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存中,本名杨沂中

 gaoanxie 2021-04-24

杨存中(1102年-1166年),本名杨沂中,字正甫。代州崞县(今山西原平)人。南宋初年名将。【《宋史·卷三百六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杨存中,本名沂中,字正甫,绍兴间赐名存中,代州崞县人。祖宗闵,永兴军路总管,与唐重同守永兴,金人陷城,迎战死之。父震,知麟州建宁砦,夏人来攻,亦死于难。】

杨存中身材魁梧,性情沉鸷。少时机敏多力,娴习兵法,善于骑射。北宋末年,杨存中应募从军击贼,后成为张俊部将。绍兴二年(1132年),升任神武中军统制,开始掌管宿卫亲兵。其后于藕塘大破刘猊,名震北方。柘皋之战时,以长斧士大败金军“拐子马”。绍兴二十年(1150年),封恭国公。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罢为太傅、醴泉观使,进封同安郡王。金帝完颜亮南侵时,杨存中反对议和,并督军防守。乾道二年(1166年),杨存中去世,年六十五。追封和王,谥号“武恭”。

杨存中驭军宽而有纪,样貌威严却善于逢迎。出入宿卫四十年,少有过失,受两朝宠眷,宋孝宗常称他为“郡王”而不称其名。

杨沂中身材魁梧,性情沉鸷,少时机敏,背书数百言,力气超人。慨然对人说:“大丈夫应当用武功博取富贵,怎能俯首贴耳成为腐儒呢!”于是学习孙武、吴起兵法,还擅长骑射。

宋徽宗宣和(1119年-1125年)末年,山东、河北地区群盗四起,杨沂中应募从军平叛,积功至忠翊郎。

勤王破贼

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第二次围攻汴京,各道军队勤王,杨沂中与张俊、田师中随信德府守将梁扬祖率万兵入援,后来成为张俊部属。康王赵构(即宋高宗)向张俊询问将领,张俊以杨沂中答对。高宗召见杨沂中,赐给袍带。当时元帅府正值草创之时,杨沂中昼夜护卫高宗寝帐,没有片刻离开旁边。高宗知道他忠诚谨慎,亲近信任他。巨盗李昱占据任城,官军久攻不下,杨沂中率领数名骑兵冲入敌阵,击杀数百人。高宗登高望见,杨沂中甲胄全部变成红色,以为他受了重伤。召他前来观看,其上满是敌人的鲜血,高宗加以激励,并赐饮酒,说:“饮此血酒。”杨沂中请求再往,被高宗阻止。杨沂中说:“这些盗贼已经破胆,将被擒拿了。”于是大破叛军,收复任城。以功迁任閤门祗候。

建炎二年(1128年),杨沂中在嘉兴征讨贼寇徐明,率先登上城墙。主将准备屠城,杨沂中极力劝阻,只杀首领,嘉兴赖以保全。其后调任荣州刺史。高宗渡过长江后,杨存中率胜捷军随从张俊守卫吴门。 

建炎三年(1129年),苗刘之乱发生,高宗被叛军软禁,杨沂中又随从张俊前往勤王。事后转为贵州团练使,不久又任御前右军统领。同年,在明州之战中,杨沂中又随张俊与田师中、赵密奋击金军,立下大功,得以调官文州防御使、御前中军统制。

绍兴元年(1131年),杨沂中随从张俊讨伐纵横江南的流民帅李成。诸将商议,大多主张分道前进,杨沂中说:“敌势如此,分兵力量就会削弱,加上诸将职位相同,没有招讨使督促,必然不能互相协同。”张俊加以采纳。整军到豫章,杨沂中率兵数千人,首先在玉隆观击败流民军,追击至筠州。流民骁将率众十万前来支援,夹河而阵。杨沂中对张俊说:“敌众我寡,攻击敌人应使用奇兵,愿意率骑隶属,公以步兵居前。”张俊听从了他的意见。杨沂中连夜衔枚渡筠河,出西山,急驰而下攻击敌人,张俊以步兵夹攻,俘敌八千人。众将夜见杨沂中说:“战斗没有停止,降卒太多,突然发生叛乱,怎么办?非将他们全部歼灭不可。”杨沂中说:“我不忍杀降。”众将转告张俊,最后在夜间全部坑杀俘虏。杨沂中等乘胜追到九江,驱逐李成。战后迁任宣州观察使。

