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6周)

 读书和做人 2021-04-23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八佾第三

3.1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禘,di,4声,是祭族姓所出的祖先,如姬姓祭黄帝,姜姓祭炎帝,赢姓祭少昊。

帝,是祖神,它与“蒂”“嫡”有关,是老祖宗的老祖宗。禘,就是祭帝,属于古礼中的郊祀。

禘祭包括很多环节,灌礼是其中第一步,是将香气浓烈的酒洒在地上,以示迎神。孔子说,禘祭自灌礼之后的每一步,我都不想看了。

朱子讲,禘是天子之大礼,鲁国行禘,已属非礼,灌仪时尚存敬诚之意,此下便懈怠流于形式,故孔子不想观看了。

3.11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禘,就是祭帝,属于古礼中的郊祀。帝,是祖神,是老祖宗的老祖宗。

孔子大言不惭,他看不惯别人行的禘礼,于是就有人问他,那你说说禘礼该怎么做?

“不知也”,孔子对于他不满意、忌讳、不愿回答的问题,经常这么说。是真不知还是不愿意说,只有他自己知道。

古人认为,国家是由对祖先的祭祀来维系。祖先,往上追,追到头,是所谓帝。祭帝,对延续国家命脉,有象征意义。

孔子说,懂得禘礼的人,就像缩天下于手掌。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其掌。后世常以“指掌”比喻简单明了。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不管你信与不信,“科学”给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信仰”不同,它给出的结果与你信与不信、信的程度直接相关。

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信则祭,不信就别祭。祭就信以为真,祭鬼如鬼在,祭神如神在。

孔子说:“如果我没有参与祭典,找别人代替,那是不算的。”

3.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名贾,身份是周王孙,在卫灵公跟前做幕僚。

“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这是当时的歇后语,相当于今天的“县官不如现管”。灶是灶神,和人关系最直接;奥是室内的西南角,是主人所居,最尊。王孙贾问孔子这句话怎么讲?

孔子说:“这句话是不对的。奥尊于灶,天尊于奥,如果是天降罪下来,媚于奥或媚于灶又有什么用呢?!”

人行正道,而不是临事抱佛脚,给这个烧香、给那个磕头。

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夏、商、周三代是孔子眼中的“现代史”和“当代史”,是华夏文明的“根源”。周礼沿袭夏、商,有所损益。夏、商之礼比较简陋,周礼则“郁郁乎文哉”,孔子更喜欢周礼。

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郰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这里的太庙指的是鲁国的祖庙,即曲阜的周公庙。

郰,zou,1声,地名。孔子的父亲曾做过郰邑的邑大夫。

当时孔子已有知礼的名声,但是入太庙,还是每事问于他人,以至于有人怀疑他到底是不是像传说中的那样懂礼?孔子听说了,说这正是礼也。就是说我知道这事情按礼制、按原则应该怎么做,但是也要同别人商量,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具体问题也得具体分析,而不能独断专行,不能僵化固执,这正是礼的要求。

3.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射,指射礼。皮,指箭靶。射不主皮,是指不射穿箭靶。

孔子的意思大概是说,射礼重要的是礼,而不是射,不是军事上的比武,重点不是谁能射穿箭靶,而是比准头,因为参加射礼的人的力道不一样,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饩羊,xi,4声,是杀而不烹的生羊。

朔是指阴历的每月初一。祭庙叫告朔,听政叫视朔。

东周时期,每年秋冬之交,周天子要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诸侯接受历书,藏于祖庙,每逢初一,要杀一只羊,祭于祖庙,然后回朝听政。

孔子时期,告朔之礼久已不行,但有司仍供羊于庙,徒具形式而已。子贡觉得是浪费,想把羊撤掉。孔子不同意,说你心疼羊,我心疼礼。如果连羊也撤掉了,这个礼就彻底废了。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臣事君,要忠心,要贴心,要尽心,想其所想,想在他的前面,做到超出他的预期,甚至献出生命去维护他,这都是“礼”的要求,是做臣子的本分,但是在别人看来反而会认为是在拍马屁。

3.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鲁定公咨询君臣相处之道,孔子对答:君主对臣子提要求不能想怎么提就怎么提,要求的内容和提要求的方式都应该遵守“礼”的要求;臣子侍奉君主首要的标准就是忠诚,不问你能力有多大,忠诚于君主才能为君主所用。

3.20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jū》是《诗经》的第一篇,是一首典型的情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孔子认为,礼的重要性全在于节制,节制的目的是适度,知行知止,适可而止。

“乐”要节制,不节就会流于淫;“哀”也要节制,不节就会失于伤。《关雎》这篇文章作为《诗经》的开启,很得孔子的赏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