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厝顺济宫:东部海岸的战争与和平(走读厦门)

 馱夫 2021-04-23

何厝顺济宫

1:顺济宫旧照(《渔村叙事》)


何厝海边有山,称“东澳山”。地志曰:“东澳山,在城东,距虎山五里,有天后庙。[1]

虽名为“山”,东澳山其实就是海拔49.7米的大土丘[2]。但其凸出于海岬之上,耸立于波涛之间,地理形势十分紧要。其下一片海湾,有山遮挡,为当地渔民避风之坞,供舟船憩泊。
如此山水形势,自然也就成军事要地,旧时便有“东澳寨”与“东澳汛”。明初周德兴建厦门城,并筑五通、东澳二寨。池显方《大同赋》中“溯其所镇,江夏肇功。藩以二寨,星罗艨艟”[3],说的就是此事。

清时设“东澳汛”,是厦门的五营汛地之一。厦志曰:

东澳汛,城东二十里许。提标右营兵防守。东临海,以槟榔屿为界。远望金门烈屿,水程约五十里;西陆途至洪山柄八里与蛟塘汛接壤;南至长沙五里与黄厝社水汛交界;北至莲山头乡四里与五通汛接壤。[4]

图 2:何厝海边旧景(《渔村叙事》)

东澳汛与五通汛、蛟塘汛、黄厝社水汛相接,又与大担炮台汛隔海对望。到了民国时期,海岸又筑“香山炮台”,民国《厦门市志》记曰:

“七七”事变,国军157师入厦防守,以东澳香山隔海与金门对峙,形势险要,于其山阿建一炮台,炮座以洋灰铁筋筑成,砌石复泥植草其上,可由蟳边、塔埔两社之间,炮击敌舰。迨157师他调,75师接防,设团部于泥金社,沿海一带亦遍设机关、炮位及防空壕。[5]

1937年日军觊觎金厦两岛,厦门形势吃紧。“守军临时将胡里山炮台的两尊炮移到五通和何厝,设了两座临时炮台。在香山也用水泥钢筋修筑炮台,安装20厘米口径美国式大炮。”[6]

1937年10月26日,金门沦陷后,日军继续攻打厦同海岸。
(11月)13日日晨10时敌舰两艘,复发炮向我五通岸上致敬,计发5炮,我方工事毫无损伤。14日,淫雨笼罩中,敌驱逐舰一艘,又于下午1时余由烈屿方面驶至禾山何厝塔埔鸡山地方,发炮6、7响,图毁我防御工事。我军以距离极远,未予还击。该舰旋向澳头方面开炮10余发,惟弹均落荒地及沙滩。至20时10分,该舰乃掉头回去。事后调查,我方毫发无损。15日上午10时30分,敌舰3艘,又由金门方面驶抵禾山,至距离陆地约千五百米突时,即炮轰何厝香山等地,计开5发,均未中的,遂即停止。迨下午3时该未去之二敌舰又向香山地方发炮轰击,记开2发,我无重大损失,敌舰则未驶回。翌日,至17日泊金门港敌舰又于11时许向大嶝莲河开炮7发,我方工事人畜均无损伤。[7]
日舰来犯,香山、霞边炮台发炮反击,“香山炮台当有一弹落在敌舰舰旁,水柱飞天,溅没全舰,敌大惧遁去”[8]

日军狂轰滥炸厦门城区和海岸沿线,何厝香山首当其冲。

敌驱逐舰一艘,自前日泊于禾山之何厝海面,昨日(15)上午10时半,该舰复向何厝及香山开炮,历30余分钟始止,计发5弹,均落旷地,于我无损。下午3时20分,该舰续向何厝、香山,又开4炮,仍皆落空,唯何厝住民何九怀,适在山岗拾柴,被弹屑伤及腹部,经本市防空委员会派北区救急队,乘厦禾汽车驶往急救,为送该会中山医院第一救护所疗治,伤势不重,可无大害。[9]
 
敌自进占金门后,叠以机舰向我厦禾山一带投弹及开炮轰击,企图破坏我防御工作。但我防范严密,敌均不得逞。本月3日晨9时50分,泊金门古宁头敌驱逐舰一艘、浅水舰一艘,突驶抵禾山距离五通仅1000余米突之何厝海面停泊。至10时05分,该敌舰乃将红旗升高,敌驱逐舰即首先开炮,向我何厝香山等处方面轰击,我方驻军以敌来势甚猛,且弹如雨下,我军仍镇静以待。少顷,敌又驶到巡洋舰一艘,开炮助击,继而移转炮位,向澳头方面射击。我某方驻军至1l时15分,即发炮3响,向敌回敬,敌驱逐舰一艘,因距岸较近,被我弹击中尾部,一时浓烟四起,火光灼天,敌舰即相率遁去。是役敌发炮甚多,弹落何厝12枚、澳头6枚、香山7枚、前埔村5枚、霞边2枚,除何厝社一民房大门被轰倒一角,及附近山冈松树被击倒一株,余无甚损失。[10]