统掌神武

绍兴二年(1132年)春,杨沂中进官神武中军统制,宰相吕颐浩从袖中拿敕令交给他。张俊奏请将杨沂中留在军中,高宗说:“宿卫部队缺乏将帅,我所挑选的,不能改变。”杨沂中也坚决推辞,并且说:“神武诸将如韩世忠、张俊,皆贵拥旄钺,名望至重,像我这样微不足道的人,一旦地位与他们相抗衡,实在难以自安。”高宗不答应,派宦官宣押,杨沂中才就职视事。兼提举宿卫亲兵。当时中军士卒不满五千,疲弱老病的占一半。杨沂中请求将神武士卒借调到其他部队的拨回军中,从此军政渐渐得到治理。

绍兴三年(1133年),严州妖贼缪罗占据白马源,杀死官员,杨沂中率兵讨平。除授带御器械,加保信军承宣使、权发遣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

名震北方

绍兴六年(1136年),杨沂中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密州观察使。原先,张浚视察军队,谋画渡过淮河攻打伪齐皇帝刘豫,倚靠韩世忠部实行。韩世忠包围淮阳,请求张浚派部下赵密出兵协助,张俊拒绝了他的要求。宰相赵鼎对张浚说:“韩世忠所要求的是赵密,杨沂中的武勇,不下赵密,何不令杨沂中协助他。”张浚向朝廷请示,因此才有密州之命。杨沂中遂率八队一万人,奔赴督府协助韩世忠。

十月,杨沂中在藕塘同刘猊展开激战,大败刘猊。刘猊当初南侵之时,淮西宣抚使刘光世打算放弃庐州,退保太平。敌众十万已到达濠州、寿州之间,张浚命令张俊抵御,派杨沂中前往泗州同张俊会合。等到了泗州,刘光世已经放弃庐州而去。张浚派人劝告他说:“一人渡江南下,便立即斩首示众。”刘光世迫不得已返回庐州驻兵,与杨沂中相互应援。敌人先进犯定远县,杨沂中率兵二千在赵家坊袭击打败敌人。不久与刘猊兵在藕塘相遇,敌军据山列阵,矢如雨下。杨沂中急忙出击,并派统制吴锡率劲骑五千突入敌阵。敌阵混乱,杨沂中鼓动大军乘胜出击,自率精兵冲击敌军中部,高声呼叫:“击破敌人了!”敌众惊慌失措目瞪口呆。前军统制张宗颜从泗州赶来,从敌背后出击,敌人大败。刘猊用头撞谋士李愕说:“刚才看见一位长满胡子的将军,锐不可当,果然是杨殿前(杨沂中)。”急忙率数骑逃走。余众万人僵立失措,杨沂中跃马呵斥他们,都恐怖而降。当时刘麟在顺昌,孔彦舟刚围攻光州,听说这一消息后都拔营逃走,北方大震。此战宋军共缴获舟船数百艘,车数千辆。

捷报传来,高宗派宦官赐赏慰问,对宰相说:“你们现在才知道我所任得人吧。”任命杨沂中为保成军节度使、殿前都虞候,不久兼领马步军帅。杨沂中上奏:“祖宗时设置三衙,鼎立相制,现在我一人独揽,不符合旧例。”高宗没有答应。

