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主任对待特殊学生有何妙招?——《给教师的36条建议》阅读书签(5)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1-04-24



班主任对待特殊学生有何妙招?
——《给教师的36条建议》阅读书签(5)
(2021114)   
(接上篇)  

      29.如何善待后进生?

   
      【阅读感悟】
      关于后进生转化文章读得太多了,各种方法、技巧,都讲得头头是道、明明白白,然而,最关键的一点或许许多人没有讲到,那就是:转变“后进生”,首先要转变班主任自己。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后进生”,他们是永远不会真正“转变”的。
      再就是集体的力量运用和爱的“隐藏”,也是班主任老师所或缺的。用好这些“秘密武器”,“后进生”的转化便成为可能。
      30.如何有效地与孩子谈心?

      【阅读感悟】
      “尊重学生”“自然而然”“善于铺垫”“不知不觉”……做这一些工作的目的便是“走进学生的心灵”。
      如果教师以教育者自居,居高临下与学生“谈心”,那学生怎么会敞开心扉?那样,所谓“谈心”,就变成了班主任的“独角戏”,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的。

      31.班里有了“小偷”怎么办?


      【阅读感悟】
      曾经的自己,工作经常“就事论事”,而不会“宕开一笔”。李老师告诉我们,其实我们生活的环境,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包括班里有了小偷这样的事情。
      做到“生活即教育”,便是“真教

      32.如何把每一个意外都当作“教育资源”?


【阅读感悟】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都不愿意发生任何“意外”,但整天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要想避免“意外”的发生,应该是不可能的。
      既然“意外”不可避免,作为班主任,在面对“意外”的时候就应该放平心态,从容处之。
      另外,每一次“意外”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把“意外”这种真实的教育情景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受到警示和启发,把教育“事故”变成教育“故事”。

      33.能够对学生用“兵法”吗?


【阅读感悟】
     曾经对某些“兵法”非常崇拜,跟朋友聊起来也是赞赏有加,有时候还“眉飞色舞”,现在想来,还是过于肤浅了。
     各种“兵法”,不是说方法不对或者不好,有的也非常经典,对于带班也非常有效,但总而言之,这些都是“术”的范畴。在“术”之上便是“道”,便是 “民主主义理想”和“人道主义情怀”,只有掌握了这些,才有可能“大成”。

      34.教育可不可以要惩罚?

      【阅读感悟】
      没有惩戒的教育,便是缺钙的教育,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但惩戒要有原则,有方法,最好的方法便是“自己对自己的惩罚
      如何做到这一点?师生共同制定班规,学生依据班规进行惩戒。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让惩戒充满爱的温度》(链接),发表在《新教师上,里面提出了“有据”“有方“有度“有情惩戒原则,算是自己的一点体会吧。

      35.班干部该取消吗?


      36.怎样理解“爱孩子”?


      37.把学生培养得太善良了,他们以后会不会吃亏呢?


      【阅读感悟】
      从李老师的班级实践看,这种担心是没必要的。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验。从教几十年来,教过的学生无以计数,其中许多善良的孩子,不单是上学期间,步入社会以后仍然得到同学们的尊重,得到社会的认可。

      38.如何面对家长的送礼?


      【阅读感悟】
      昨晚,第二遍读这部专著,补充了一些“阅读书签”,在朋友圈晒了出来,也得到了一些朋友的点赞或者评论。上面这张图片是点赞和评论比较多的。
      一个已经身为学生家长的老学生评论道:不收礼怎么买楼呢?
      ——看来,教师收礼现象可能比较普遍。
      还有一位博士朋友评论道:不可一概而论。
      ——我没有与其交流,看来还有“隐情
      关于这个问题,不想过多争论,因为李老师的著作中已经论述得非常清楚,案例也非常经典。我只想说一句话:如果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及其家长的心中“崩塌”了,那他的所谓的“教育”还会有什么效力呢?

      39.教师的尊严源于何处?


      【阅读感悟】
      “和一百年前的大师们相比,说现在的我们简直就是'文盲’一点都不夸张。”——连博学多才的李老师都这样说,胸无点墨的自己,简直连“睁眼瞎”都不如了。
      我不是怀疑李老师的说法,只想说明自己的浅薄。浅薄如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努力学习呢?
      向着这个目标迈进:厚实的学问、儒雅的修养、执着的理想、赤诚的爱心、纯洁的童真、宽阔的胸襟、凌云的气节、伟岸的风骨、朴素的良知、自由的精神。

      附录:最重要的两点(本博主的体会)

      1.这本书讲了这么多方法,是否可以拿过来就用?
      我的观点是,有许多是可以直接就用的,但用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一定要适合于本班的具体情况。
      下面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对于我们学习名家、阅读名著应该有帮助。

      2.常有这样的体会:培训的时候是“金条”,培训之后是“钢条”,过一段时间后是“铁条”,再过一段时间就成了“粉条”,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到底应该怎么办?
      李镇西老师说得非常好:观念的刷新只需一次培训,但行动的改变则需要持之以恒的自我超越。
      关键是行动;理念是在行动中成熟起来的,业务是在行动中提升起来的。专业成长需要的是“学而时习之”,只“学”不“习”,所得的只不过是“空头支票”,没有任何价值;立即行动,不断思考,便可获得真正的成长。

      (完)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