1938年5月10日凌晨二时,日本海军陆战队从金门水道进入五通海面。三时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冲滩登陆。日军军舰同时向泥金、何厝炮击。“我香山、霞边两台与之血战,敌以飞机掩护敌舰炮击,火力极烈,香山炮位全被毁;霞边牺牲尤巨,全台员兵只剩一人。五通、何厝、江头、相续失守,香山随陷。”[11]

登陆后,紧相跟进的是血腥的屠戮。数日内,禾山地区无辜乡民500多人罹难。时人钟文献作诗道:

尸体盈衢裂肚肝,惊魂梦魇胆犹寒。
愁醒午夜描情景,蜡炬焚心泪未弹。

[注]兽军登陆,残杀甚多,或剖其心。[12]

自古草民、蚁民饱经天灾人祸,呼告无门,只能将平安的希望寄托于神灵。香山脚下的顺济宫,有楹联题曰:
顺天行道圣迹千秋振南国
济世获民宝殿万载镇海疆

顺济宫祭奉妈祖林默娘,最初就直称“妈祖宫”。乾隆《鹭江志》这样记载:

东澳妈祖宫 在东澳社左。祀天后,为厦岛天后庙之先。三月,乡例庆天后诞。先数日,厦之诸庙必造其地,名曰请香。[13]

图 3:顺济宫(摄于2013年)

明代时的厦门,“妈祖崇拜”已很盛行。郑成功时代,松江名士徐孚远寓居曾厝垵,就见识过当地的妈祖祭典,他写诗道:“尘雾杳冥杂飞霙,此日诸神朝玉清。中夜婆娑至日旰,鸣钲击鼓声匉訇。桔柚芬芳荐桂醑,纷纭纸马空中舞……[14]场面何其喧嚣
清代奉祀妈祖的宫庙,更是遍地开花。道光《厦门志》所列与妈祖有关的宫庙有:

朝天宫,一名上宫。在西门外,祀天后。

万寿宫,在后崎尾,前明所建。今祀天后、吴真人二神。

妈祖宫,在东澳社,祀天后。三月中,乡人例庆天后诞。先数日,厦之诸庙必造其地,名曰“请香”。

福寿宫,在打铁路头左边。祀吴真人、天后二神。即福山社。

和凤宫,在凤皇山下岛美路头后街,祀吴真人、天后二神。即和凤社。

怀德宫,在石埕街头,祀天后、吴真人二神。即怀德社。

凤仪宫,在火烧街头,亦祀天妃、真人之神。

天长二妈宫,在霞溪上,所祀神同凤仪。

圆山宫,在厦门港,祀天后、吴真人。

养元宫,在户部衙边,祀天后、吴真人。

养真宫,在内关帝庙边,祀天后、吴真人。

迎祥宫,在黄厝保,祀天后、吴真人。

福海宫,在厦门港,祀天后。

灵惠宫,在斗涵,祀天后、吴真人。

凤山宫,在外清,祀天后、吴真人,庙亦古。

龙泉宫,在草仔垵海滨,祀天后。

南寿宫,在城内,祀天后、吴真人。

西庵宫,在西城内,祀天后、吴真人。

洞源宫,在道署前,祀天后、吴真人。

洞贤宫,在溪岸,坐海朝山,祀天后、吴真人,俗名“真宫”。

潮源宫,在寮仔后海滨,祀天后。

丹霞宫,在西门外右营游击衙署左边,祀天后、吴真人。

慈济宫,在西门外右营游击衙署右边,祀天后、吴真人。

三和宫,在鼓浪屿三丘田,祀天后。

平台宫,在先锋营,祀天后。

寿山宫,在火仔垵,祀天后。[15]

此外,“各乡社俱有社神祠,若澳溪社之会灵宫、东边社之高明宫、尾头社之美仁宫、西边社之豪士宫、鼓浪屿岩仔脚之兴贤宫、内厝澳之种德宫,皆祀天后、吴真人之神”。[16]其实,还有些知名度甚高的宫庙,被地志忽略了。如厦门港的“朝宗宫”,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时,因神迹频频而获乾隆皇帝题匾“恬澜贻贶”。

