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城游记】桦门堡-白羊口长城

 璇琮坑 2021-04-24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1

山西一线长城,断断续续走过许多次,长长短短加起来也有不少了,外边长城、内边长城、黄河边长城以及太行山长城都有涉及。时间所花不少,但距离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还需要撸起袖子坚持下去。

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中,山西一直是农业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交错对峙的地区,这两种文明的碰撞和妥协直接导致了长城的产生,一个最初的军事防御设施,现在更是被推上了一个两种文明冲突的载体之位。

在中国北方,北纬40度线大致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地理分界线,而400毫米的等降水量线和北纬40度线大致重合。这两条线决定了线以南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比较适合农业生产,所以大部分的农业文明产生在这两条线以南,在历史上形成了人口众多的农业定居区域。在这两条线以北,多是温带草原,适合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多数的草原民族是从这里发源的。而长城的部分走势,尤其是东北部分与这条线有一定吻合,可以说长城的出现,使得这两种文明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段中相对稳定,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稳定作用,拔高了讲长城所承载的是多民族融和发展的中华文化的历史。而前面所提到的那条地理分界线正是学者胡焕庸在西方近代地理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于1935年提出的以黑河—腾冲一线划界而分东南与西北两大农业、人口、气候、发展的差异区,这条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

而山西长城就能更好地诠释历史进程与社会发展的脉络,历史上,由于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的不一致,必将导致社会状态平衡的打破,交易、流动和交融的不顺畅会导致战争,战争的结果会导致长城的损毁与新的长城点段的创设。所以,整个山西大地各朝各代的长城遗迹遍地开花,有战国长城、东魏长城、北齐长城、北周长城、隋长城、宋长城、明长城、清长城等等。其中以明代修筑的长城规模为最大,前后共修筑了154年,分外长城和内长城,外长城长约450公里,由河北省怀安县延入晋北的天镇县,向西再向西南,经阳高、大同新荣区、左云、右玉、平鲁、偏关,直达黄河东岸;内长城长约400公里,由河北省涞源县延入灵丘县,向西再向西北,经繁峙、浑源、应县、山阴、代县、原平、宁武、神池、朔州朔城区,至偏关白羊岭(古称丫角山)与外长城会合。另外还有沿黄河修筑的从偏关老牛湾到河曲县石梯子的长城,沿太行山脊修筑的始于灵丘县牛邦口经五台、盂县、平定、昔阳、和顺、左权至黎城东阳关的长城。

山西境内的明长城隶属于大同、山西二镇,多为土筑,因多数情况下山形地势不是陡峭险峻,所以墙体构筑比较高大挺拔,周遭墩台敌楼密布,戍堡和城池建制有序,烽路清晰明了。也正是因为这里整体的地形多平缓,所以在这里走长城,感觉相对轻松,一天走下个十来公里,觉得成就感爆棚。

这两年因各方面的原因,山西境内竟然踏足寥寥,曾经的行走记录呈原地踏步之势。今青鸟组队,行张仲口至守口堡一线,曰赏花温泉休闲之旅,似正适合我等身胖腿残之士,遂赶紧报名跟上。

此一线于我印象和影响极深,第一次的山西之行就到了守口堡,而此一线虽未全程走完,也是点线结合,几乎所有的山口、关隘、城堡等都有过踏足,而赏花之旅也开启了多次。

按青鸟的计划安排,今日之行为张仲口-李二口-白羊口,此一线长城亦为山西土筑长城之精华所在,而其间的李二口村作为中国国家级传统村落以及杏树杏花规模化种植加工之地也是名声在外,赏花之旅的前矛之地。

只是李二口之地已来过多次,花繁花败都曾见过,而唯李二口北侧一段至桦门堡一线的长城未能有机会走上一程,今得此机会,只能自己独行走上一番了。

有人说,山西一地主要是山脉、河流和盆地组成,东为太行山脉、西为黄河天险,其间北有大同盆地、忻定盆地,中有太原盆地,南有临汾盆地、长治盆地、晋城盆地和运城盆地。其中大同盆地以桑干河流域为主线,位于阴山与恒山山脉之间,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而在其东北角处,天镇地域内有以南洋河为主线的一处小盆地,而张仲口、瓦窑口则是紧靠一条进入盆地的山口两侧的村镇,旧时曾有驻兵小堡,今有201省道和天黎高速从这里挤过。

五年前,曾随老翟等数人行南口村至桦门堡一段,同行者有友朋道道,年轻有为之青年才俊,不成想竟已天人永隔,不禁让人感叹世运不周。

几年不曾行此地,道路已多有变化,除了从四方墩村至张仲口村挖洞通车天黎高速(东纵高速)外,以前的省道201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更新,以前需要翻山盘旋的道路也有很大程度的变化,截弯取直、填沟挖洞,让这条翻越山口的道路变的好走多了。

