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学记‖055. 随缘执我量为非
——《八识规矩颂》学记之二十三 第七识颂 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 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 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 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 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行我恒摧。 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 “随缘执我量为非”,“随缘”就是随所缘缘,第七识它随它所缘之缘,即第八识,缘第八识时,就执着它是我。但是,第八识也是生灭变化的,所以“量为非”,能缘虑的是“非量”,不是“正比量”,更不是“现量”。 “我”是主宰的意思,在唯识学说中有两个我,“补特伽罗我”和“法执”,所以《百法明门论》中有两个“无我”,“言无我者,略有二种: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 补特伽罗又作富特伽罗、弗伽罗、福伽罗,译为人、众生、数取趣、众数者等,指轮回转生之主体。数取趣,意为数度往返五趣轮回。“趣”也可以解释为“果报”。“数取趣”,不断地有果报,不断地生死轮回。而得果报的主体就是“我”,这个在生死轮回中不生不死不灭不坏的就是“我”,也叫“补特伽罗我”,也就是第八阿赖耶识。第七识执着第八识就是这样的我,但第七识是沉默的,它不会说话,由第六识、前五识表达出来。相对应的就是法执,我执就是将补特伽罗认为是固定不变、有实体者,而法执就是将所有存在(法)之本质认为是固定不变、有实体之物。这个法,其实也是第八阿赖耶识的变现,但第八识它也是因缘所生法,并不是真常不坏。但第七识认识不到,便执着它有真实性的法。我执,是“烦恼障”,因为执着有我,所以生出贪心、瞋心、疑惑心、高慢心,衍生出各种烦恼。(公众号:潜真堂) 法执,是“所知障”,因为执着第八识,也就是执着一切法都有真实性,有这样的执着,就是本来意义上的所知障。现在,所知障这个名词的意义也在不断引申,我们所知道的一切知识都会成为我们进一步认识的障碍,现在也称为“所知障”。烦恼障障碍我们不得涅槃,我们能感觉到。所知障让我们认识不到法界的实相,这个障我们还感觉不到。这两种执着其实都特别微细,有由分别而生的,有俱生而有的。第七识的二执都是俱生的,不是分别的。第六识也有这种毛病,但第六识的二执两种都有,也有分别的,也有俱生的。第七识“随缘执我量为非”,它执着于错觉,认为有个我,所以是“非量”。部分专辑链接 《南湖传习录》、 《推手践习录》 《南湖传习录》番外篇、《读经》
《潜修集》 、 《笃学记》 《事问集》 、 《共修集》 《读史札记》 、 《论语漫言》
《年轻时代》、《水云笺》 《雷法修缘》、《中医医案》 视频专辑: 打坐与动功、太极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