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钓法的本质及一种极简调钓法——使悬调钓法

 奥巴牛牛 2021-04-23

调钓法是垂钓运动的基本技术。甚至有“3年调漂”的说法,以彰显调漂法掌握起来的难度。其实,如果搞清楚调钓法的本质,明白其原理,调钓法就是一个相当简单可靠的赋予钩饵水下状态和后期捋漂微调钓组灵顿时判断钩饵新的水下状态的的强大工具。

前面的调钓法方面的文章说的都是双空钩半水调钓法的内容。其公式表达为:T=D+xE-yG

其中x为两饵的悬浮系数。y为两钩的到底系数。为了统一考量两钩饵的到

底情况,现在将x改为两饵的到底系数。那么,x和y居于1的同侧。即要么两

者都在0到1之间,要么两者都在1到2之间。

双空钩调钓法的公式化表达就变为:

T=D+(2-x)E-yG

或者改变为如下形式:

D-T=-(2-x)E+yG (1)

达到一悬一沉的A状态的状态公式为:

D-T=-E+G (1a)

根据得到调目时所带钩饵的不同,调钓法有很多种。对应的公式化表达也不同。采用与研究双空钩半水调漂法时“调钓法的物理模型及特例枚举法初步分析”一文类似的分析,可以得出其他调钓法的公式化表达。下面的列举中,x均为两饵的到底系数,y均为两钩的到底系数。x和y居于1的同侧。

双钩带双饵调钓法。公式化表达为:

T=D-xE-yG

或者改变为如下形式:

D-T=xE+yG (2)

达到一悬一沉的A状态的状态公式为:

D-T=E+G (2a)

双钩带单饵调钓法。公式化表达为:

T=D+(1-x)E-yG

或者改变为如下形式:

D-T=(x-1)E+yG (3)

达到一悬一沉的A状态的状态公式为:

D-T=G (3a)

单钩单饵调钓法。公式化表达为:

T=D+(1-x)E+(1-y)G

或者改变为如下形式:

D-T=(x-1)E+(y-1)G (4)

达到一悬一沉的A状态的状态公式为:

D-T=0 (4a)

单空钩调钓法。公式化表达为:

T=D+(2-x)E+(1-y)G

或者改变为如下形式:

D-T=(x-2)E+(y-1)G (5)

达到一悬一沉的A状态的状态公式为:

D-T=-E (5a)

无钩调钓法。公式化表达为:

T=D+(2-x)E+(2-y)G

或者改变为如下形式:

D-T=(x-2)E+(y-2)G (6)

达到一悬一沉的A状态的状态公式为:

D-T=-E-G (6a)

将以上各种调钓法公式按照得到调目时带的钩饵的多少顺序汇总。见表1。

表1 各种调钓法公式按照得到调目时带的钩饵的多少顺序汇总表

调钓法名称

状态公式

A状态时的状态公式

双钩带双饵调钓法

D-T=xE+yG

D-T=E+G

双钩带单饵调钓法

D-T=(x-1)E+yG

D-T=G

双空钩调钓法

D-T=-(2-x)E+yG

D-T=-E+G

单钩单饵调钓法

D-T=(x-1)E+(y-1)G

D-T=0

单空钩调钓法

D-T=(x-2)E+(y-1)G

D-T=-E

无钩调钓法

D-T=(x-2)E+(y-2)G

D-T=-E-G

从表1可以总结出,侠义的调钓法的本质只是使钩饵具备初始的某种确定的悬浮或者到底状态的方法。而广义的调钓法还包括捋漂或者采用其它方法改变钩饵的水下状态后,精确地判断钩饵新的水下状态的方法。

从表1还可以发现非常重要的规律。如果某种调钓法在得到调目T时所带的钩饵比另一种调钓法少,那么,其状态公式及A状态时的状态公式中,也会少同样的部分。

比如单钩单饵调钓法在得到调目时带的钩饵比双钩带单饵调钓法的少了一个钩,那么,单钩单饵调钓法的状态公式及A状态时的状态公式中,也会比双钩带单饵调钓法的少同样的一个钩G。单空钩调钓法在得到调目时带的钩饵比双钩带双饵调钓法少了一个钩和两个饵,那么,其状态公式及A状态时的状态公式中,也会比后者的少同样的一个钩G和两个饵2E。其他任意两个调钓法的情况均是如此。

这个规律说明,各个调钓法完全是相通的。遵循同样的原理。这个原理就是“全调目公式调钓法及其应用”一文的结论1:漂目的变化量与钩饵的水下状态的改变量是精确地一一对应关系。这个原理的根源就是“调钓法的物理模型及特例枚举法初步分析”一文的结论1:从钓组力学平衡可知,原来由漂受浮力承担而悬浮的钩饵,如果它到底了,就无需漂受浮力继续承担了,则漂目增加这部分钩饵原来的压漂目数。原来到底的钩饵,如果它悬浮了,就是改由漂受浮力承担了,则漂目减少这部分钩饵原来的压漂目数。简单来说,原悬后沉,漂增其目。原沉后悬,漂减其目。

从每个调钓法状态公式,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钓目和调目之差,就等于钩饵的水下状态改变量!

