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写军阀混战,你到底想干什么?

 战争艺术 2021-04-23
01

我最开始接触军阀混战的题材,是2016年1月。那时候公众号刚开了半年,只有800个多粉丝,我写了一个中原大战系列,七篇连载,平均每篇阅读量1000多。

五年过去了,当初的几百粉丝涨到了几万,但现在写军阀混战,平均阅读量3000左右。

我平时并没有过多的关注数据,但惨淡的数据,说明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之前一直想和大家交流,但都苦于没有切入点而作罢。

现在,自觉时机成熟,给大家做个说明。

02

老粉知道,我以前写文章不这样的。

以上面提到的中原大战为例,虽然排版很low很土味,但语言很轻松,读起来毫无障碍,风格很戏谑,戏谑到像讲段子,观点很鲜明,夹枪带棒讥讽挖苦。

总之,很野。

些文章,犹如仲夏夜大排档中的烧烤,调味料足,味道够劲,吃起来很过瘾。

现在我自己每每看当初的文章,都有点欲罢不能的感觉,看完一篇不自觉地翻下一篇,似乎有一种瘾。

然而,我并没有照这个方向写下去。

转变期在2018年夏天,那段时间,我写了很多“没意思”的文章,这些文章没有观点,没有性格,枯燥乏味,味同嚼蜡。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网络环境在变,另一方面是我自己想变。

把段子和野史巧妙地凑在一起,炒一锅大杂烩,供大家下酒,虽然很讨喜,但有违本心。

我并不想做一个讲历史的段子手,也无法成为一个历史研究者,想来想去,还是走中间路线。

带着问题去找资料,从历史研究成果中吸取营养,整合、梳理答案,然后,用大家都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为有同样疑惑的朋友解惑——这是我想做的。

当然,我并不屑于洗稿,否则我的产量不会这么低,写起来也不会这么费劲。

看资料只是第一步,把各种资料串起来,用到恰当的地方,才是关键。

细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我在文章末尾都列有参考资料,这些资料都是正经图书,或者学术论文,相互参照对比,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史实无误。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文章风格,我尽量把复杂的斗争故事化,多使用短句、短段,让故事活泼一点,使之读起来简单、轻松。

03

写历史文章有两个方向,一是史实,即完整地讲述一件事或者一个人,二是观点,即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价。

我现在写文章没有太多观点,也少有评价,我觉得我的层次,还在讲述史实层面,无力做到分析评价——那是更高层次的东西。

以军阀混战为例,连军阀混战的发展脉络都理不清,怎么分析军阀的思想、行为准则以及军阀混战的战略战术、战争伤亡。连国民政府是如何起家都搞不清楚,如何分析国民党派系斗争、评价蒋介石艰难削藩。

专业关系,我以前对这部分历史只有一些粗浅的认识,需要不断梳理、填充,让模糊的东西渐渐清晰。所以,目前我写军阀混战,以脉络梳理为主,算是练基本功。

等到什么时候把军阀混战的经纬搞清楚,史实信手拈来时,再考虑写观点。

相比其他历史领域,军阀混战是个难啃的骨头,风险大(容易下架限流),理解难(绕来绕去头疼),受众少(太陌生没兴趣)。

八九年以前,我看到军阀混战的文章时,往往直接略过,看不懂,也不想懂。

后因虚荣心(混迹于历史QQ群,觉得别人都不懂,我懂了就很牛)作祟,硬着头皮学习。

当时有个叫“碣石钓叟”的人,在博客上写军阀混战,我觉得写得比较好,一直追着看,看不懂就反复看,拿笔画关系图,最后他的文章好多段落我都能背诵了,慢慢也就理顺了。

再后来,我开始看军阀混战的书,渐渐发现了其中的乐趣。

看军阀混战的历史,就像吃榴莲,喜欢的人沉浸其中,不喜欢的人避而远之。

04

最近,之所以集中写军阀混战的文章,有两个原因:

一是最近在看《中华民国史》,触发了写军阀混战的兴趣,也可以理解为把读书所得梳理成文字,分享一下。

二是网上关于军阀混战的文章,可读性高的不多(个人感受,可能不实),这个领域处于不饱和状态。我希望梳理出线条,然后化线为网,把这段历史脉络打通串起来。

把混乱的东西逐一理清,让人一目了然,也算有点价值。

不是专业大佬,不满足于做“历史烧烤”小编,又不会于打鸡血唱赞歌、搞劲爆的“历史时事分析”,想来想去,只能写点这种“冷门”,让自己高兴,同时,满足部分读者对这段历史的求知欲。

水平有限,错误纰漏不少,希望大家留言区指正,若有疑问,也可以留言,我不了解的,我会慢慢查资料找答案。总之,相互学习。

希望能一直陪伴大家,走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