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欢潭村”音乐会

 萧然书香 2021-04-23



“欢潭村”音乐会

文/瑞玲


一、樟园的早晨

初夏的清晨,阳光穿过云层,照进村口的樟园,古樟们从梦中醒来,可预见的好天气,令它们身心愉悦,整理着莺色衣衫,沐浴阳光。

樟树散发着带木味与苦味的气息,几片叶子从树冠深处滑落,卧在裸露的树根旁,如归航的帆船;而柔韧的细枝条,努力向上,与云儿去打了个招呼,在清风中荡着秋千;留宿于此的鸟儿,钻出树从,“一二、一二”合着号子,活动开翅膀,一会儿,树枝往下一踩,扑腾腾飞向了天空,在十几米外南面的"马头墙"停下。小伙伴挤在排成一排;太阳像个追光师,把它们的影子打在墙上,仿佛音谱上的符号,在轻快暖茸的舒适中,"啾啾"的唱起歌来。

二、多情的泉水

歌声让紧临"萧绍古道"的岳园也醒了。穿过小竹林,走过九曲十八弯的宋长廊,象是穿过一道“时光隧道”。

康王年间,岳飞率兵抗金过此地,笑饮潭水,一解行军疲乏。为纪念此事,后人将泉水用石砌成七角型,立碑刻名为"欢潭"。

潭旁一棵夹叶古树,遒劲曲折,树干探向水面,倒影在纹丝不动的水面,静止得如一块千年琥珀。

正凝神细观,清风至古道而来,一朵格外绵白的云,在潭深处吞吐舒卷,一时间竹林声响如诵,金戈铁马红尘滚滚,琥珀开始解冻:八百年前,也是这样一天,岳家军为追金兵,抄小道过村子,为不惊扰村民,村口原地休整。

将士们洗去一脸尘土,痛饮甘泉,精神焕发;潭水更不忘,那铁甲红缨的岳元帅,两鬓染霜雪,眉头紧锁。

他是真正的英雄啊,披肝沥胆爱兵如子的常胜将军!人们都在传颂他的故事。泉水唯有涌上最清澈甘甜的自己,叮咚欢畅,水花四溅,那一刻元帅眉头舒展了,和将士们一起唱起遥望中原的高歌:“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廓。想当年,花遮柳户,凤楼龙阁......"

三、凝固的音乐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欢潭村”的建筑就是兼容中西元素的曲子。

整个村落共有229栋木结构的房子,明清建筑200多处,更有29个规模较大的完整院子,天井方正,马头墙林立,带着明显的徽派特色,最具代表的务本堂:前有明堂,后靠狮子山,面临欢潭溪,建于道光年间,已经二百多岁了。

堂内深阔幽静,前后三进,东西厢房,是木、石、砖混结构,内有回廊绵延连贯,转承启合,形如一气呵成的中国书法。

门窗雕有精妙的花鸟虫草,细腻人物风景,一幕幕都是大自然的缩影,寓意美好祝福,看得出,这在当年绝对是一项大工程,工匠技艺巧夺天功。

站在四方的天井,抬眼望,鸟儿带来的种子,在屋顶长出了生机勃勃的小草,阳光撒在务本堂的屋檐,古宅镀上了赭红色的光,古老的门窗像被撬开了惺忪的眼皮,顾盼之间,一扇扇温润成包了浆的珠宝。

“老洋房”就气质迥异了,它又被称为“大洋房”,是务本堂的后人田问端在民国15年所建。解放后,成了欢潭乡政府的办公场所。

“老洋房”是欧式风格的建筑,通身色泽淡雅,大开大合,三层半高,最高的那层用来做瞭望台。

年景不好的时候,村里有专人在吃饭时间,去瞭望台查看哪家烟囱没冒炊烟,就知哪家断粮,可安排救济。

欢潭村又名“五义村”,即:义诊、义仓、义学、义渡、义葬,扶弱济贫已经成了“欢潭村”的本能,本能让一代代的欢潭人坚定不移的做下去。

“老洋房”的窗框上,保留了五彩玻璃,一扇扇犹如世间的万花筒,地上铺着早辨不出色泽的花砖,每一块都通往善良。

紧邻“老洋房”南边是欢潭小学,五十多年历史,一代代子弟,从这里走向了五湖四海。

八十年代中后期,来自进化的华兰兰也在这里上学,有蓬勃运动细胞的她,广播操做的特别标准,被选中在司令台领操。

那是一段美好时光,每天早上,华兰兰系着红领巾,随着广播的节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小鸟一样舒展翅膀,带着台下的小鸟们抬起小胳膊小腿,为将来的远行做好准备。

