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斋拾遗】于半仙观天摸鱼穷乞婆食骨孕龙

 宋都纸画博物馆 2021-04-22
这是一个发生在朱仙镇的真实故事,很多老人家都曾说过,它是关于鱼化龙化龙的传说。
  相传,元朝时候,在朱仙镇西南有个于砦村,村中有一个道行很深的风水先生,人称于半仙,那于半仙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阴阳八卦无一不精,是远近闻名的相地先生,白天他给人算卦相地,夜晚尤其喜欢观测星象,有一天他夜观星象,看到紫薇星照临,就在村子东北的沙岗上,第三天他又到沙岗洼地仔细观测,只见这里,四周高中间底,在盆地中间隐隐约约现出一条紫色的蛟龙,那蛟龙摇头摆尾,要直冲上天,无奈冲了几次不能成功,一团紫气直冲宵汉,于半仙观测后认真推算了一下,以测了一卦,卦象龙潜沙荒,知道是帝星被困,此时如果捉到那龙,自是不得了,于是他叫起几个儿子,告诉他们,要去捉鱼,三个儿子拿着鱼罩(竹子编的,园行,用来捉鱼的工具,使用时人拿鱼罩在水中,看到大鱼,将罩坎下将鱼罩着,再用手捞出大鱼。)
  当时正是正午,娇阳似火,于半仙领着他的儿子们来到沙岗上吩咐他们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一罩接一罩的往中间挤,不可少坎一罩,于是,他爷几个就干了起来,他的孩子很孝顺,,自然要听老爹的话,可是沙地那么大,一下下罩下去,也太难了老大有些不耐烦了,把鱼罩一摔说道:伯,不是我说您,这大响午头,您领俺们在这沙岗洼哩捉啥鱼,这连一滴水都没有,咋可能会有鱼。
  “让你坎,你就坎,那有这么多费话,快点要到午时了,于半仙没好气的催促道。
  另外两个儿子心中也很不乐意,但看到大哥碰了一鼻子灰,也不敢再说什么,就这样爷四个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用鱼罩一下连一下的坎着,这是一遍沙窝地,连点水星都没有,却有人在此要捉大鲤鱼,说出来是认谁都不会相信的。
  但是,有些事就那么怪刚到正午,他们的包围圈也缩小到一米左右,于半仙的大儿子面带饥笑,正要开口报怨,却听见老二的鱼罩里传出了扑藤扑藤的声音,老二兴奋地喊道,逮住了,他伸手进去,竟然真从鱼罩里提出一个有二斤多重的大鲤鱼,于半仙一见,急忙上前脱下自己的外衣,把鲤鱼紧紧包住,抱起就走,一边走一边说:“快点走,快点回家”。
  三儿子一见鲤鱼兴奋异常,一面急忙收拾起与众鱼罩,一边快步赶上于半仙,“伯,咱今个还真有口福,回家去让她妯娌收拾了,咱爷几个喝一杯可好”,于半仙一看又是大儿子,不免好气,干活不下力,瞅见好吃的到是挺拈记,他一瞪眼睛喝道:“走你的路,不说话别人把你当哑吧”,
  大儿子见讨了个没趣,也不再说话,爷几个加快步伐,很快到了家里,一进院他争忙奔进厨房,一边走一边说,快点让他们妯娌赶紧烧上一锅开水,等到厨房媳妇们已烧了水,于半仙把鲤鱼从衣服里拿出来揭开锅盖,直接放进去,嘴里又念念有词,那鲤鱼在开水锅中扑藤,势要冲破锅盖出来,于半仙急忙上去用双手紧紧按住,嘴里唠唠叨叨的讲了一通,慢慢的鲤鱼不扑藤了,可能是烫死了,于半仙这才松了口气,放开手,这才赶到钻心的痛,双手被热气腾的红呀呀的,他急忙把手放在冷水中冰着,吩咐三个儿媳妇,把这锅鱼汤炖上两个时辰,你们三分吃了,连汤带肉,一点都不许剩。
  吃过午饭,于半仙打破多年养成的习惯,也不睡午觉,搬了把椅子坐在厨房门口,对三儿媳说:“我就在这坐着,你们仨炖好了吃肉喝汤,不许剩一点,也不许给他们吃。”
  仨媳妇面面相觑,说不出老公爹咋会这样,但是有他老人家在门口看着,自然是不敢偷拿给自己老爷们吃,特别是老大,起开始他怎么也不想信会在沙窝窝里捉到鱼,等捉到了他就想尝尝这沙窝窝里捉到的鱼是什么味,怎奈老爹不许他吃,好不懊恼,因此给自己老婆说,等那鱼煮熟了,给他带点出来,”谁承想,老爹如今坐在这要看着他们吃,仨媳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动手,于半仙看出他们不好意思当着自己的面吃。就把椅子搬到门外边,反手把门带上说:“这下你们安心吃吧,要连骨头带肉一齐吃,肉汤也要喝完,一点不许剩,剩一点都不许走。”
