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地英雄气 人间大丈夫

 醉卧沙场H 2021-04-23
4.23
WORLD
BOOK DAY
图片
世界读书日

图片

孟|子
图片

近日我阅读《孟子·滕文公章句下》中的几篇文章,细细品味“大丈夫”三字之内涵,不由得深受启发,对孟子的崇高信仰与理想人格肃然起敬。大丈夫顶天立地,铁骨铮铮,那大义凛然、坚定不移的追求,那舍生忘死、无私无畏的品格,那遗世独立、恪守本心的精神已凝聚成历史的天空里最闪亮的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堪称“大丈夫”,理由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以犀利的反问句坚决否定了他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绝非大丈夫。在孟子眼中,他们迎合君王的贪利之心,为自己的功名利禄,挑动战事,左右卖国,背信弃义,朝秦暮楚,曾经重用过他们的六国,并没有因此得以保全,百姓更受战乱之苦,他们虽有志向,却无节操;虽有才学,却无道义;虽有智谋,却无品格。这样的人物怎能是“大丈夫”?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的回答铿锵有力,震撼人心。只有讲究居天下之广居的“仁”,才能在得志时为民请命,心怀人民,在富贵权势面前才不能动摇心性。只有站在正确的位置上,即使不得志,也不会改变心性,贫穷困苦改变不了志向。只有心怀大义,面对威逼利诱才不会屈服。文天祥拒绝降元,爱国忠心,日月可鉴;颜回箪食瓢饮,志向坚定,汗青溢光;闻一多拍案而起,英勇不屈,天地动容。孟子在排比中明晰了观点,而且他的情感大开大合,在跌宕起伏中,让我们触摸到了孟子的灵魂脉搏——“仁”、“礼”、“义”。这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孟子被称为“亚圣”,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孟子的“仁”的思想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孔子的“仁”。

孟子在与周霄的对话中提到:“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孟子回答彭更的问题时说:“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可见,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行事以“道”为准则,以“仁”“礼”“义”为信条,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坚守道义,心如磐石,无私无畏。对于违背道义的事情,则是嗤之以鼻,勇敢说“不”。正所谓“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以一个小小驾车人王良的抉择为例,义正辞严地论述了崇义尚道,莫以利益遮望眼的观点。孟子认为,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先义后利”,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孟子·告子上》中孟子说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

孟子的一生总在飘飘荡荡,一直不被统治者重用,孟子的“仁德”之举,他一生的抱负没有实现,但是他就像李太白所写的:“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因为现实的残酷,扶摇九万里的大鹏从高空摧落,孟子的悲愤与孤傲掩藏在字里行间,他著书立说,心怀仁德的孟子,在《孟子》的长河里安放下独一无二的魂灵,从此屹立天地,光耀千古,堪称大丈夫。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人间大丈夫,书写仁礼义。


总策划:张后安

主编:唐雪晶  王烁

编审:王烁

供稿:蒋艳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