出师无功

绍兴七年(1137年),杨沂中任淮南西路制置使(淮西制置使),朝廷准备让他抚定郦琼各军,后来没有成行。绍兴九年(1139年),迁任殿前副都指挥使。

绍兴十年(1140年),金国背盟入侵河南,朝廷命令杨沂中任淮北宣抚副使,率兵到宿州,以步兵退屯于泗州。金国派人送假情报说敌骑数百屯于柳子镇。杨沂中打算前往攻击,有人认为不可,他不听。留王滋、萧保率一千骑兵守卫宿州,自率五百骑夜袭柳子镇,黎明时,没有见到敌人而回。金军以精兵埋伏在杨沂中归路上,杨沂中知道这一情况,于是横冲溃散。参议官曹勋不知道其是死是活,上报朝廷,朝廷震恐,于是下令暂且退保泗州。不久后,杨沂中自寿春渡淮河回到泗州,人心才安定下来。同年冬,他率兵返回临安行在。

濠梁战败

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将完颜宗弼耻于顺昌之败,又谋南侵。朝廷诏令各地大军集结于淮西以等待敌人。于是杨沂中率领殿前司兵三万人戍守淮河,同金军在柘皋展开激战,击败金军。当时张俊任宣抚使,杨沂中任副使,刘锜任判官,王德任都统制,田师中、张子盖任统制官。金军以拐子马在两翼掩护前进,杨沂中说:“敌军依仗弓矢,我有办法对付它。”让万人手持长斧,如城墙而进,各军鼓噪奋击,金军大败,退屯紫金山,此战,损失将士九百人,金军死伤数以万计,而濠州之围依然未解。

张俊同杨沂中、刘锜先计议班师。恰逢有人告知前往濠州的道路已经畅通,张俊对刘锜说:“我打算与杨存中驻兵淮上,安抚濠梁的民众,取宣化后回到金陵,杨存中则渡过瓜洲返回临安。”次日,张俊命令两人行动。间谍报告金军急攻濠州,张俊仓忙退回,邀刘锜在黄连埠会合,距离濠州六十里,听说濠州城已经失陷,召见杨沂中、刘锜商议。刘锜对杨存中说:“对此应怎么办?”杨沂中说:“不过一战,你和张太尉在后,我应居前攻敌。”刘锜说:“本来是救援濠州,濠州既已失陷,进无所依,士兵盼望回去,士气已经低落,同敌交战是危险之道。不如退兵占据险要之处,等敌军离去,再商计对策。”众将都说:“好。”于是三人鼎足立营,派人侦察敌情,报告说:“敌军已经离去了。”张俊为了自己独立战功,叫刘锜不要前去,而命令杨沂中与王德到达濠州。阵势排列未定,城中烟火升起,金军埋伏的骑兵一万多人分两翼而出。杨沂中回首对王德说:“怎么办?”王德回答:“我是小将,怎么敢参预表达意见?”杨沂中用鞭指挥军队说:“那么回去。”各军以为命令他们逃走,于是散乱南逃,再无行列纪律,金军趁机追杀。过了一天,韩世忠率领大军来到,但已经来不及了。杨沂中于是从宣化渡江回到行在。加检校少保、开府仪同三司兼领殿前都指挥使,大概是奖赏柘皋战胜之功劳,而免去濠梁战败的过错。

封爵罢职

绍兴十二年(1142年),经高宗赐名,杨沂中改名为杨存中。宋徽宗棺椁下葬永固陵,命令杨存中都护。事毕后,拜少傅,以保傅管军,自杨存中开始。

绍兴十四年(1144年),杨存中请求到太学拜谒先圣,高宗说:“学校既兴,武将也应知崇尚,如汉朝羽林士都精通《孝经》,更何况其他呢?”

绍兴二十年(1150年),杨存中被封为恭国公。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拜为少师,地位视同枢密使。杨存中由于凡是军事重地都有统制官,唯独荆、襄地区没有,请示朝廷,于是才在荆南、襄阳设诸统制。

杨存中在殿中共二十五年,权力恩宠日盛,太常寺主簿李浩、敕令所删定官陆游、司封员外郎王十朋、殿中侍御史陈俊卿相继谏言。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杨存中被罢为太傅、醴泉观使,进封同安郡王,赐玉带,朔望时入朝。