图 4:顺济宫妈祖像

不过,厦岛祀奉妈祖的众宫庙,首推的还是厦门城西门的朝天宫和何厝东澳的妈祖宫。朝天宫建于明天启年间。清初施琅平台,行前到此祈求相助,“后军中乏水,祝之得泉”[17]。凯旋后,施琅捐俸重建庙宇。皇帝曾赐匾“神昭海表”。有这官家背景,再加上宫庙位于城西门外(今思北小学),毗邻提督衙门,朝天宫自然盛极一时。东澳妈祖宫则不同,何厝海滨远离城区,地僻路远,交通不便。成就其名声,完全依靠岁月的久远、底子的丰厚。宫外有现代碑刻,文曰:

本宫自南宋绍兴十九(1149年)由福建莆田港里人(状元)黄公度南巡时,将白塘圣墩的妈祖香火引圣厦门何厝东沃奉敬,并建“妈祖神庙”,供众信徒参拜,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此间于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郑和七次下西洋,靠妈祖神助“一帆风顺”成功后,即刻重整庙宇,并命名为“顺济庙”。

黄公度,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的状元。黄状元在朝中与前宰相赵鼎交往过密,引起赵的死敌秦桧老大不悦。秦氏便找个罪名,将黄公度罢职遣回原籍。又有小人取悦秦相,密告黄公度作《分水岭》诗,有反意。黄的诗道“呜咽泉流万仞峰,断肠从此各西东。谁知不作多时别,依旧相逢沧海中”,摆明是想让贬谪潮阳的赵鼎反攻回京。“桧益怒,遂以岭南荒恶地处之”。[18]这岭外荒恶之地,便是广东的肇庆府。绍兴十九年(1149年),黄公度携家由莆田南下。那时节南行,最便捷的办法就是舟行了。大概也就是在此行路上,黄公度泊舟东澳。冥冥之中,湄州妈祖分灵到了东澳,成就了后来的顺济宫。

黄公度有过一首《题顺济庙》诗:

枯木肇灵沧海东,参差宫殿崒晴空。
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
万户牲醪无水旱,四时歌舞走儿童。
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危樯一信风。[19]

不过黄公度笔下的顺济庙,评家多以为是莆田宁海的圣墩顺济庙。圣墩顺济庙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妈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南宋绍兴年间,莆田抗金义士李富捐资扩建圣墩顺济庙,黄公度曾应李富之邀到过此地。《题顺济庙诗》也就是在这时写成的。如果此说当真,香山顺济宫的香火可能就是圣墩顺济庙香火的延续了。

何厝的顺济宫,是厦门岛内妈祖宫庙的“开基庙”,地位自然不低。一直以来,接受着岛内众妈祖分庙的“请香”。其风延续,今日西林的贤龙宫、忠仑的神霄宫等,还年年到东澳请香不断。顺济宫的妈祖在接受着香火祭奉的同时,又将香火向四方传播,代代传承,绵延不断。“香山”之名大概就是由此而来。

图 5:顺济宫山门(摄于2013年)

“请香”,也叫进香、刈香、挂香、请火、掬火等等。届时,各分庙的信众抬着安放神像的神舆(神辇、神轿),到祖庙或开基庙去“谒祖寻根”,希望分灵的神祗能汲取祖庙神灵的法力。杨纪波先生记曰:

厦门祭奉妈祖的宫庙占全市宫庙的一半,可见民间信奉之深广。解放前,每年妈祖生日(有说三月二十日,有说三月二十三日),要举行盛大的请香活动。以厦门最早的东坪社的妈祖宫(今黄厝与五通之间的海滨)为中心。请香仪式隆重,各宫庙把木雕的妈祖神像抬至东坪妈祖宫与厦门历史最早的妈祖神像放在一起,摆出供品,点香燃烛,顶礼膜拜,请得香火,一路上吹吹打打,队伍中还有扮“阁”“高跷”等化装游行,称“迎香”,俗称“挂香“,热热闹闹地抬着本宫庙的妈祖回来。[20]
深谙禾山乡土的黄国富先生,对何厝顺济宫的请香全过程,有更详细的记述。其始:

在广场上犁辇、鸣炮,西乐队、腰鼓队表演。
进拜。挑香担者进,装香灰,引香火插。
插炉。
报庙号,献金。
信众拜。
出宫。又在广场上犁辇、鸣炮,西乐队、腰鼓队表演。[21]

请香时,还要宣读疏文,疏文读以方言,亦有固定规格:

