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经注》里的北岳恒山

 水经注探究系列 2021-04-24

△恒山为北岳,在中山上曲阳县西北。

恒山为北岳,大茂山即古恒山,在河北省唐县西北。海拔1870米。古时原始森林繁茂,峰峦峻拔,岩壑奇胜,因名[1]。按《汉书·地理志·常山郡》:“恒山北谷,《禹贡》恒水所出,东入滱(今唐河)。”说明汉代北岳恒山与相关河流的关系。秦汉时期设恒山郡(曲阳县隶属于恒山郡)就是因北岳恒山在其辖区内而得名。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避讳”制度,西汉时期为避讳汉文帝刘恒而把“恒山”改作“常山”。后来为避讳唐穆宗李恒、宋中宗赵恒又几次改为“常山”,直到元代之后恒山的名字才稳定下来。《通典》载:“秦祀官所常奉名山十二,其二曰恒山”,这就是说,秦朝封天下十二名山,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中华十二山的出处,《汉书·地理志》是这样解释的:“尧时分天下为十二州,每州各有镇山。”所以,在这里恒山为第二也就好理解了。《大唐北岳恒山神庙之碑》曰“:北岳恒山者,北方之巨镇。”《名山志》记述:“恒山高三千九百丈七尺,上方三十里,周回三千里。”古恒山山势陡峭,沟谷深邃,交通极不便利,但是深山藏宝。汉代史学家班固曾说:“望常山之嵯峨,登北岳而高游。”以能登上恒山而自豪。恒山的特点在五岳中最可引起世人注意的是北宋画家郭熙所说的“泰山如坐,华山如站,嵩山如卧,常山如行”。泰山、华山、嵩山或坐、或站、或卧都是安祥静态的,唯独恒山是动感着,整座恒山山脉如蛟龙自西南向东北奔腾而过[2]

大茂山即古恒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