反对议和

当时金主完颜亮有南侵的意图,杨存中进呈备敌十策。步军司统帅赵密暗中谋划夺取杨存中兵权,因此指责杨存中是喜功生事。杨存中听说后,上奏请求免职,赵密最终取代了他。不久,边防风声日益紧急,九月,诏令杨存中任御营宿卫使。刘汜在瓜洲战败,朝廷命令杨存中前往京口,作为守江之计。虞允文从采石来同他会合,杨存中同他齐心协力抗拒敌人,金军没能渡江。完颜亮死后,杨存中同虞允文乘轻舟渡江观察敌情。当金人请求和解时,杨存中上奏等到彼得新主之命,不要急忙答应。

高宗到建康,诏令杨存中护卫,并对宰相说:“杨存中唯命是从,忠贞不二,是我的郭子仪。”金朝使节又来请和,杨存中请求在江口把他拘留,移书审问,如能归还我的民众、交归旧土、减少岁币,恢复原白沟疆界,双方结为兄弟之好,像这样才能同金和议;否则,请求斩杀使者,急图恢复。恰逢高宗回驾,任命杨存中为江淮、荆襄路宣抚使,但遭到文臣反对,这一任命于是作罢。不久,杨存中依旧奉祠。

隆兴元年(1163年),官军在符离溃败,朝廷又任命杨存中为御营使。隆兴二年(1164年),金军再次入关,朝议割让四川的和尚原给金国。杨存中入对说:“和尚原,是陇右藩篱要害之地。敌人得到它,就可以睥睨汉川;我们得到它,就能够下兵秦雍。以前议论给予金国,吴璘力争不从。如今吴璘在远方,来不及知道。我如不说,不仅有负陛下,也有愧于吴璘。近来,王师尽出精锐而后才得到这块地方,希望不要放弃。”

不久,金军又攻淮甸,诏令杨存中同都督江、淮事。汤思退被罢免后,升任都督,杨存中入宫辞谢,孝宗赐座,并赐给玉鞍勒。当时诸军各自守卫自己辖区,不能互相协同,杨存中召集诸将进行协调,于是才互相应援。孝宗亲自写信赐他说:“诸将协同和睦,互相策应,是你的功劳。”恰逢金军已深入南下,朝廷计议准备舍弃淮河保卫长江,杨存中坚持不可,才作罢。金军在扬州,有人劝杨存中派兵攻打。杨存中不敢渡江,只是临江固垒以防敌军。金军不久请求恢复和好。

班师去世

乾道元年(1165年),杨存中班师,朝廷加他为昭庆军节度使,再次奉祠。当时兴起屯田,杨存中将自己在楚州的私田三万九千亩献出。

乾道二年(1166年),杨存中去世,时年六十五岁。以太师身份致仕,被追封为和王,谥号“武恭”。高宗追念旧臣,为他流泪,赠钱十万。

乾道八年(1172年)八月一日,孝宗亲题杨存中神道碑额为“安民定功翊运忠德之碑”。 

高宗依靠诸将,对杨存中眷顾尤其深厚,曾经说:“我对杨存中,抚绥胜过对我的子弟。”濠、庐之战,亲笔告诫他说:“如不前进,当以军法论处。”赵密代替他统帅殿前司,高宗就例举唐朝宰相崔佑甫夺取宦官王驾鹤神策军兵权之事,以事先警戒大臣。等到此事安定后,高宗又说:“杨存中被罢免,我三天晚上睡不安寝。”

杨存中机敏多力,娴习兵法,驭军宽而有纪,善于骑射。自北宋末年起,他应募击贼,相继讨伐流民李昱、李成军,后成为张俊部将。绍兴二年(1132年)起,开始掌管宿卫亲兵。其后于藕塘之战大破伪齐刘猊,名震北方。柘皋之战时,以长斧士大败金军“拐子马”。金帝完颜亮南侵时,杨存中反对议和,并督军防守。