  三媳妇看老公爹坐在门口,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其实谁都不想吃,于家富足,并不缺吃食,况且这个鱼是从沙窝里捉到的,连洗也不曾洗,直接放在开水中煮的,又没有添加佐料,看着这样一大锅鱼汤,三媳妇不仅皱了眉。过了一会,大嫂拿起勺子,舀了点汤尝了尝别说挺鲜的,说着她舀了一勺,递给老二家的说二妹子,你尝尝,老三家看俩嫂子喝汤都说好,便也舀着喝了于是她们天绐吃喝起来,于半仙听见几个儿媳妇吃了鱼肉鱼汤,心中不免高兴起来,心说这下好了,自己冒着受天遣的风险得了这紫微龙脉,只要媳妇们吃下肉,喝了汤再把骨头吃下去,定会孕育出一朝人王帝祖,从此天下太平,总强似如今受这胡掳的鸟气,也许是上了些年岁,这以跑了大半天于半仙终于支持不住,在椅子上打起盹来。
  此时,在厨房屋里,仨媳妇子已经把鱼肉挑吃光了,上面的轻汤也喝没了,大嫂看着剩下的鱼头,鱼骨,鱼筛等这些污秽之物想想这鱼没有洗都煮了,挑着吃点肉已经很免强,如果再吃这些无论如何都吃不下去,于是她指着这些对两兄弟媳妇说:“我吃饱了,剩下的你们吃吧。”
  那俩媳妇心中也是嫌那些鱼杂脏,看都不想看,那能吃呢,俩人扭过头说:“大嫂要不趁着这会老爹爹迷糊了,咱把它刮出来泼出去算了,”二嫂把住门缝一看,于半仙这会子当真睡着了,催着老大家的说。
  “你说的轻巧,一会爹醒了,看见咱泼出去的东西还能轻饶咱那,这会子想吃家法嘛。”
   想想于半仙平时治家甚严,这会子若犯了家法肯定不会轻饶的。仨媳妇正在发愁的时候,听见外边有人叫乞:“大爷,大娘,行行好,给口吃的吧,”大嫂推开后窗,伸头出去一看,在自家后院门边,有的贫婆正有气没力的哑着嗓子叫乞呢,她一见大喜,忙招手唤那人过来,那人端起破碗,拄住棍子走到窗下,大嫂将那半盆鱼杂和剩下的裹着泥沙的汤饭一齐递给她说:“我们家中饭剩下点菜,你要不嫌弃就拿去吃吧。”
  这个贫婆年岁并不大三四十岁的样子,穿的破衣罗索的,接过盆来,一看是鱼汤,那里还管它有没有泥沙,捧起饭盆咕嘟啫,一气喝了个净光,喝完汤,她又抓起鱼杂,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的那个香啊,看的这仨媳妇目瞪口呆,“大嫂,鱼杂那么好吃嘛”,老三家的嗫嚅着问,“哼哼,你要是几天不吃饭,看到吃的说不定比她都下三,”大嫂撇着嘴说,看样子她有好几天没吃过饭了,赶是饿坏了”,老二媳妇同情的说。
  这时那贫婆吃完了饭,将菜盆递还给大嫂,连声道谢,大嫂急忙接过盆“你快点走吧,一会让人看见了不好,”一句话没说完,只见老公爹阴着脸看着她,吓得她急忙转身躲了出去,于半仙伸头从后窗向外一望,看见一个妇人刚刚转过街角,顿时只气得大叫,你们都干些啥事,把脚重重地跺了几下,转身走了,一边走,一边气哼哼的自己冒着犯天遣的危险,本想着为老于家留下龙脉,没想到确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到了第二年,于半仙的仨媳妇怀胎生下三个虎虎生威的小孙子,这才让于半仙心情有了些好转,但尽管如此,于半仙的身体却一年不如一年,眼看着就要不行了,他把仨儿子叫到床前嘱咐说:“早年捉到的那个鲤鱼,是个即将飞升的真龙,我本要取它以壮咱家血脉了,你们却让与了他人,只取得些皮肉而已今我死后,务必将我葬天村前路边的盐咸坑中,切记,切记。”
  于半仙死后,他仨儿子商议说啥也不能把老爹葬在那里,如果那样,这儿子们的脸都丢尽了。
  于半仙的儿子们为他另选了风水宝地,风光大葬,过了些时,这天有个妇人带着一个男孩子来到他们村子里讨饭吃,那天气不太好,刮着大风,冷得很,当他母子走到盐咸坑边时,妇人突然腹痛难忍,蹲在地上起不来了,这小男孩虽然只有六七岁的样子却极是懂事,他看母亲如此痛苦,急忙前去村前庙里求人搭救母亲,等小男孩领着人回来时,却不见了母亲,刚才的盐咸坑也已被风沙填平,并且形成了一个土堆,母亲的衣带依稀还能看到,小男孩子
  痛苦难当,拚命去扒土堆,想把母亲扒出来,几个大人也急忙上前帮忙,真耐是那沙土好象永远也扒不完,庙里的老师父看着天渐渐地晚了,就拉起孩子对他说:“孩子别扒了,这就是天意,你跟我回去修行吧。”从那以后,那个孩子就在庙中修行,后来投奔红巾军,建下了不休的功勋,说到这里,我想你该猜着我说的是谁了吧,那就是朱洪武,老辈子人都说,他是因为母亲在我们村吃了龙骨才打得天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