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次,我们来聊聊中药里“三黄”的黄芩!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04-22


我们医院研制的冰樟四黄膏制剂

主要用于早期瘀肿疼痛等

这次,我们来聊聊中药里“三黄”的黄芩!

这次,我们就来聊聊组成成分的黄芩

这次,我们来聊聊中药里“三黄”的黄芩!

历史沿革与变迁: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云:“生秭归川谷及冤句。”冤句即今山东荷泽县。陶弘景云:“秭归属建平郡,今第一出彭城(江苏徐州),郁州亦有之,圆者名子芩为胜,破者名宿芩……惟取深色坚实者为好。”《新修本草》云:“今出宜州、鹿州(陕西中部)、泾州(甘陕交带处)者佳,兖州(山东兖州)大实亦好。”《图经本草》云:“今川蜀、河东、陕西近郡亦有之。”古代黄芩主产地主要在于甘肃、陕西一带。黄芩古代已分有子芩、枯芩(宿芩)两种,《本草纲目》云:“宿芩乃旧根,多中空,外黄内黑,即今所谓片芩……,子芩乃新根,多内实,即今所谓条芩。”

一、黄芩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河北等。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采收,以生长三四年的最合适,太小的质量不够,年限长的则空心较大。将根挖取后,去除地上部分及泥土,堆在场上,闷一二天使其反潮,发散水分,待外皮稍干,就开始撞皮。撞皮须在晴天下进行,要随撞随晒。切忌撞至中途便堆放起来,以免变质,撞后再晒至全干。

这次,我们来聊聊中药里“三黄”的黄芩!

▲黄芩

经验鉴别:根呈圆锥形,常扭曲不直,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有扭曲的纵纹或不规则的网状纹,根头部粗大,呈喇叭状,顶端具茎痕或残留短圆柱状的茎基,质坚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的中心常呈棕黑色的枯心,习称“枯芩”。若根条壮实、断面无空心者称为“条芩”或“子芩”,气微、味苦。

这次,我们来聊聊中药里“三黄”的黄芩!

▲黄芩(枝芩)

这次,我们来聊聊中药里“三黄”的黄芩!

▲枝芩表面观

这次,我们来聊聊中药里“三黄”的黄芩!

▲枝芩断面观

这次,我们来聊聊中药里“三黄”的黄芩!

▲黄芩(枯芩)

这次,我们来聊聊中药里“三黄”的黄芩!

▲黄芩纵切片

二、家种黄芩

来源:同黄芩。

产地:主产于山东及河南,为栽培品。

采收加工:种植二年后采收,挖出根,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晒干,撞去外皮。

这次,我们来聊聊中药里“三黄”的黄芩!

▲黄芩种植园

经验鉴别:形态与野生品有较大的区别,呈长圆柱形,多为单枝或有分枝,长8-15cm,直径0.6-1.5cm。根头部膨大不明显,表面呈暗黄色,稍带绿色,较光滑。质坚实,断面实心,呈黄色带绿色,苦味较小。

三、滇黄芩(非正品)

别名:云黄芩。

来源:唇形科植物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 C.H.Wright.的根。

性状鉴别:呈圆锥形的不规则条状,常有分枝,表面黄褐色或棕黄色,常有粗糙的栓皮,有皱纹。断面显纤维,鲜黄色或微带绿色。

这次,我们来聊聊中药里“三黄”的黄芩!

▲滇黄芩

四、甘肃黄芩(非正品)

别名:小黄芩。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甘肃黄芩 Scutellaria rehderiana Dieis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如火柴枝大小,长3-7cm,直径为0.2-1cm。表面可见棕褐色厚粗皮,具深纵沟纹及灰色和棕褐色组成的不规则的快状或交织样纹理,质硬而松脆,易折断,断面多不规则裂隙或呈层片状,有的中心具白色的髓。气微,味苦涩。

这次,我们来聊聊中药里“三黄”的黄芩!

▲甘肃黄芩根

这次,我们来聊聊中药里“三黄”的黄芩!

▲甘肃黄芩根断面观

这次,我们来聊聊中药里“三黄”的黄芩!

▲甘肃黄芩根表面观

这次,我们来聊聊中药里“三黄”的黄芩!

▲甘肃黄芩根茎表面观

五、粘毛黄芩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粘毛黄芩Scutellana viscidula Bge 的根。

性状鉴别:本品多细长、圆锥形或圆柱形,长7-15cm,直径0.5-1.5cm。表面与黄芩相似,很少中空或枯朽。

这次,我们来聊聊中药里“三黄”的黄芩!

▲粘毛黄芩

六、品质评价

黄芩以色金黄,条粗大而内心充实,枯心少者为佳。野生品优于家种品,野生品中习惯认为河北承德地区所产的“芩王”质量最好。山东产的子芩条均匀,结实不空心,质量亦佳,空枯大或空破成瓣者质较次。家种品中各地所产其质量差距亦较大,主要是其所含有效成份黄芩苷高低有时甚为悬殊。

七、说明

⑴ 黄芩来货家种居多,由于栽培时间短,直径多不符合药典标准。不收就没卖的,直径符合的太贵不好卖,因为其他家都卖图2那样的。只能不收太细的(如图3)和发绿的(如图4)。

⑵ 黄芩饮片加工要煮或蒸,目的是防止变绿。可药典饮片性状却说切面可以是黄绿色,那么图4的是正品还是劣品?我们一直是当劣品处理的。

这次,我们来聊聊中药里“三黄”的黄芩!

图1 黄芩(野生)

这次,我们来聊聊中药里“三黄”的黄芩!

图2 黄芩(家种,直径不够1cm)

这次,我们来聊聊中药里“三黄”的黄芩!

图3 劣黄芩(家种,多数直径不及1cm)

这次,我们来聊聊中药里“三黄”的黄芩!

图4 劣黄芩(断面发绿)

八、功效应用

药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⑴ 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

⑵ 肺热咳嗽,高热烦渴。

⑶ 痈肿疮毒。

⑷ 血热出血。

⑸ 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热泻火、解毒宜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酒炙用,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药理作用:黄芩煎剂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阴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黄芩苷、黄芩苷元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并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具有显著抗过敏作用。

收藏
举报
0 条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