原计划的一处道口现在变成了一处隧道,一没留神竟然钻进洞中,好在隧道中有处小港湾,赶紧停车下人,洞中溜达数百米后再见天日。

此隧道名老爷庙隧道,头顶山岭也称大凉山。隧道北口处原有简易公路可至桦门堡山下,道旁还有曾经的国防隧道一段。但今情形大变,以前的平交路口现已不存,进沟后改线走另外一条山沟向桦门堡方向进发。

沟中常阴,竟然溪水结冰还未化完,明媚阳光下、黄土哀草旁,晶莹洁白的冰面让人有一种冲动要上去滑一下。

桦门堡为明长城大同镇关堡,为大同72堡之一,长城内测(东侧)约500米处,一条平缓宽厚的山脊与长城所在的山岭相联,而东南北三侧则是山坡向下。

桦门堡虽不及其北侧的新平堡、保平堡名头响亮,但其位居北侧的西洋河和南侧的南洋河之间,高山峻岭之上,自然有其借地势之优的雄峻气概。

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此堡为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设,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增修,周不及一里,有砖券城门,宽9米,高约6米。在此驻有操守,带领着兵士297名,分守长城9里,边墩18座,火路墩3座。不过,也正是因为这里山高路远,没有村民居住,所以古堡整体形状形制完整,墙砖还有不少留存。

桦门堡形为矩形,北偏东45°,长135米、宽60米,四角各一角墩,东南侧正中开券门,外接一小方城,边长40米,略偏西南侧。城堡内陆面有大量建筑遗迹现象。

爬山半途中,就见有一小人影行于山岭间、堡墙上,遂加紧步伐上山进堡。

同好之人显见已在山上候待多时,近前一聊,方知其来自太原,一早坐火车来到这里,已经从李二口上山至此,还要继续十六公里去往新平堡,强人一枚。

太原小伙姜山青,山西长城几乎走遍,也常去北京等地爬山寻城,与黑白子等强悍之徒为伴,接下来的五一假期就要北上北京,而我等则是要山西寻古。

至墙后与小姜分手,不一会就见他又成小点跳跃在垄墙之上了。

上墙,南行,几乎一路下坡。

墙垣不显,碎石与泥土结合的墙体呈垄状,浅显地匍匐于山脊上。

前不远,第1号墩台,小尖锥一处。再略微上升后,山顶第2号墩台。

墙体在第2号墩台后折拐90度向正南,平缓山脊一头有第3号墩台。

墙虽浅显,但内测一旁有车辙印痕,似玩山地越野所为,对墙体呈一定的破坏作用,该杀!

3号墩后,缓坡下行,半山腰处第4号墩台,皆为小型尖锥状。

过垭口后略上,第5号墩台。上,第6号墩台。至顶,第7号墩台。

山顶,二郎山,山虽不高不陡,但为界山一处,自有标杆作用。

向下平缓处,有界碑,面东一面刻有山西 26 国务院 1996,面西一面刻有内蒙古 26 国务院 1996内蒙古下有蒙文镌刻。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2

继续向下,第8号墩台,虽残损严重,但显见为夯筑包砌而成,这与前面所有碎石堆砌而成的墩台形成鲜明对比。

及至第9号墩台处,墩台形逐渐完整起来,有模有样。

10号墩,土芯尖锥状。

再前,上一小型尖锥山顶,原本以为就此可以哼着小曲轻松欢快而下,那想前程一段陡坡。虽坡陡,然土筑城墙现形,再也不似山上那样浅垄低矮状。

下山之途只能小心翼翼,陡坡之上碎石漫布,小心不要坐上滑车,不然方向定然偏斜,不是要去的正道。

至山坳垭口,第11号墩,形态完整。

这时对面有人过来,热情满面地打招呼。心中狐疑,翻江倒海一般搜寻记忆的碎片,想知道何时何地交下的朋友。

最终才搞明白,原来是同车队友,人家已经从张仲口顺行而致,并爬山而上至此。

自此以后,长城墙垣齐整,墩台高大威猛,敌楼墩台从12号一直至山下的17号后与张仲口所来的一段墙垣会合。

李二口山上往下的一段墙垣形态高大,宽阔、形整神壮,高约五六米,宽逾三四米,局部地段还有土筑御墙留存,为别处少见。

山下小广场处竖文保碑,正面书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长城遗址 李二口段 山西省1986818日公布 山西省人民政府立,背面书保护范围 以长城墙体为基线两侧向外延伸20米,敌台以台基四周为基线向外延伸20米,烽火台以台基四周为基线向外延伸50米。建设控制地带 以保护范围为界向外延伸200米。

