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溪流笔谈▏回眸国家海洋局系统的海洋测绘工作

 西北汉子boy 2021-04-24
倾海之恋 汤子星;平静 - 歌声流淌四十年

1964年7月22日,国家海洋局成立,标志着我国从此有了专门的海洋工作领导部门。自成立以来,国家海洋局负责组织或参加承担了大量调查、观测、监测及大陆架勘测、海岛礁测绘等重大工程任务中,都与海洋测绘工作密切相关,下面就来罗列一下。

图片

20世纪70年代开展的我国第一次海岛海岸带调查中,形成了大量的海岛和海岸带地形图,摸清我国海岛海岸带家底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图件;

1996年~2000年开展了大陆架精密测量专项,首次采用多波束测深声呐系统,测量和绘制了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1:50万和1:100万海底地形地貌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海洋地理和资源信息系统;

2004年~2009年开展了近海综合调查专项,其中,采用了多波束和单波束测深声呐,测量和绘制了1:5万和1:10万地形地貌成果图,整编并公开出版了1:100万地形地貌图和1:25万地形地貌图;

2009~2012年联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国内四个部门参与的海岛礁测绘专项,测绘了我国近岸80海里内及南海部分海岛礁1:1千~1:1万地形图。同时,构建了我国近岸海域高精度大地水准面模型、垂直基准面转换模型,首次将我国85高程传递到远离陆地海岛,实现了海岛岸线的精确测量。

图片

1977年,为查清东海海域基本构造的形态、运动、形成和发展历史,为外交工作提供有力证据,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东海分局、北海分局、第一和第二海洋研究所,动用了6艘海洋调查船,在东海海域进行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利用调查资料编绘了多幅重力、磁力、水深和地质、地形、地貌平面图和部分剖面图。首次在东海大陆架多处采集到古土壤、泥炭层、贝壳砂砾层、牡蛎层等陆相和滨岸相特殊沉积;在冲绳海槽区测得系统的重力、磁力资料,对东海海域基本构造的形态、运动、形成和发展历史,以及油气资源远景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海洋地质科学研究,以及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提供了重要依据。

图片

1980年,南海分局派“向阳红五号”远洋考察船奔赴太平洋,参加了“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海上编队”,主要任务一是完成海上落点测量,二是负责编队往返航线的气象保障,三是担任编队指挥船。前后共经历100多天,总航程1万多海里,胜利完成了落点测重、气象保障、水文调查和担负指挥船的任务,海军党委于当年授予其集体二等功。

1983年~1984年,“向阳红五号”调查船在南海中部海域进行重磁水深调查,共获得2万多公里的海洋重力、磁力和水深实测资料,并在西沙群岛永兴岛设置了地磁日变化临时观测站,通过调查得到南海中部重力异常的基本概况,调查最终编汇成《南海中部重磁水深调查报告》,成果获1986年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图片

1987年,南海分局、海洋一所、海洋二所和海洋技术所等单位组成联合勘察组,对我国南沙群岛海洋站进行选址勘察。对永署礁、尹庆群礁(华阳礁)和六门礁进行实地观察和测量,并在船上组织水文、气象、底质等观测,并在永暑礁立碑1个、华阳礁立碑1个,在六门礁北礁环朝向祖国大陆、南礁环朝南方镇守南疆之间抛4面考察碑;并于1990年在永兴岛、永暑礁、赤瓜礁、华阳礁和黄岩岛上进行大地测量控制点测量,共设置南海大地测量控制点8个,通过联测使我国天文大地控制网扩展到南沙群岛,为我国在这一海区的科学考察、渔业生产、交通运输、海洋综合管理及军事、外交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保障

图片

1994年~1995年,海洋一所、海洋二所、南海局和海洋信息中心组成联合勘测队,对美济礁周边进行海洋工程环境调查与勘测,其成果最终编汇成《美济礁海洋工程环境调查勘测报告》,获得了1995年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以上项目的勘察与测绘,均为维护我国南海的海洋权益和领土完整作出了重大贡献。

海洋一所自1958年建所就成立了海洋测绘团队,并于1994年成立了专门的海洋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最早将海洋测绘专业作为独立学科并设置专门科研部门的地方单位之一,也是首批获得国家海洋测绘甲级资质的单位之一。先后完成了长城站锚地测绘,完成南沙永暑礁、美济礁、图们江通海航道及入海口临近海域测绘工作等重大海洋测绘任务多数项目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海洋测绘空白。

图片

2002年,南海分局的中国海监74船奔赴南海测试海域,进行海洋一号卫星在轨测试工作。通过“海洋一号卫星”在轨运行对海面现场“真值”的准确获取,从而得到了三个方面成果:一是对十波段水色扫描仪COCTS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利用“系统定标”方法进行辐射定标,二是对COCTS的2个热红外波段进行辐射校正精度检验与评价,三是对COCTS的数据产品进行初步检验。

此外,国家海洋局还组织实施了西太平洋调查、全球变化专项调查等多个国家重大专项,这些专项数据范围覆盖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西北太平洋部分海域,这些数据不仅为我国跻身海洋测深大国,全面摸清我国海域及周边海域、大洋海底地形地貌特征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而且为渤海溢油、沿海精细化预报工作、沿海省市工程建设、蛟龙号试验地选取、我国黄东海划界、国际海底地名命名提供了有利的数据保障。

图片

不同于中国航海图出版社的专为航行保障编制的航海图,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在上述数据的基础上和专项支撑下,尊重海底实际地形地貌特征和结构,形成了覆盖调查区域的高分辨率海底DEM数据和系列比例尺的海底基础地理底图、地形图、水深图,包括全球1:1000万中国近海1:25万水深图,且通过IOC与IHO联合指导的GEBCO大洋通用制图,WESTPAC西太制图项目,完成了中国负责区域的1:100万水深图编制,这些水深图件切实反映了真实的海底地形地貌结构和特征,为全球气候变化、海洋动力学研究等提供了基础保障。

1

END

1

■本文依据收集的资料综合整理,如有错漏敬请留言补充及谅解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