既然如此,完全可以用一个统一的公式来涵盖所有的调钓法。甚至,得到调目时所带的钩饵也无需限定是整个钩或者整个饵。

于是得到调钓法的统一状态公式:

D-T=△xE+△yG (7)

式中:△x:垂钓时比调漂时两饵到底部分的改变量;

△y:垂钓时比调漂时两钩到底部分的改变量;

对于后期捋漂微调钓组灵顿来说,钓调目差D-T就是捋漂前后的漂目变化量,即△M。所以,更清晰的表达式为:

△M=△xE+△yG (8)

这个公式虽然结构简单,但是看上去还是一头雾水。不妨将公式(8)简化为如下形式:

0=0 (9)

即公式(8)里,在调漂时带上任意想在垂钓时悬浮起来的那部分钩饵得到调目,并使调钓前后漂目变化量△M为零,即调钓同目,或者称为调几钓几。那么,调钓前后,钩饵的水下状态就不会发生变化,即△x和△y也为零。但是,这个简单到令人发指抓狂目瞪口呆的大一统调钓法状态公式具体怎么操作呢?总不能抱着个0去调漂吧。

举例来说,比如饵目3目,钩目2 目。钓手想垂钓时让上钩和半个上饵处于悬浮状态,另半个上饵和下钩饵都到底,就是钓上钩饵轻触底的B状态。那么,他只需要调漂时,带上需要悬浮的那部分钩饵(一个钩挂半个饵)调漂得到调目T,比如为2目,然后双钩挂双饵还钓调目的2目即可。调钓同目就是公式(9)里左边的0的实现途径。在垂钓时,原来调漂时带着的那部分钩饵就还是悬浮的,垂钓时为了够两个钩饵而多加的另一部分钩饵(即一个钩和一个半饵)就是到底的。这部分钩饵在调漂时是没有的,在垂钓时是到底的,都对漂目变化没有作用。所以垂钓时和调漂时钩饵悬浮和到底的比例关系即钩饵的水下状态没有发生改变。这就是公式(8)里的△x和△y均取值为0,也就是公式(9)里右边那个0的实现途径。后期捋漂微调钓组灵顿时,也可以很方便地判断出钩饵的水下状态改变量。比如。此时往上捋漂想再钓顿一点,捋漂后发现钓目增加了1目。说明在原来B状态的基础上,上饵里有1目的重量由悬浮变为到底。原来悬浮的上饵有1.5目,所以上钩饵里就只剩半目的上饵和上钩重量悬浮了。(由于初始调钓同目,所以钓调目差的改变量就等于钓目的改变量。而且,此时无需判定具体是上钩还是上饵,而是将上钩饵看作一个整体。这样的简化没有改变钩饵整体的水下状态,也不会影响对子线状态的判断。)或者,此时往下捋漂想钓灵一些,捋漂后发现钓目减少了2目变为钓平水。怎么来判断钩饵的水下状态改变量呢?这就要从逻辑先后着手。原来的B状态时,有1.5目的半个上饵是到底的。钓目减少的2目里,有1.5目首先使半个到底的上饵悬浮起来,就是使上钩饵全悬浮起来,还剩下0.5目使原来到底的2目的下钩里有了0.5目的重量也悬浮起来。双子线的状态就从初始的下子线顺延弯曲不受力上子线垂直受力的B状态变化为双子线均垂直且受力的状态。虽然钓目变化只是多了区区半目,对于一个钩饵整体的5目来说,只有区区十分之一,但是,却会使钩饵状态发生从适口性角度来说堪称是巨大的变化。

完全可以在调漂时带上任意想在垂钓时悬浮起来的那部分钩饵得到调目。比如,对于酱层软厚的底面,想钓只三分之一的下饵到底,其余钩饵悬浮。那么,上钩挂一个饵,下钩挂三分之二的饵(垂钓时想悬浮起来的上钩饵和下钩和三分之二的下饵)调出想钓的目数,比如2目,挂完整的双饵还钓2目,钩饵的水下状态就确定无疑是只有三分之一的下饵重量到底,其余的钩饵悬浮。

由于这种调钓法是在调漂时带上垂钓时想要悬浮起来的那部分钩饵得到调目的,并且初始调钓同目,所以称这种调钓法为“使悬调钓法”。

使悬调钓法的使用要点为:

1)、必测钩目,确保灵敏,以备微调。
2)、若使其悬,就带其调,调几钓几。

结论

1、搞清楚调钓法的本质,明白其原理,调钓法就是一个相当简单可靠的赋予钩饵水下状态和后期捋漂微调钓组灵顿时判断钩饵新的水下状态的的强大工具。

2、侠义的调钓法的本质只是使钩饵具备初始的某种确定的悬浮或者到底状态的方法。而广义的调钓法还包括捋漂或者采用其它方法改变钩饵的水下状态后,精确地判断钩饵新的水下状态的方法。

3、如果某种调钓法在得到调目T时所带的钩饵比另一种调钓法少,那么,其状态公式及A状态时的状态公式中,也会少同样的部分。

4、各个调钓法完全是相通的。遵循同样的原理。这个原理就是:漂目的变化量与钩饵的水下状态的改变量是精确地一一对应关系。这个原理的根源就是“原悬后沉,漂增其目。原沉后悬,漂减其目。”

5、钓目和调目之差,就等于钩饵的水下状态改变量。

6、涵盖所有调钓法的统一公式为:

D-T=△xE+△yG (7)

△M=△xE+△yG (8)

7、调钓法的统一公式的极限精简适用形式“使悬调钓法”为:

0=0 (9)

即公式(8)里,在调漂时带上任意想在垂钓时悬浮起来的那部分钩饵得到调目,并使调钓前后漂目变化量△M为零,即调钓同目。那么,调钓前后,钩饵的水下状态就不会发生变化,即△x和△y也为零。

8、使悬调钓法的实际使用要点为:

1)、必测钩目,确保灵敏,以备微调。
2)、若使其悬,就带其调,调几钓几。

调钓法的本质及一种极简调钓法——使悬调钓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