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胜村风景秀丽 在涪陵区同乐乡东部,有一个美丽的乡村——实胜村。这里曾因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发展不足,被确定为市级“脱贫定点攻坚村”。2015年以来,实胜村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指导方针开展工作,全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阵地建设等方面明显改善,全村建卡贫困户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实胜村村委会也喜获“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这次实胜村荣获市级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是激励与鼓舞,更是责任与担当。”同乐乡党委书记高翔说,下一步,同乐乡将昂扬“六个干”的精气神,奋力推动实现“十个新提升”,致力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做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监测和帮扶工作;做好油茶、白茶、胭脂萝卜三大产业振兴文章,让产业增效、让老百姓增收;做好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特”字上做文章 推动特色高山产业提质增效 在实胜村5组,一处名叫飞灵庙(小地名)的地方,有一大片茶园,这里是实胜村的白茶种植基地。每天上午,都会有村民在茶园忙碌着。村民罗绪芳就在茶园打工,她麻利地采摘着白茶。罗绪芳说,农闲时她就会来茶园打工,采茶、施肥、锄草等,一季度下来能赚几千块钱。 近几年,实胜村大力发展白茶种植,引进公司带动农户发展,建成350亩白茶产业园,以茶兴村,以茶富农。每年大概有200名村民在茶园打工,最高时可达300~500人。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之前的2000元增加到8000~12000元。 村民在采摘白茶 眼下,正值水稻育苗时节。实胜村的水稻种植户忙碌在田间地头,做好育苗备秧工作。58岁的村民邱洪淑每天都会到地里给秧苗锄草,查看秧苗长势。 实胜村种植白茶,助民增收 “我将2亩多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我还在合作社打工,每年都有固定收入。同时,我自己还种有水稻、油茶、玉米等,现在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邱洪淑说。 近年来,实胜村紧紧围绕“粮食作物铺田,经济作物上山”的工作思路破解高山难题,一步一步来、一点一点干,集中力量把发展产业作为根本之策。一方面深入推进“一网、两园、三基地”,精细化打造350亩白茶产业园和250亩晚熟李子园,形成油茶、绿色水稻、中药材等规模化特色骨干产业片。另一方面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实行“种、产、销”一条龙模式,采用合作社集中种植和农户分散种植的方式,打造绿色水稻经济链,发展绿色水稻种植面积约200亩,带动群众户均增收1500多元。用“新”发力,打造1个油茶烘干加工厂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拓宽增收链;在“特”上做文章,推动特色高山产业提质增效。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脱贫攻坚根基 在实胜村,一条条乡村公路像飘落在山间的玉带。因为有了路,实胜村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 近年来,实胜村紧紧围绕改善交通、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精准实施405万元“定点攻坚村”项目,争取涪陵新城区集团帮扶资金287万元解决“四好农村路”和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实施亮化工程;积极争取建设“移动示范村”,力争再安装2座移动基站,推动网络从覆盖普及到高质量共享转变;提档升级水电路气讯等发展项目,把脱贫攻坚项目与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有机结合,推动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频共振”。 实胜村正在建设的道路 同时,实胜村严格落实“四个一”措施,构建区乡村三级责任体系,通过挂牌公示、定期上门指导、不定期督查等方式实现原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转化“加速跑”。坚持每月遍访35户贫困户,累计召开49次村民小组政策宣讲会、35次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大会。同时,入户开展与村党员深入谈心、交心活动,收集村党组织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党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发挥带头作用,集众智汇众力。 实胜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冯小红说,下一步,实胜村将继续抓好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继续深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领老百姓增收致富,在全面脱贫新起点上向着乡村振兴新生活奋进。 文/记者 黄维娇 汪媛颖 图/记者 黄河 编辑 何芳 责编 孙洁 终审 杜焱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