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丢书作战,东施效颦

 萧然书香 2021-04-23



丢书作战,东施效颦


文/十指

古时有一句谚语:借书一痴,还书一痴。又有后人补充:借书一痴,惜书二痴,索书三痴,还书四痴。依我愚见,这话还得再更新一次,叫做“丢书五chi”,可惜这回不再是“对书痴迷”的痴,反倒是“丢书无耻”的耻了。

“无耻”在哪里,如同梁静所说的盲目跟风,如同梁文道所说的欺人欺己。

“无耻”怎么来,是我今天想要谈论的话题。

16年11月初《女神艾玛·沃特森在地铁里丢了本书,结果整个伦敦读疯了…》在朋友圈被刷屏,没过几天,中国式“丢书大作战”顺利蔓延。这次的“拿来”,本质上肯定是善意的,是为了“号召全民读书”。那有没有跟风心理呢?我觉得这个冤枉了。学“女神丢书”,是因为我们想不出这样的创意,所以只能“引进”,这跟国民的创新能力有关,说跟风有些牵强。总之,初衷,是值得肯定的。

丢书大作战,确实规模浩“大”,这和国内明星效应离不开。客官请看:

@兰生**:呀,我家小爱丢的书!我要去捡!

@土豆地瓜西红柿**:作为参与者我觉得最能吹牛的是——我也是跟黄晓明合作过的人了!

……

明星需要负多大的责任?其实我觉得这锅他们根本不需要背,他们的热情和诚恳的态度,是值得鼓励的。但是,最终还是“并没有什么用”。大家都去找书了,大家都去拍照了,大家都去刷二维码了,巧了,就是没人读书,这是无可奈何的现实。

艾玛爱书出名,联合英国公益组织开展地铁藏书也已有四年的时间基础,而国内的大多当红明星,本来就没什么“嗜书”的标签,自然没什么带动能力,这个失败是“脱手可得”的。

丢书大作战,“大”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活动的操作性高。书,总有那么一两本,随手一放,轻松简便,一学就会,还可受赏一顶读书高帽,这等好事,心动不如行动。中国人多,“读书人”更多了,随意一造势,热搜头条霸占得易如反掌。

第三个原因,我觉得是来自心底里的难以根治的自卑感。正如知乎网友所说,“对于书的情结,广泛地存在于不读书的人群中。”我参加了丢书大作战,我就是一个知识分子,我就拥有了热爱读书的形象,虽然我读书不多,但没关系,只要我参加一次活动,就可以弥补我的浅薄。阿Q的精神胜利法成为了小学课本里的嘲笑对象,也成为了一位位自卑症患者的灵丹妙药。他们不仅自卑自己的欠缺,更自卑自己的潜力,他们不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不相信自己可以爱上阅读,不相信自己拥有阅读的能力,因此只好拼了命地去掩盖不足,去安慰自己,去自欺欺人。然而一味掩盖、模仿,并不能带来社会文明的提升。

读书活动漂洋过海,就变味成了营销事件。原因在哪?

商业闹剧我不熟悉,是市场营销也好,是隐形利用也好,这定义我不敢乱说。我只说说我看到的,之前网上有一个数据很火,就是2015中国人均读书量,羞于开口,不提了,我也是拖后腿的一个。但是,国民阅读率低,这是不得不提的现状,拿地铁藏书的例子来说,我们本就缺少在地铁上读书的习惯。地铁这样的快捷交通方式,使我们更倾向于通过刷朋友圈、微博等提供的快餐文化来消磨时间。

变味的第二个原因,在于我们中的大多数,其实已经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形势,我们感到落后的焦虑,并尝试改变和进步,无奈不知道如何去做。于是风往哪儿吹就往那儿倒,病急乱投医。国外掀起藏书热,我们就来丢书疯,有没有效不知道,先赌一把再说。

可读书哪有这么容易?那是需要脚踏实地地去积累、转化和反刍的,而不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

有借书、还书、晒书、藏书,再往歪道上说,也有偷书,都是想法子把书留住。“丢书”,我确实是第一次听说。

丢书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吗?我原先不知道,现在知道了——不能。

丢书大作战,丢字一出,就已经失效了,剩下的只有“作”了。就像之前的罗一笑事件一样,真正的爱是不需要“求转发”的,真正的阅读不是靠“丢”出来的。

那么,丢书大作战轰轰烈烈,真的一点意义都没有吗?当然不是了,从活动本身来说,真的有人通过这个活动爱上读书的可能性肯定存在。从影响上来说,虽然是一盆尴尬的冷水,但是,如果能凭此泼醒一些人,能有人探出头来看看到底是谁在浇这盆水,这水到底怎么来,这盆又是谁给的,我想可能是这场闹剧最大的收益。

丢书大作战,丢的到底是书,还是人,这是一个将会持续发酵的问题。

丢书作战,东施效颦。东施,是因为我们骨子里没有书卷气,国民阅读率低,是不争事实,需要改过作新;效颦,是因为越来越流行化的自卑、盲从的心理和鲁莽的性格,是痛心软肋,需要釜底抽薪。


---------------------------------

官方微信:shu2016816   


萧山网络文学第一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