一块巨型石头上有林家国先生题写的天镇 李二口长城大字,出生军人的著名书法大家林家国先生可是武测毕业的哇。

巨石背面镌刻有李二口“错长城”  据《三云筹俎考》记载,明嘉靖二十五年四月,宣、大并筑长城,拟于两府交界地“西阳河”相接。然大同长城出李二口向西直走张仲口,两地长城南北相错30多里,无法对接。明世宗令巡抚都御史孙锦查办。孙锦认为,大同镇所修长城丢弃了西阳河一带“数千家生齿,数千顷膏腴之地”。大同镇总兵周尚文辩称原定长城线路山高地险,若遇战事,应援不便。各有各理。宣大总督侍郎翁万达提出了一个“地徇宣府,兵便大同”的两得之法:大同镇重新改线,长城由李二口向北跨二郎山而向东与宣府长城相接,若开战端,则宣府负责驰援,如此则“地不可弃,兵必有援”。而后朝廷明令“常戍不备,罪大同;有警不援,罪宣府。”大同镇已经修成的李二口至张仲口1632米长城被废弃,成了万里长城少有的“错长城”。

不过,此说法尚有存疑之处,实则李二口往张仲口方向所筑一段长城仍有其有用之所,它能起到封堵山口的作用,而旁边的瓦窑口堡作为大同镇72堡之一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另外,沿南洋河河谷也同样有层层密布的防御体系和传讯系统,都说明了长城作为一个防御的战略设施,不应该仅仅是单线,有交叉有多头相联也是正常的。

山下有工作人员正在布置,似要有什么活动,还准备用灯光装扮长城之景。后查阅才知是为20日开幕的由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天镇县委、天镇县人民政府、北京大同企业商会主办,北京恒宗传媒有限公司、大同华泰长城文化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华润新能源(大同)风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大同长城文化旅游季·天镇李二口长城文化节做准备。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3

山下,桃花盛开,只是感觉不似以往那般艳丽和炫目,可能是天寒地干所致。

李二口至白羊口一线几乎平坦,长约五六公里,虽此刻时间已逾三时,但阳光正好,小步快捣地往前追赶吧。

喜欢山西长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走起来相对比较省事、轻松,虽不似崇山峻岭上的长城那般壮观,山水之景也略显不足,但也因为是土墙土墩,数百年的自然摧残也同样造就了其变化多端的残损之景。

走山西长城自然要翻沟越涧,但此段长城所经沟壑多已是尾部,起伏不大,腿脚省力。

过第二条冲积沟后回头见到一文保碑,犹豫了几秒后还是决定不再回头。

薛三墩村外北侧地头,有一座小庙,建筑为旧,但庙内空空荡荡,纸书牌位,二郎、龙王、太岁、佛、妖魔怪仙一堆。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4

袁治梁村北一条宽沟硬生生地将长城拉裂开一道一百余米宽的大口子,但仔细想想也许筑建长城的时候就根本没有在河道中筑城建坝,本也不是通行之途、防水冲刷的能力也不够,战事开展时设栅栏拒马什么的也行呀,且沟壑两端皆为双墩驻守就是为了加强防御的嘛。

再一小沟处有文保碑,正面书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长城遗址 袁治梁段 山西省1986818日公布 山西省人民政府立,背面书保护范围 以长城墙体为基线两侧向外延伸50米,敌台,烽火台以台基四周为基线向外延伸50米。建设控制地带 以保护范围为界向外延伸500米。

小沟北侧原有小聚落点,石圐圙,今无人无屋,不知石建石造之圐圙究竟在哪。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5

白羊口村所在地为明大同镇所管辖的七十二城堡之镇宁堡,也称白羊口堡,距长城仅50米,北倚大土地爷山,附近有正沟和黑坝沟,沟谷(正沟)关口应称白羊口关,曾有两扇石门,还有门槛,上世纪中被毁掉。

据记载明城化二十一年(1485年)前已筑有一土堡,名“白杨口”。堡“东西60步,墙高28尺”。嘉靖年筑堡后称“镇宁堡”,周600米,并大规模驻兵。嘉靖年间蒙古族俺答汗部多次由此入犯。

白羊口堡基本完整,尤其西墙和北墙最整,堡有角墩,墙筑马面,据称旧时四城角都有铁炮。

小小的堡内曾有8座庙,后被拆毁,现有一排三座庙挤在一起,较新,疑是新筑恢复而成,不过里面空荡无物。有资料称镇宁堡石碑现已砌在学校后面的奶奶庙墙壁中,又被前面的学校后墙遮挡。

堡东北角高坡处竖一文保碑,上书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长城遗址 白羊口段 山西省1986818日公布 山西省人民政府立,另有一块《白羊口吃水灌溉工程碑记》。

白羊口堡西侧和北侧,古杏树处处,繁花与古堡辉映,引墙友们流连忘返,不思离去,最终青鸟吼破喉咙并为大伙描绘了将要开展的温泉沐浴之景,才让一众人好不容易聚齐离开。

沿长城一线新建一条长城旅游公路,距长城千米之遥,行其上可远观长城之媚之态,连带花海山川,且能为周边村镇发展助力。

晚入住孤山村阳光99养生度假温泉庄园,不成想这里因线路检修而停电,酒足饭饱后被安排到其北侧的九龙温泉度假村住宿,不过说好的汤泉没有了,这事还得和青鸟细细掰扯一下呢。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长城游记】桦门堡-李二口-白羊口长城记略·20210417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