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云不会告诉你的秘密:创业初期把品牌挂在嘴上的人必败!

 胡华成 2021-04-23

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创立品牌就是一个情怀,也是一种执念。很多创业者认为如果不能创立一个品牌,那将是毕生的遗憾!

毕竟品牌就像是自己的儿子,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出人头地呢?

这种心情我们都能够理解,可是有些人实在太着急了,最后就演变成了揠苗助长,让公司死得更快!

近几年来,我这边也收到了上百个融资项目,其中不乏一些初创企业希望通过融资之后烧钱砸品牌的,我一看到这个直接就暂时放弃了,因为初创企业想要做品牌,死亡率可能高达99%

1

创业初期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一家企业在创业初期,我是不赞成创业者花费精力去打造品牌的,因为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一开始过度关注品牌的打造,它会很快烧完创业的启动资金的。企业一旦没了钱,团队崩塌只是一瞬间。

就连马云在创业初期也不是先做品牌的,而是努力筹钱让项目得以继续实施,这就够了。

因为品牌建设是一个既花费时间、又消耗金钱的一个行为。只要公司想做一个传播效果不错的广告,至少需要上百万元的广告制作费用。

请注意,以上的仅仅是广告制作费用,如果你想在多个平台投放,每个月的广告费用至少是千万元起。

试想一下,有几家初创企业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呢?

别说是初创企业了,就连加多宝这种曾经依靠凉茶拿下国内第一的超有实力的品牌也有点耗不起。

2012年,加多宝拿下了《中国好声音》的冠名权,仅这一个节目,加多宝就豪掷6000万元。有媒体甚至表示,加多宝每个月的广告费都在1个亿以上。

作为加多宝的竞争对手,王老吉也深受巨额广告费的困扰。2011年,王老吉的广告费用为1.98亿元。到了2013年,王老吉的广告费涨到了5.47亿元。

在经年累月的巨量广告费用的支出之下,加多宝、王老吉双双身受重伤。其中加多宝市场传出关厂、裁员的消息。

我们再来看一下国际大牌,几乎所有的企业历史都在30年以上,换句话说,品牌是需要时间积累的。

那是不是意味着初创企业就不需要一点品牌意识了呢?

当然不是,打造品牌和拥有品牌意识是两个概念。消费者可以不把我们当成品牌,但是我们一定要用品牌的标准来打造我们的产品。很多人一想到自己暂时不准备做产品,就开始使用偷工减料降价格的方式来争夺市场,这最终会对消费者造成不好的认知,后期想要扭转就需要花费数倍的时间和金钱来做。

此外,拥有品牌意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我们品牌准备生产之前,一定要把商标全都申请好,否则,有人会趁机钻空子,碰瓷式注册,最终可能让我们多年的努力毁于一旦。

因此,创业初期我们最好不要去做品牌,但是一定要有品牌意识,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品牌。

2

活着就是希望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否成功?

难道是上市吗?华为没有上市是不是就不是成功呢?

其实,判断一家公司成不成功,有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标准:是否活着!

经营企业拼的并不是爆发力,而是持久力。谁能笑到最后,谁才能笑得最好!瑞幸咖啡虽然只用了18个月就成功上市,可是也很快就因为财务造假从纳斯达克退市。一次上市,一次退市,瑞幸咖啡都创造了一个最快记录。通过瑞幸咖啡血淋淋的事实,我们就能明白活着就是希望的道理。

只要有了将公司经营更持久的理念之后,我们一切都会释然,立马就知道了公司事情的轻重缓急。

假设我们只是普通的创业者,没有名校背景、没有大厂资源、更没有上市公司加持,那么我们创业初期的目标一定是让公司产生正现金流。

只要公司产生正向现金流之后,创始人才能稍稍松一口气来思考更加长远的打算。比如说:招人、品牌建设、扩展生产线等等。

其中一个公司将产品打造成品牌的过程一共可以分成三个步骤,分别为:产品、名牌、品牌

在我们创业初期的时候,我们自己以为的品牌在客户眼里不过是产品而已。此时我们只需要在产品的基础上做的稍微超出预期一点就很好。

当产品销量越来越好,甚至做到很多人都知道的时候,你家的产品就变成了名牌。可是名牌跟品牌之间缺少了一点文化的厚重感。

在公司产品成为名牌之后,我们自然也会有更多的钱来向消费者宣传你的品牌故事,久而久之,名牌也就变成品牌。

用媒体思维全网覆盖,让产品销售慕名而来!

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媒体传播上。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媒体思维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传播度,就没有认知度;没有认知度,就没有美誉度;没有美誉度,何来知名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