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远物静 – 弘仁书画合璧册

 群鸿戏海 2021-04-23

「渐江喜仿云林,遂臻极境。江南人以有无定雅俗,如昔人之重云林然,咸谓得渐江足当云林。」– 周亮工《读画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图片)

曹仲英先生「默斋」藏古代书画

弘仁 《书画合璧册》

设色纸本 十九开册

各18.7 x 13 公分

估价:45,000,000 – 55,000,000 港

展览:别有天地─曹氏家族藏17世纪中国绘画,洛杉矶郡立美术馆,2016年8月7日至12月4日

著录:

1) 达受,《宝素室金石书画编年录》,下册,页六

2) 黄宾虹,〈僧渐江之高行〉,见《黄宾虹画语录》,1961,页179-180

3) 汪世清、汪聪编,《渐江资料集》,〈山水册〉,1984,页115-116

4)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编,《海外所在中国绘画目录(改订增补版):美国.加拿大》,1994,页123

出版:

1) 户田祯佑、小川裕充编,《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续编》1998,页252-253

2) Stephen Little编,《曹氏家族藏17世纪中国绘画》,洛杉矶郡立美术馆,2016,页570-577,图版116

3) 曹仲英著,《虚谷与齐白石的绘画》,美国,远东艺术出版社与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共同出版,1993,页73,图版41

来源:

纽约苏富比,中国书画,1986年6月3日,拍品编号57

禅心浑不动,僧腊静偏长。

心远物皆静,何须择地居。

图片

清初四僧之中,弘仁的艺术生涯最为短暂,但其遗民意结深厚,处处流露家国情怀。弘仁(1610-1664),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安徽歙县人,擅诗文,以孝行名。本为明末秀才,顺治二年(1645),歙县义军抗清失败以后,唐王朱聿键(1602-1646)在福州建立南明隆武王朝,驱使他离乡赴闽,有志抗清之心可想而之。翌年,福州失守,他随后(1647)在武夷山削发为僧,法名弘仁,字渐江,号梅花古衲,皈依古航道舟(1585-1666),时为三十八岁。自此云游各地,后回歙县,居西郊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经常游走于黄山、白岳之间,与当地贾儒常有往来,潜心佛学及绘画创作,诗画寄兴,不乏感怀身世之作,眷怀故国。

在晚明时期,徽商势力崛起,他们好文艺活动,收藏甚丰,黄宾虹研究便有道:「丰南吴用卿藏倪黄最精。渐师交吴不炎,得见云林真迹,尽将前所作销毁。」此文化土壤有助渐江远师古人,尤擅拟倪瓒及黄公望,直追元人隐逸山水。同时,黄山的巍峨景貌又提供了创作参考,带动了不一样的视觉经验,造就了渐江的独有风格,以古人与大自然结合,创造出全新面貌,成为「新安画派」先驱,不单启蒙了同一代人,正如程邃(1607-1692)所言:「吾乡画学正脉,以文心开辟,渐江称独步。」后来的艺术大家如黄宾虹、张大千等也受其启发,影响深远。
 

处世厌多扰,入山愁不深。

安禅忘去住,高坐在梨床。


图片

图片

渐江作品少有,珍品稀见于世,本册为其一。本册十九开,松山树石十幅,诗文书法九幅,蝴蝶装,每幅仅18.7 x 13厘米,画幅袖珍但寓意深远,面貌多变。设色、水墨相得益彰,以写意为主,多是师古后的心中丘壑:高山峻岭者构图平稳,令人联想到范宽山水;平远山水者一河两岸,是为倪氏画风也;黄公望式矾头山石疏密有致;用色也略显沈石田影子。静物如树石等开,逸气纵横,轻松驾御,观之全册,稳重成熟,小中见大,用笔瘦劲,用墨着色简洁,落落大方,写出无人之境,不乏秀逸空寂意味,使人有一种远离尘嚣之感。

本册书画对开,据其自题字可知,渐江应连茹居士所委托,绘于剡藤纸小册,并于对开页各题沈周(1427-1509)诗一首,惟连茹居士资料欠奉,待后考。诗文内容或有描写景物,或有投影禅心,藉物寄情,隐喻避世之理想。此举不但丰富了画面,互相呼应,以渐江如斯人生背景,孝悌忠信后遁入空门,很难想象他的作品没有遗民色彩,「安禅忘去住,高坐在梨床」,在诗文内容选择上,又何尝不是反映了渐江的人生态度?渐江其他如本幅小开册者,例子可参见故宫博物院藏《丰溪山水图册》设色八开、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丰溪山水图册》水墨十开,以及安徽博物院藏《沚阜图》水墨十开等。相比之下,惟本幅有诗文对题,书画合壁,借笔墨以及文字舒发情怀,尤为难得。

遗墨空陈迹,清歌发楚音。

披图百年后,感慨浃竦襟。

图片

本册递藏流传有序,道光十六年(1836)司马金萼(乾隆状元金甡之孙)修葺弘仁之遗冢,补种十二棵梅花,后请金石僧达受(1791-1858)刻记此事于如意寺,同年达受便于市肆间得此书画小册,虽「末页已缺一诗,无从觅补矣。」但其作品罕有,「诗画俱得清灵之气」,故深感恩泽,并邀请金萼题跋于后,「爱玩不释」,此轶事以及金萼题跋内文亦纪录于其著作《宝素室金石书画编年录》中。两年后(1838),达受侨庽苏州主持沧浪亭时,手自装池,并以篆书「渐江老人书画合璧」大字为扉页。册上另有其旧署签,书于道光丁末(1847)在都门南旋,以上可见达受爱惜有加,随同游历,不时赏玩。

图片

金萼题跋

达受于丙辰(1856)年再赠此册予杨继振(1820-1901),杨氏题写新署签,现完好保留。杨氏字幼云,汉军镶黄旗人,金石、图书及钱币收藏甚丰,他的《红楼梦》版本收藏尤为著名。于两年后,杨继振题跋于册后并记之,因《宝素室金石书画编年录》所记之事迹至道光三十年(1850)止,故未及收录此事。诚然,二人似乎常有书画交流,其他有达受印及杨继振题跋的作品,可见大都会博物馆藏王鉴《仿古山水图册》。另有画家殷树柏(1769-1847)及篆刻家及金石学家赵之琛(1781-1852)鉴赏印,识者自珍。

图片

杨继振题跋

图片繁多  未能尽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