杨存中天资忠孝勇敢,历经大小二百余战,身受创伤五十余处。出入宿卫四十年,过错最少。宋孝宗因为他是高宗旧臣,对他尤其礼遇,常常称其为郡王而不直呼他的名字。 

杨存中驭军宽而有纪,选用人才专以才能勇敢为标准,不私用部曲故旧。李显忠曾因罪过被贬斥,杨存中奏请任他为统制官。后来,李显忠终成名将。杨存中曾经因为克敌弓虽强劲但难以蹶张,于是创制马皇弩,制工精巧,易发射远,人人佩服其精妙。

陈公辅:臣闻濠梁之急,浚遣杨沂中来援,遂破贼兵,此功固不可掩。刘光世不守庐州,而濠梁戍兵辄便抽回,如涡口要地,更无人防守。若非沂中兵至淮西,焉可保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引)

赵构:杨存中唯命东西,忠无与二,朕之郭子仪也。(《宋史》引)

敬嗣晖:我闻接纳叛亡,盗买鞍马,皆尔国杨太尉所为,常因俘获问知,其人无能为者也。(《续资治通鉴》引)

脱脱:①杨存中出入淮甸,无大胜负,典兵最久,贵宠独隆,然颇能知几,不阽祸败,其亦有天幸者欤?(《宋史》)②存中魁梧沈鸷,少警敏,诵书数百言,力能绝人。(《宋史》)③学孙、吴法,善射骑。(《宋史》)

黄道周:杨子存中,天生勇悍。寝幄扈从,适逢贼乱。数骑冲锋,杀人无算。遍体鲜红,疑伤茜染。及解甲看,皆贼血溅。因赐醇醪,酌此血汉。既征李成,彼众万万。若不出奇,难破一旦。愿请奇兵,驰击其暗。果俘八千,余俱遁窜。刘猊据山,矢如雨散。存中一呼,神失魂断。惊髯将军,锐不可犯。帝喜得人,忠日可贯。惟命东西,子仪之伴。濠虽败归,柘功足按。君念及臣,庶几无憾。(《广名将传》)

千里寻亲

杨存中的祖父杨宗闵、父亲杨震和母亲都死于国难,杨存中显贵之后,请示朝廷,分别赐祖父、父亲谥号为“忠介”、“忠毅”,分赐庙额为“显忠”、“报忠”。他又请求设置家庙、祭器,朝廷打破旧制,允许他祭祀五代。祖母刘氏流落川、陇,杨存中日夜祈祷寻访,间关阻隔数千里,终于将其迎回。

修园建阁

杨存中曾经在凤山营造居处,十年而成,极尽山川之优美,后来献给朝廷,另外修建居室。又在湖山之间修葺亭园,宋高宗为他题写“水月”两字。所居之地建阁收藏高宗御书,乾道元年(1165年)二月三日,宋孝宗亲题“阁榜”为“风云庆会之阁”。据《宋会要辑稿》载,杨存中还曾被赐“安民定功佐运兴德”的阁名。

重赏司帑

宋朝时,杨存中某日闲居时曾到郊外巡视,遇到一位测字的相者。杨存中用他所拿的杖在地上写了一画,测字的人见了,鞠躬不迭地说:“阁下为什么以便服出巡到此地来,应该自爱自重才是。”杨存中惊奇得不得了,问他为什么知道自己的身份。测字的人说:“土上一画就是'王’字啊。”杨存中很高兴,亲自批示给相者五百万钱,用平日签名的方式,命令看相的第二天去找王府管财物的人领取。

管财物的司帑拿着票券仔细察看,说:“你是什么人,竟敢伪造我家郡王的签名来骗取财物,该把你送到官衙去治罪。”看相的说出事情的经过,故意说得很大声、很委屈,希望引起杨存中的注意。杨存中的管家和司帑于是谈好给他五千钱,看相的非常悲痛,大骂司帑之后才离开。后来司帑乘机告诉杨存中此事,杨存中很奇怪,就问司帑是何故。司帑说:“他现在说你是亲王,如果将来又胡乱加些言辞,大王您就会遭毁谤了。而且恩王已经设立王社,何须再用到看相的人?”杨存中听了即刻站起来,抚着他的背说:“你说得很对。”就把原来准备给看相的几百万钱赏赐司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