四、老田们的街

欢潭的老街就在村子中央,蜿蜒曲折,长约千米,比邻绍兴,南接诸暨,明清时商贾云集,店铺上百家,风光无限。

现在的老街依然是旧时模样,狭窄幽长,两边大多房子有徽派建筑的黛瓦白墙,也有后期苏式小红楼,还有几幢八十年代末流行的“马赛克”贴外墙面的小楼,防罗马柱的阳台上,晒着一匾匾的笋干菜,那种熟悉咸香味,让路人脑补出一碗白米饭,配着美美下肚。

院门半开,各色月季花开的嬉闹,楼梯上伏着瞌睡的猫,懒洋洋的,不多看路人一眼。

老街在整修,大多数住户搬去村西“农民新村”,剩下少数几家店铺,仍在营业,比如老田。

田姓是村中的大姓,北宋时从开封避乱迁徙而来。他今年九十多岁了,与“老洋房”的同龄,可看起来并没那么老,精神不错,依然可寻年轻时样貌清秀痕迹。

老田是欢潭小学的老师,退休后回家务农,直到干不动,在自家房子里开了小店,成为了一个商人,据说这也是他的理想。

店是真小,八九平方,布置简单,靠墙的高柜上放着方便面、可乐、雪碧,油盐酱醋,矮玻璃柜有饼干瓜子和花绿的糖果。

一个三十出头,眉眼与老田几分相似的女子,涂了桃红色指甲油的手指,在旁剥蚕豆,她是老田的孙女。到做饭时间了,自家种的蚕豆和笋干菜,加上五花咸肉丁一炒,是美味的时令菜。

老田大多数时间都在店里,能实现理想总会让人愉悦,他在柴米油盐琐碎的小店里,看着门外行色匆匆的人:“每个人都是一本行走的故事书,”老田读的津津有味。

也因为足够老,又好像什么都知道,村里几个小孩常跑来听老田讲故事,毛躁的男孩在他面前变得又乖又好问,有一个还问他是否见过“岳飞”?

老田口齿清楚,讲一会就起来活动一会,他说人要多锻炼,不可久坐,能站就不坐,能坐你就莫躺。此刻老田站的有些累了,在一旁藤椅上休息,显出很自在的样子来。

“街上的游人一年比一年多了,好事,欢潭走出去了,也到走出去的时候了”老田高兴的得出这个结论,这两年村里起了很大的变化,一切证明着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欢潭村是萧山首个“美丽乡村”创建村,将要全面打造成区级的“美丽乡村。

“年轻人以后不用一窝蜂跑去外面找工作,这里一样可以创业,很多资源待开发,店也会越开越多,特色名宿,艺术家也会入驻。”

一个脖上挂单反的游客进来买水喝,一瓶可乐,“刺啦”拧开,仰脖就喝,找二维码付钱时,手机却没电。游客在兜里包里的翻找现金,半天没找着,田大爷挥挥手说:“没现金,就不用给了,来的都是客,喝杯可乐的又算啥!”

田大爷耳不聋眼不花,到底是当了多年的老师,眼里闪着智慧的光,让他与同龄人不太一样。每日除了必看的新闻联播,关心国事,也爱听广播,听美了跟着广播里的小生唱:“我合不拢笑口,将喜信接,勾遍指头,把佳期盼...”

五、大合唱

一路都有三三俩俩的游客在拍照留影,这在村民眼里早就见怪不怪了,各自忙着手里的活。老破旧的理发店里,六十多岁的田师傅,在给几十年的老主顾细心的修面,自己下巴上的胡子像一把蜷曲的梅干菜。店内的电视在放点播有几十遍的83版的《神雕英雄传》:裘千丈把郭靖带上铁掌峰第三节,郭靖意外发现苦苦寻觅的《武穆遗书》居然在此,哎呀呀,坏事变成了好事了。

穿花裙的妇女在欢溪边洗衣服,哼着妇联《姐妹花之歌》:“五彩家园,绽放人间真爱......乡村振兴齐心酿出萧山好品牌...”,再过几天她们将去区里参加妇联的活动,正在见缝插针的练习,阳光下的花裙一摆一摆,仿佛落了一地的花瓣。

牙牙学语的孩子在大人怀里,嘟囔着大数据也难破解的话;青色的小鱼在欢溪里冒了一串泡,只因为天气实在太好啦,值得吹一声口哨。

大岩寺里声声佛号,晨钟暮鼓里的大慈大悲;课堂上小华兰兰们,朗朗的童声: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村民们春播秋收,三餐四季,对弱者包容,彼此守望相助,雪中送炭的温暖,都融入了欢潭村的日常;时代赋予新的机遇,机遇让欢潭村与时俱进,这个曾被历史观照的小村正勃发全新的光彩。

桔梗色的天空下,绿水青山美如画,村口的樟园,撑着庞大的树冠,苍老有力,温柔感伤,它在目送也在迎接,在低声说:我想和你在一起,永远守护你,我亲爱的“欢潭”。


---------------------------------

官方微信:shu2016816   


萧山网络文学第一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