值公元××年,岁次××年三月××日,我××社××宫进香团×××、×××人等谨备三牲酒醴之仪、果品香茗之属,洁诚致敬于顺济宫天上圣母宝座殿前,曰:

瞻仰圣德,湄州飞升。
神恩所及,普照厦门。
祈求吉庆,罗拜盈庭。
门臻百福,足纳千祥。
男女多寿,老幼康宁。
年景顺序,百病不生。
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山川溪谷,不枯不崩。
四时无灾,八节有庆。
时当春月,草木茂荣。
地启天泰,国土清平。
请香回梓,百姓欢迎。
神其鉴诸,俎豆芳馨。
如允此请,起驾归程。
聊得酒醴,疏达天听。
神光俯赐,鉴察微诚。
伏冀![22]

取得香火后,请香活动并未完结,回境后又要抬神舆巡境,又是一通礼仪:
巡境。进殿。入炉。入位。
请神明出到拜亭看戏。
信众拜时,添油。庙祝接红包,喊吉语:
××社××人添油。
妈祖婆……
保庇孩子好腰饲,保庇老人吃百二。
保庇开车大顺利,保庇开店敖赚钱。
保庇读书敖考试,保庇平安无代志。
添油添福气,添钱添财利。[23]

顺济宫的请香,一般在农历3月23日妈祖的圣诞日进行。请香活动是乡间的大事,各路人马汇集,各色民间戏阵出动,各显技艺,热闹非凡。清末萧宝芬有竹枝词咏妈祖诞日,道:
[题注]三月妈祖诞,俗谓“祝妈祖生”。
巍然功德驾曹娥,谁似湄洲妈祖婆。
万户千商齐拜祷,年年航海尽平波。[24]

其实祖庙也好,开基庙也好,分庙也好,请香也好,祈福也好,禳灾也好,追求和平永远是海峡民众信仰圣母妈祖的力量源泉。

图 6:妈祖神像庇护下的东澳







[1]道光《厦门志》卷2 分域略 山川

[2]《厦门市地名志》:“在思明区东部莲前街道,高程49.7米。”(第483页)

[3]池显方:《大同赋》,嘉庆《同安县志》卷27 艺文上

[4]道光《厦门志》卷4 防海略 五营汛地

[5]民国《厦门市志》卷14 防海志,方志出版社1999年版,第371页。

[6]《厦门市志》卷20 军事,方志出版社2004年版,第1496页。

[7]《闽政与公余》1937年第12期,省闻一旬:闽南局势鸟瞰,1937年12月31日出版。

[8]《海军战史(民26年7月至30年10月)》:厦门血战,民国海军总司令部1941年版,第54页。

[9]《敌舰昨向禾山两次发九炮》,《江声报》1937年12月16日。

[10]《潮厦军当局协商联防》,《华字日报》(香港)1938年1月11日。

[11]《海军战史(民26年7月至30年10月)》:厦门血战,民国海军总司令部1941年版,第55页。

[12]钟文献:《残杀》,《厦岛沦日百咏》;戴光华编选:《厦门诗荟》,鹭江出版社1996年版,第190页。

[13]《鹭江志(整理本)》庙宇,鹭江出版社1998年版,第33页。

[14]徐孚远:《腊月二十四日祀天妃》卷5,《钓璜堂存稿》,《清代诗文集汇编》14册,第400页。

[15]道光《厦门志》卷2分域略 祠庙,第48—51页。

[16]道光《厦门志》卷2分域略 祠庙,第52页。

[17]道光《厦门志》卷2分域略 祠庙,第48页。

[18]郑王臣:《莆风清籁集》卷4,第13页;《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齐鲁书社1997年版,411册,第341页。

[19]黄公度:《题顺济庙诗》:(《知稼翁集》卷上,57页;《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139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572页。

[20]杨纪波、杨秉烈:《厦门民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4页。“东坪”当为“东澳”之误。

[21]黄国富:《何厝妈祖请火》,《拿香跟拜——湖里民间信仰》,第185页。“犁辇”,扛着内坐神灵的神辇在庙前广场上跑动颠簸;“添油”,为神灵捐钱。

[22]黄国富:《妈祖进香疏文》,《拿香跟拜——湖里民间信仰》,第185页。

[23]黄国富:《何厝妈祖请火》,《拿香跟拜——湖里民间信仰》,第185页。“腰饲”,喂养;“敖赚钱”,很会赚钱;“无代志”,没事情。

[24]萧宝芬:《拜后(之一)》,《鹭江竹枝词》,光绪年抄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