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港土坑:风再起,残垒又春归!

 鹭客社 2021-04-22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泉港位于泉州北翼,与莆田隔着一个湄洲湾。

湾西是泉港,湾东是莆田。两者共享一湾江水。

前阵子,我说泉州的围头湾一带与厦漳极为亲缘,现在到了泉港,感觉泉港与莆仙也极为亲缘。

根据《海峡都市报》的文章得悉:1404年(明代),莆田刘宗孔率家西迁土坑。明清时期,在刘氏家族的持续努力下,村里渐渐形成以祖祠为中心,以40多座古厝为基础的古厝民居群。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刘百万!

清代乾隆年间,刘氏家族的刘端弘(俗称“刘百万”)因从事海上贸易,拥有一支包括二十艘三桅洋船在内的大船队,船队过台湾、下南洋、闯东洋,风光一时。此外,刘百万长子刘建珍、堂兄刘瑞山也分别拥有十多艘同类船只。

一个小小的土坑村,竟然曾经拥有如此规模巨大的海上航运力量。

在刘百万等人的努力下,土坑村最终形成了以屿仔壁港为依托,以“厦门口市”码头为主要货物聚散地的繁华港市。

土坑的刘百万让我想起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坊间流传、家喻户晓的林百万。林百万原名林芳德,字简卿,号仁圃,生于1688年,死于1758年,刚好也处于清代康乾时期。

当时,马巷属于泉州府同安县。

泉州府南北两位“百万”都为富有仁,都重视教育,都重视行善,有趣!

 

此外,马巷有座“梳妆楼”,土坑有座“绣花楼”!

宋元明清,泉港与马巷此类的泉头泉尾边区地带,其海上贸易情况如何,显然值得我进一步的了解!

可惜的是,太过匆忙,土坑只是管窥一斑。

 

等下次再去,细细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