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问妈妈:“我们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读书?” 妈妈说:你不上学就学不到知识,等你长大走到社会你就少了很多机会,你不读书就看不到更广阔的世界。 那个时候不太懂,等长大之后,才知道这句话的意义。 然后,我问自己,现在做了妈妈,白天要工作,晚上要管孩子,这么忙,没有时间读书,为什么还要读书? 我告诉自己,因为我是一个妈妈,就像我的妈妈当年告诉我的一样,我想他读书,我要给他做一个榜样,所以,不管多忙,为了孩子,我也要读书。 但是,这几年,我越来越发现,我读书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自己。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我的阅读是从听书开始的,2016年的1月1日,当我听到了果妈开启的蔡颖卿《在爱里相遇》,就深深爱上了这个声音,也爱上了这种听书的方式。 从蔡老师那温暖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个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个女人对生活的热爱。 之后,我又在果妈阅读听了很多个主题,在游戏力的主题中,我找到了用游戏实现与孩子联结的方法; 在亲子沟通主题中,我学会了一门爱的语言和孩子沟通,和家人沟通,和朋友沟通; 在情绪管理主题中,我第一次从脑科学的角度了解了情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更好地理解情绪,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 在故事疗愈主题中,我开始慢慢把自己爱回来,在故事中疗愈自己,拥抱自己的不完美。 前两年真的就是听这些育儿育己的书籍,来充实自己那些从不知道的方面。 而这两年,更加喜欢文学作品的主题,不得不提的就是女性自传主题,它让我看到了这些成功女性的成长之路,当他们人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时,他们又是怎样度过的,这会给我带来非常多的人生思考。 有人说,听书取代不了纸质书阅读的地位。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可以利用听书进行碎片化的阅读,上班的路上,做饭的时候都是我听书的场景。 在我看来,听书的方式带我走进了我阅读的世界,因为听书,我会情不自禁的对某一本书非常感兴趣,于是买来纸质书看,从看这些听过的书再到其它各类的书籍,慢慢地,读书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爱好。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读书就像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在了你的身体里,你从书中受到的启发,感受到的美好,体会到的力量,都会让你在生活中有所反馈。 当你有一天爱上了读书,你会明白我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调动我们的五感去读书,去感受书籍的魅力。 我们终其一生,只能活一种人生,读书能让我们经历上千种人生。 当我们沉浸在书籍的世界,独处也是一个人的狂欢。 因为读书,能给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 因为读书,能滋养我们的心灵; 因为读书,能给我们温暖的慰藉。 让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给自己找到一片净土。 就如董卿说:“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的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加出色,读书是可以给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给人快乐。” 所以,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你还不来读书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