露出来,况且狗本身也是怕人的。

再者就是如果你长时间盯着狗,会让它集中注意力,能起到聚精会神,会让它内心情绪从激动想咬你突然变成情绪稳定,眼神会随之变得温和起来,这个时候你得乘热打铁了。

所谓趁热打铁是给自己更多的自我防备做保障,你一边死死盯着它,一边试探性的立即蹲下身子拿“家伙”(至于有没有能用的“武器”不重要,但是一定要做蹲下捡东西的这个动作),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呢?其实主要是起到震慑作用:常言道,狗最怕人蹲下,这个动作会让它认为你可能要找武器攻击它,通常情况下狗可能会被这个动作所震慑,甚至落荒而逃。

03、在遇到狗袭击时,任何地方都是“武器”,只是你不知道

一条非常凶猛的大狗攻击你时,仅仅靠我们赤手空拳对峙,打倒它是件很难的事,就算是那种身强力壮的人,与狗搏斗也会两半俱伤。

为了更好的防卫,在千钧一发之际,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找“家伙”,一方面用来防卫狗的攻击;另一方面是起到震慑作用,因为狗最怕人手中有“武器”,而人一旦有了武器,底气会更足,获胜几率会更大。

我们通常遇到狗袭击时候比较紧急,往往处的环境都不可预测,在这个时候如何找到对付狗的武器?万一找不到武器呢?

只要是能用的上的东西都可以拿着,有啥拿啥,手不要空着为好,但是一定要记住:最好是能拿到比较长的和坚硬的“武器”来防身。为什么要挑这两种呢?一方面是因为长的武器能控制狗的攻击距离,防止它近身咬到你;另一方面是硬的“武器”打击它,更让它有疼的效果。

比如长铁棍、长木棍,或者是铁锹、石头、砖块等,这些东西可以捡起来防身,效果最好。

如果身边啥都没有怎么办?教你一招小技巧。

如果是男士,身上有皮带的话,可以把皮带抽出来进行防身,皮带头抽过去的威力还是挺大的,能打懵一条狗。如果是女性,身上有跨包的话,可以用包绳拿在手上,包头来防身,控制狗的距离,尽量多和狗对峙,增加求救的时间,等路人来支援。

在这里需要补充一个关键点:不管拿武器或者拿皮带什么的,千万别让狗咬住它,咬住它你想拽肯定拽不动,弄不好被它夺走了,你手上啥防卫东西都没有,那就完蛋了。

如果身上啥“武器”都没有,就先防守吧,多多磨蹭时间,它如果真扑过来,你要会躲闪,躲闪的同时要抓住机会用脚进行攻击吧,脚比手长,有时候能控制住距离,脚上因为有鞋子的保护,比起手来会更有“杀伤力”。

04、如何用“武器”来防卫狗、控制狗?一个小技巧让你转危为安。

就如上述所说,当我们拿起身上的“武器”时,一定要学会控制住人与狗的距离,不让狗近身。随后一个动作能让你转危为安:比如拿“武器”要始终对着狗头,它头在哪里看,你手中的“武器”紧紧对着它的头。

主要目的是:把它的攻击注意力集中到我手中的武器上,这个时候它会把攻击目标由人转变成手中的“武器”。

其次,你控制它不让它靠近的同时,也尽量不让它咬住你的“武器”,如果用“武器”攻击它时,手上“武器”挥舞过去一定要迅速击打过去,切勿攻击动作犹豫不决,也千万别用武器在它眼前试探。

主要是为了:防止攻击它时,不让它咬住你攻击的“武器”同时,也属于你自身攻击后的防守保护。

只要你紧紧的握住手中的“武器”,与它时刻保持住距离,不让它靠近伤害你,相信很快的时间内,它会找机会落荒而逃。

05、遇到恶犬扑来时,我们该打它哪里?

这个问题是此问答最关键的一个点,如果之前说的那些震慑不到狗,那么现在说的这个点,是与狗开始真正的生死较量了。

通常情况下,如果有一条恶犬像你扑过来时,你肯定首先想到的是攻击它的头,你会认为它的头是要害,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我只能说你太小看狗头的坚硬了。

在狗的身上,因为要攻击猎物,首当其冲狗头是最坚硬的,我们平常常说的一句玩笑话:打烂你的狗头”,就很鲜明的说明狗头是如此的坚硬,所以我们不要以硬碰硬来攻击狗头,要不然得不偿失!

其次,我们不要打狗的腰和背,因为那里也是比较坚硬的,狗腰和背就像是狗身上的盔甲,你打过去它基本上对它没太大摧残效果,甚至更能激怒它。

那么很多人肯定纳闷了,狗头和腰背都不能打,狗的软肋到底在哪里呢?先不要着急,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狗的要害位置,可能会一招毙命。

当我们找对了它的要害位置,往往会事半功倍!众所周知,动物都会有扬长避短的天性,狗也不例外。狗头虽然很坚硬,但是它也有致命要害地方:狗头上的太阳穴。

狗的太阳穴位置:在眼睛与鼻子中间有一个三角区域。如果能找准这个位置打过去,赤手空拳两三脚就能把狗打懵,甚至打死。

如果专门打这个位置,还是风险比较大的,因为这个区域空间范围小,打中几率比较小,一旦失手,后果还是挺严重的,所以我们最好别冒这个风险为好。

当然,除了太阳穴外,狗的肚子还是挺“虚”的。一般情况下,狗的腰背比较坚硬,狗肚很少显露出来,其实那里是它的身体最虚的位置,而且打击空间也大,我们可以等狗扑过来时,抡起“武器”从下往上对准肚子打过去,狗的反映可能会哀叫一声,因为那里疼,所以会把它打跑。

所以打狗要打狗肚,那里是它的最弱的地方,而且打击范围也比较大,容易成功。如果没有“武器”,用脚踢过去,也会对它造成致命伤害。

之前文章开头我提过的曾经赤手空拳打死过一条大狗,也是因为当时穿的大头皮鞋,两脚踢到狗肚上,狗被踢的疼得哀叫,还不忘扑过来咬我,为了防止它咬住我,我又连着狠狠地补了几脚,没想到它瞬间倒地抽搐咽气,如果不是无意中那几脚正中要害,估计我的下场会很惨!从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狗的要害竟然在狗肚。

总的来说

虽然本文讨论过狗的要害位置,仅仅是针对与生活中遇到的那种疯狗咬人现象,情况逼不得已时,尽量把它吓跑为好,千万别动手打伤它们。毕竟这个世界上,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我们一定要爱护狗,保护狗。

狗咬人的现象虽然在我们身边发生过,但是还是非常少见,曾经看新闻上报告过一条这样的新闻:由于流浪狗咬人而导致周围人开始肆意捕杀流浪狗的报告。

其实针对这一现象褒贬不一,希望大家别以偏概全,造成这种现象的根因还是由于人类,目前有大量的流浪狗没有人看管照顾,这些都因为很多不负责任的人抛弃了狗而导致他们在外流浪。由于没人看管而胡乱繁衍生殖!甚至吃不饱成为了疯狗,到底是人类爱狗,还是想把狗逼上绝路?这些需要大家好好反省深思!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能看管好自家的狗,让它不伤害到他人,也能看家护院,更不要抛弃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